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管會主席陸啟康上任逾3個月,對於未來的工作,他表示會進一步優化選舉安排,引入更多資訊科技和簡化選舉流程的可能性,優化對象除選民外,亦包括對參選人及票站工作人員的安排。讓日後的選舉更人性化、更高效率。
立法會補選提名期進入第二周,參選人士逐漸明朗化,周三(11月9日)有6人名單流出,據悉已獲有關方面「開綠燈」,包括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黃梓謙、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教授。
作者: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2022-05-17
未來5年是開啟「愛國者治港」發展新篇章的關鍵5年,社會各界均對新一屆政府有着極高期望。短期內希望政府盡快訂立與內地及國際的「通關路線圖」,長遠期望帶領香港實現「十四五」規劃之國家目標。
當學童因為網上學習而熟習了電子產品,導致很多孩子在課餘仍不願放下電子產品,甚至出現沉迷打機的狀況,令家長十分頭痛,家長該如何是好?怎樣才能讓孩子放下電子產品呢?
家長不要誤會免卻子女做家務便會有較理想的學習成果,反而因為在家中有勞而獲,才會培養出孩子的責任感及歸屬感。
吸取疫情期間大量使用IT推行網課,這個經驗或會帶來改進,除有老師或團體推行新型的網絡化創作活動外,還有新設計借用文字以外的媒介讓學生進行創作。
香港在智慧城市發展的道路上走到了分水嶺,究竟我們是在構建一個環環相扣的可持續發展城市?還是只在以科技重複重點產業提升的老路?
香港城市大學電腦科學系學生杜珮翹獲香港電腦學會頒發「資訊及通訊科技傑出女明日之星獎」,以表彰她精湛地運用資訊及通訊科技造福社會。
現在幼稚園、小學、中學及大學都實施網上學習,透過網上發放不同科目的材料,讓學童能夠接收到老師的筆記、習作,甚至視頻教學,期望學童可以維持學習的機會,究竟網上學習有沒有副作用呢?
其實經此一役,我認為大家應反思一下,學校的資訊科技課程、軟硬件的支援及配套是否能應付下一次突如其來的考驗呢?
我們認為「再工業化」這個概念需要有更清晰的定位,並且相信一套在不同產業界別及相關專業團體共同參與下制訂的準則,可以令「再工業化」的政策含義更明確清晰,從而令政策更可持續及具操作性。
「無紙美術」其中一個探索方向當然是在美術創作學習範疇的表現形式,培訓教師如何利用不同軟件,在不同的硬件和平台上進行傳統繪畫創作,和現代設計。
當習慣使用電子學習策略時,就能讓學生在課餘時間參與更多,故此能否進深地讓學生進行自學就是進階的部署,例如同一的學習策略會否重用並深化?
我們不能只把資訊科技當作一門工具看待,必須同時了解所引起的周遭生活的改變,甚至是我們自己,也因為科技而改變了工作、娛樂,以及與人相處的模式。
怎樣才算是一節成功的電子學習課?很簡單,就是促進師生學習達到教學目的,可能是快了,有效了,或更容易明白某個概念,能夠有效有達到學習目標是必要的條件。
改變不單只在於學生,更要着眼在老師。老師若只守在課室及書本內,視覺變得狹隘,知識的內容和教學的技巧都追不上也配合不到走在資訊高度公路上的學生。學習的不止學生,也不止於課室。
但如果凡事以獨特的制度安排作為「不是普通城市」的標準和擋箭牌,就遲早會被內地大系統邊緣化,甚至被大市場拋棄,成為一個普通城市。
無論家長或老師都要指導孩子適當使用電腦、手機和互聯網,勿讓水覆了孩子的舟啊!
政府鼓勵STEM教育。STEM一詞,大多聯想到資訊科技。其實「培養學生21世紀所需要的創造力、協作和解決問題能力」,也是STEM教育的目標,不一定需要資訊科技。
數碼時代的家長和老師,不但要培養孩子的學習智商(IQ)和情商(EQ),還應與孩子一同提升自己的數碼智商(DQ)和素養。
因學校傳統文化都是習慣各自為政,但單打獨鬥的教育創新非常吃力,也和信息時代鼓勵共創、分享的精神不符。
人生能達到自得其樂,是一個非常好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