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記者保羅.戈德曼(Paul Goldmann)所寫的《一個中國的夏日》德文版於1898年出版,因為種種原因,作者和他這本着作似乎被遺忘,直到一個世紀之後,一位國王湖小鎮上的華僑無意中發現了這本書。
曾有意見認為武俠小說是中華文化的教科書,近年已有大學開辦研究武俠小說的課程。大家伴隨筆者深入地解讀和比較梁查兩人的論著之後,究竟會發現當中特別是金庸小說中有幾多需要我們深思、領悟的教誨呢?
梁啟超經歷着這一切,同時是這種轉變的積極參與者。他是一位行動者,25歲就捲入百日維新的旋渦中,流亡日本後又參與策劃自立軍起義。他在袁世凱與張勳的兩次復辟中挺身而出,成為再造共和的關鍵人物。
革命派初期只注重武裝起義,忽略文字方面的宣傳,19、20世紀之交始於香港創辦《中國日報》,隨後借助留日學生報刊之力,發表激烈的言論,逐漸使反滿革命成為時代思潮。
期望應屆的畢業同學,銘記「植根香港、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奮鬥方向,顧己及人的人生態度,毋負特別有意義的2018年。
變革歷程,不是簡單直線,是迂迴而行,一步一腳印,能啓動變革,是踏出成功的可能,積累成功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