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科技融合的規劃上,各地目前比較普遍採用的STEM教育及創客教育,包括本地的情況,都有出現「技術主導」、「硬件為本」的偏差。
無綫的困局是香港的縮影。無綫食老本,不思進取,決策不夠果斷,與年輕人脫節,何嘗不是今天政府和不少行業的通病?
技術與運氣分別都會對是否能成為神射手這個結果有莫大的解釋力。這樣的話,我們將碰到一個挺有趣的情景。
各類專業及商業團體(包括各種STEM+教育服務供應商),也配合政府在STEM+教育投放的資源,設計不同支援方案及服務。
個人在探究STEM+教育的過程,一直思考以低技術、低配備的原則進行課程規劃,以協調不同學習階段、不同學校、不同教師存在的學與教情境差異。
「仰望星空」好像只是西方哲人的權利;「仰望星空」就是探索宇宙、自然、人類社會等是如何形成、運作、變化的,即馬克思所說的「解釋世界」,其目的是如何「征服」它們,相當於馬克思所說的「改造世界」。
香港學校期望教育局在派錢之餘,也應該對STEM教育,有更明確、更長遠的規劃。並在學習架構、資訊平台、教學培訓上,有更多的支援。
早前筆者回顧2017年澳洲網球公開賽費達拿與拿度的宿命對決。一年後,費達拿成功衛冕,取得他第20項大滿貫賽冠軍。為何接近36歲的他,仍然保持最佳水準呢?
二十一世紀,科技發達,機器逐漸取代人類,人類如何應對?不知中國網絡交易先驅,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有何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