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往往以國寶流落他鄉為憾,但其實今天不同國家的博物館和研究機構共享資源已經很普遍。不久將來,我們可以通過3D眼罩觀看世界上任何一所博物館的展品。古物存在哪裏,再也關係不大。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不僅連接了香港與北京故宮博物院,亦令敦煌研究院與香港有了淵源。敦煌與故宮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優勢互補,未來將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攜手共進,一同邁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紀元。
不單單是在科學領域。在各行各業,都有女性在堅守,在付出。她們默默無聞,但成就卻大得驚人。
薪火相傳,由常書鴻、段文傑到樊錦詩,藝術與考古的柔情理性結緣,保護敦煌文物的意志、決心是相激相盪,使得敦煌獨特藝術成就能再現全球,與歐洲文藝復興的學藝,東西互相輝映。
此篇章摘取了饒公貢獻敦煌學的部分事蹟,以及記敘近年學者利用前沿科技研究敦煌壁畫的方法,嘗試簡介過去70年人文學者與科學學者就敦煌壁畫的探索過程。
香港人,多聽西方古典音樂,但這次音樂會操中廣東話的觀眾卻佔了大半,有些更在音樂會後表達了他們對壁畫上的故事、樂團所用的樂器的濃厚興趣,看來敦煌音樂在本地立即捕獲了不少知音。
饒教授的字與畫都是活的、是立體的。看他的學術巨著及藝術作品都能夠感到饒公撰寫及創作時的情感和狀態,不但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溝通符號,心靈上的互動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