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推出產業政策,應以羅德里克20年前對產業政策的定義及理據為依歸,並以中國過往發展產業成功的例子作參考,更須以中美經濟及科技的持續角力為背景。
國家主席習近平乘搭專機,抵達南非約翰尼斯堡,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15次會晤,以及主持中非領導人對話會。他相信,這次會晤將成為金磚合作機制發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過程中,中央各項政策措施,香港到底有多大知情權、發言權和決策權?涉及香港和鄰近地區的發展計劃上,香港可以如何為自己爭取利益?這也許是新時代特區政府必須正視的新問題。
盈達資本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陳詠芝認為,她大部分的職場轉變都是由一些難以預料的危機或一些企業文化改革等巨大機遇所致。她分享如何善用其會計師專業及適應能力,開拓及專注其家族辦公室和高增長新興市場的業務。
由於美國聯儲局實行了貨幣價值摧毀政策,美元下跌或前景暗淡不是新聞,但出自一家宇宙最強神級美資大行的口中,確實再為美元前景響起警號。
科技供應鏈下一階段要留意,是蘋果為首的手機訂單製造。從人口,土地等作為甄選的話,相信印度、越南及泰國極有可能成為受惠生產線轉移的高科技生產鏈重鎮,其中最快可能是印度。
建設大灣區的基本要求,就是深化改革。世界經濟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中國的深化改革、市場開放已逼在眉睫。
市場結構及模式有變,即使港交所未來再收購,對象未必是其他交易所。科技相關公司對交易所產品協同效應,除交易外,更不能忽略是相關配套產品。
外界共識是,貿易戰一旦緩和,及美國利率或美債債息走勢一旦有跡象見頂,均會為區內再注入動力。
新興市場的南洋各地群星爭豔,共塑璀璨星河。相似景象其實早已發生在身旁,香港和內地也不是在相映生輝嗎?
要告訴給李小加,開少一日半日市是不會死人,還可以跌少幾百點!昨天全城怨氣之重,財神經過都肯定會倒轉頭離開!
香港作為一個外放型經濟體是頗被動的,即使外圍發生經濟危機,香港市民也只能夠硬食,根本難以全身而退,這亦可以說是香港選擇作為外放型經濟的代價。
直到6月22日為止,股市不單未有大幅上升,反而已見全年低位,計量分析模型是否已經出錯?
如A股或中資股純粹是一個炒政策樂園的話,在吸引外資上其實會造成或構成某程度上的掣肘。
去年內地新出生的人口按年升8%,但同期學校數目,卻由2010年的近37萬間、降至大概只有34萬間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