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強調:「我們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和造就擁有自由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的,有能力、有責任、有擔當的人才。」
創新教育必須是一種超越教室和機構的合作,帶領學生走入社區,我們才能應對我們目前面臨的全球挑戰和機遇。
新世代挑戰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對創新和科技突破、發展、落地的需求極高,使當今世界對人才的要求有了一個新高度── 通才專家。
今天的中國還不是一個智力構建很堅實的現代大國。我們固然想要培養大量能夠創新和創價的人才,但是往往「有心栽花花不發」。
現代的教育,好像愈來愈講求「目標為本」:但目標大多是死的框框,而框框的本質就是把東西分成內與外、「屬於」和「不屬於」。於是慢慢被忽略的就是一種「通才」與「通達」、一種所謂「跨學科」的靈活思考。
不要說「世上已無蔡元培」,即便蔡先生再世,也都可能回天乏力。
饒教授曾言:「以文化超越政治、世俗而得大自在,中國文化是安身立命的存在方式。」他主張用「華學」一詞,因其超越國度,直指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