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夠增加選生透明度,美國德州推出一項名為「前10%計劃」(Top Ten Percent Plan)的計劃。這樣的透明收生標準顯著提高了經濟困難學生進入名校的比率,有助他們打破階層限制。
不管如何,社會變了,教育也要變。考試必然是首當其衝。人工智能的出現與迅速發展,不由分說地把考試這回事逼到了牆角。
疫情之下反映不只是口罩之間的隔閡,而是不同教育體制之間的隔閡。
面對種種困境,實在令人感到無奈。中國文學淪為「夕陽」科目,已是意料中事。香港文學課程未來的走向,與高中學制和語文課程的發展息息相關。
有機會到外國留學絕非只是在學歷上短短一行字那麼簡單的事。
公開考試,加上多一個時髦的稱謂叫做評估,考試評估究竟能否促進學習,就看中國傳統的智慧──中庸之道能否實踐。
因材施教、獎勵興趣學習、專科學問發展等重要教育德政,經已在考試號角之下,慢慢消音。
子女人生路走了錯誤方向,可以上流不成,調轉過來變了向下流動也未可料。抉擇能不慎哉?
麥凱鈞醫生的人生金句:「好成績並不只是一張大學的入場劵,而是一張讓你發展人生的入場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