在科技飛速發展、全球化加速、資訊爆炸的今天,傳統教育模式已難以適應這快速變化的社會需求。教育局在2024年推出新一份《小學教育課程指引》,它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理念有什麼相近的地方?
說起柏林這個遊走於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間的城巿,當然也會不其然想起香港。有多大自制才有多大的自由,其實又何嘗不是今天香港與香港教育的寫照?
美國總統大選,日前劍拔弩張的電視辯論與敵對情況,忽然間改轅易轍,不再是無厘頭的「兩傻對壘」,而是以國家為重的共識。不過,作為國家領導人所必須堅守的公平、正義與為人民謀福祉的原則,卻仍然付諸闕如。
鍾樹鴻教授表示「城大希望培養具備全球視野、創新及批判思考、溝通能力、終身學習能力,以及公民意識的畢業生。」城大擁有優良師資、先進教學模式、豐富課程設計、濃厚知識氛圍和全面配套。
兩位學者Vladimirova和Sustain基於對37份聯合國發表的全球報告的內容作出詳盡分析,研究了教育與其他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之間不同程度的聯繫。
教導孩子收拾的方法很簡單,不收拾就要承擔後果。但是不要矯枉過正,孩子一不收拾就盯着他,這樣培養不了自律。孩子需要時間學習,包括從錯誤中學習。
新冠疫情有擴大趨勢,港大微生物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是意料之中,因為在放寬措施前,檢疫工作做得不足,歐美就是最佳例子。他認為港人公民意識強夠自律,希望兩星期內可以控制疫情。
偏見並非與生俱來,她們認識朋友也從來沒膚色、種裔之別。我請兩個女兒謹記這個初心,記着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有着不同文化、個性和成長,我們應該欣賞對方的與別不同,讓大家認識更廣闊的世界。
白宮高官首次以漢語(華語)發表演說,從五四精神說到人權宣言、公民意識和「李文亮們」。
透過對話,慢慢便能找到共同關注的社區問題,然後嘗試解決。學校讓學生走出教室,加強社區參與,也就是一堂不一樣的公民教育課。
教育大學社會學系趙永佳講座教授和中文大學教育研究所何瑞珠教授指出,回歸以來的教育制度,都非常強調公民參與,而從這角度看,青年當中的示威者顯然是公民意識較高的一群。
人們對物質的追求,挑戰權威,價值觀的改變,這些都難分對與錯,在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下,家長和子女都被許多未知的變化所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