簫聲穿越古今時空。這件承載着中華民族的美德,承載着華夏歷史文化的樂器,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氣質:謙和、敦厚、優雅、溫潤、悲憫、剛直、率真、包容等品格。
你不要期望作品中有威爾第或普契尼般的重唱樂句,因為用粵語寫和聲是不可能的,我也不模仿西方歌劇,我們有自己的風格和傳統。
少年時,洞簫是我的樂器,喜歡它簡樸率性,吹奏隨心。 年紀漸大,洞簫成為我的朋友,伴隨我走遍世界, 深沉的簫音撫慰我身心靈。 而今,洞簫是我的老師。
其實每一方面,都是學生學習的大好天地。學校裏也會讓學生見識全世界的各種文物。如果加上文化這個框架,學生得到的就不再是簡單的羅列,而是看到文物後面的文化因素,因此可以眼界大開。
我們不要小看洞簫就是一根竹子或是一件樂器,其實它承載着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體現了很重要的民族精神和人生的修養。
聖誕前夕和2018年結束前,我看到孩子將不可能化成可能。
「彈奏古箏,是在承傳中國文化。專心一致去彈古箏,我可以安靜下來。」
歲月無情,160年的時光,連宋皇台這塊大石都幾經劫難,更何況一把胡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