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最迫切,最需要我們致力摒棄的,或許是考試導向、偏向操練、單一、枯燥,甚至實質上在不斷製造差異的教學方法。
孩子的表現,往往未能如教師的期望發生,調整自己的心態,更有助教學的進行,學會準備及迎接轉變,是更用的方法。在這裏,大家都在學習放慢自己,生活才是學習的主體。
教育同工應該要就服務供應商的表現作出監管,亦應該有充分的前期溝通工作,這樣才能夠為學生帶來不一樣且有效的學習體驗。
經常有朋友問:「有繪畫天份的兒童應該在甚麼年紀跟老師學畫畫?」個人的回應是:「其實幼兒毋須跟固定的老師學習,讓他們自己發揮可能更好。
家校間的合作,應較疫情前有更多的默契,這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家校間的合作,應較疫情前有更多的默契,這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疫情屢次來襲,不少學校已習慣線上教學。各國的線上教學模式不盡一樣,十分多元。例如上海動員媒體製作公司為學童製作講課影片,全市通用;香港亦發現線上教學時間比較實體上課為短,令學生可發掘新知。
讓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共融在一個有支援的學習環境下,的學生感覺到受社會接納,推動個人成長以及建構和諧社會。一起學習的原意是好的,可惜這個願景,卻是遙遙無期啊!
香港政府一直以來都把大量的資源投放到中學教育上,而澳洲維多利亞省的加速學習實施經驗,作者認為這是值得參考的,既減輕課程上的學習差異問題,又給予學生選擇的權利和義務,提高學生對學習的重視。
我們想釋放我們的學生,想給他們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
某些政府官員或一些協助政府制訂政策的人,雖然認同「教育公平」的遊戲規則,不過他們會更重視社會資源「公平分配」的原則!即是說,所有人、所有學校,他們所得的政府資源是同等大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