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認識一個地方,用文字遠遠比不上親身經歷;VR或許作為親身導賞前的先導體驗是綽綽有餘的,但加上導賞團才是最完整體驗。
感謝藝發局「口述歷史及資料保存計劃」,徵得陳達文同意,以對答形式圍繞預設的20個問題,面對鏡頭逐一點評。我與陳先生相識多年,也有不少機會訪談請教。可是當開機錄影時,他道出的不少資料都是首次聽聞的。
成立於1987年的拿索斯,經過30多年的發展,分公司及夥伴已遍布全世界近50個國家及地區。所謂「英雄莫問出處」,有多少人知道,這個剛剛獲國際古典音樂大獎(ICMA)頒授全年最佳品牌,源起於香港?
香港愈來愈流行做口述歷史訪問,正所謂大有大做,細有細做。20年前,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持的《香港口述歷史檔案計劃》,是同類型計劃的最大規模,成果亦很可觀。
小時候,我們可能覺得父母「想當年」長氣又囉嗦,只顧滔滔不絕地分享過往自己過往的光輝歲月。到自己長大後,現在卻愛聽他們的故事了。有研究發現,原來這有助提升孩子的自傳式記憶、敘事技巧和社會情感能力。
日軍未犯港之前,香港報紙老闆答應港英政府若香港發生戰爭,中西報紙絕不停刊。後來戰爭持續惡化,報紙陸續停刊,淪陷前幾天,大部分報館已關門大吉,剩下《華僑日報》。
鄭志剛致力將國際頂尖藝術及人文內涵融入商業發展,目標是形成獨特的人文藝術商業生態圈,孵化當代的藝術家、設計師和建築師,同時與商業相結合,將文化藝術生活化。
到外地旅遊,吸引我們的多是保存得好的「舊城區」,Winnie說「澳門的舊城區」,保留得不錯。香港一些舊區建築,可以的話,也該原汁原味保留下來。
2016年初,我們接受周大福慈善基金主席鄭家成先生委託,為乃父鄭裕彤博士撰寫傳記。鄭先生提出的要求是切勿炫耀家族財富和個人成功,不要歌功頌德。
筆者因緣際會,暑假時無意碰到一位大時代的人物,與之傾談個半小時,對相關史事的認識帶來不少新的看法,藉此欄與讀者分享,亦證口述歷史趣味之處。
要了解文革運動,高層領導人和重要受害者的傳記和回憶錄是最關鍵的資料,可惜內容可靠、描述客觀的並不常見。
這28位前輩都是認識的,大多數是報壇叱咤一時的風雲人物。
費明儀女士曾敦囑:「早期歷史零碎,不斷有前輩離世,要把握時間拯救這段歷史。」周光蓁教授身負重任,邀請十位跨越兩代、分別代表不同音樂文化的香港音樂人,通過他們的經歷,說出往日那些史冊不能盡錄的時光。
口述史的意義不僅在於提供歷史事實,更在於呈現歷史參與者的個人理解及感受,重新喚起被遺忘的人物及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