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播錯國歌」的終極方案,其實很簡單,就是:「把國歌檔案用電郵發給舉辦方。」為何這簡單的終極方案從未被採用過?
港協副會長兼冰協榮譽會長霍啟剛希望,播錯國歌事件相關討論回到堵塞國家安全漏洞和完善企業管治的初心,將約見不同持份者作出協調,希望大家和和氣氣,盡快平息和解決事件。
港協暨奧委會就冰協周四(5月4日)向提交播放國歌出錯事件書面報告,以及相關報道作出回應。會方表示,冰協領導層不願溝通,提交所有文件均對關鍵問題避而不答,現正審視報告,本月中召開特別董事局會議進行商討。
確保播出正確的國歌固然是其中一項重要任務,但對冰會領隊及主席的大力鞭撻,似乎沒有充分考慮客觀條件,以致負責調查的人士和官員似乎用錯了力在與正確播放國歌無直接關係的事情上。
宏觀上社會開始重新起步,然而,微觀來看,香港政府在磨練後的調整是否做到「能決且行」?本文從輸入外勞、隧道調整收費和國歌事件,觀察港府在政策、民生和意識形態3方面的挑戰。
從釐定政策,直至宣布落實,荒腔走板情況在本港屢見不鮮。香港這個特殊地位,是非能世界各地人士廣為知悉,尤其是當有中國隊及香港隊參與同一賽事,冰協有否做足維護國歌工作?
筆者覺得,冰協未能成功完成要求是因為外來因素,特別是上頭的不妥指示。責任真的不在冰協。
港協暨奧委會與特區政府商討後,周二(4月4日)向香港冰球協會(冰協)發出函件,啟動暫停冰協會員資格的相關程序,並按《組織章程細則》給予冰協一個月時間,要求提供完整書面答覆。
整件國歌事件,關乎一個精準檔案的交收。每一次交收,檔案與連結,二選一就夠;記錄提供了問責資訊。焦點就是這麽簡單。失焦便出事。
最近播錯國歌事件頻生,筆者覺得哪有這麽巧合?類似情況發生過不只一次,如果完全遵守指引,是否還會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