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吸引外來人才的計劃表現並不出色,內地人才來港的意欲亦會逐漸下降。政府應該做的,是持續投資加強本地培訓人才計劃,增強本地人才庫,就可減少依賴從外地輸入。
學生學習能力的分布比幾十年前已變寬了很多,不同能力或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所要的支援不盡相同。社會未必隨時會有豐裕的額外資源供他們所需,但分配方式是可以調整。
生源不足就提出縮班殺校,是個短視的資源運用的想法。回望檢視過去本港教育投入與產出的關係,仍有很大的優化空間。
過去20多年來生源不足問題出現了幾次,通常媒體所關注的,是小一收生不足、中一收生嚴峻等話題。最近這波吸睛之處,是教育局主動發出警報,指學生不足情況下縮班殺校是無可避免,甚至放話政府帶頭關閉一些官校。
本港大專教育從上世紀90年代後飛躍發展,提升了市民的就業技能(也就是競爭力),但與提升智慧無必然關係。民智現在已跌到危險邊緣,過去兩年的社會現象就是個無情的警報。
每個孩子都有不一樣的性格、愛好、背景與經歷,所以別複製他人的成功教子經驗,特別是對孩子教育的投資經驗,不要盲目的跟從。怎樣才能以最低的教育投資,獲得最大的回報?
只要不走回頭路,不會因為一些無聊的堅持而在一些無關宏旨的細節上糾纏,香港的教育可以闊步前進。其中一個關鍵的元素是預算報告提到的「專業領航」。
我覺得,捐款最好集中火力,實在不妨連續支持一間學校5至7年。這一代學生好了,他們自然會照顧再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