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佳等人的研究顯示,通識科課程沒有讓同年中學生變得激進化,是什麼原因、在什麼時候使參與Dennis Fung等人研究的大學生變得如此的負面?
本人從事教育工作多年,對政治議題的認識有限,本文旨在抛磚引玉。本港前途與青少年工作息息相關,盼望大家多多關注。檢視施政只是其中一步,如何制定一系列長期政策及持續推行,才是重點。
教育大學社會學系趙永佳講座教授和中文大學教育研究所何瑞珠教授指出,回歸以來的教育制度,都非常強調公民參與,而從這角度看,青年當中的示威者顯然是公民意識較高的一群。
趙永佳教授認為,「現在高度撕裂的社會氛圍底下,只能開導,不能硬銷。我們現在只能以全面、平衡、開放的國民和公民教育來幫助和引導青年人建立一套經過深思熟慮的價值觀」。
趙永佳認為,如果青年運動的訴求,其實主要並不是物質性的期望,而是社會公義、政制民主的話,那麼政府這些物質回應只能是「斷錯症、開錯藥」,亦因此社運青年現在都自認是廢青,正是要表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
部分年輕人激進化或喪失民族身份認同,通識科也不可能是唯一原因,網上的仇恨言論或許影響更大。但疑問尚在,通識科會否是推波助瀾的「幫兇」?
經驗學習如此重要,趙氏伉儷早前在報章上的文章,不斷提出:究竟學校有沒有機會有這樣的經驗學習,有沒有資源可以支持?
讓小兒子休學一年的意見一出,身邊的主流教師朋友、親戚認為何美儀「黐咗線」,勸他不要害了兒子,更不要以身試法;但也有人認為休學沒有所謂,甚至提供不同另類學習的課程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