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極化的特徵是除了美國,尚有幾個大國正在冒起,它們未必跟美國對立,但也不一定事事跟隨美國,例如中國、俄羅斯、印度、土耳其、法國,它們都屬於區域大國,有自己的主張,對國際秩序也有自己一套看法。
內地「環球網」周三整理發表了已故哈佛學者傅高義臨終前在一個論壇的發言。這位熟悉中國及亞洲政情的學者語重心長,斷言對抗不符美中利益,兩國需要調整雙邊關係的管理方式,增進合作並追求共同利益。
日本人在各個領域已經跟中國建立了密集的人脈網絡,在未來幾十年這一網絡似乎還會擴大。
一帶一路的目標並不是解決中國的產能過剩。畢竟,所謂的產能過剩,只是周期性問題,一兩年就可以解決。
美國作為一個所謂的民主政治及資本主義老牌國家,對其中真相應該清楚得很。而如今一再用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加諸於一帶一路之上,折射的恐怕是美國內心對中國此倡議的排斥或疑懼。
中國與路帶倡議沿線經濟淵源非淺,五通皆備,何須香港穿針引線?不過,資金需求龐大,並非一國能獨力承擔,須集腋成裘。而金融正是香港所長,填補內地不足,何必捨長取短?
值得指出的是,新一波「中國威脅論」浪潮和從前不同的是,從前都是美國在挑頭,鼓動其他國家加入,但這次是其他國家在挑頭,鼓動美國來參與。
前文談及信用評級體系與債券市場的關係、挑戰及解決方案,本文提出香港的角色,冀能促進一帶一路債券市場的發展。
杜瑞祥博士認為,台灣不繼續承認九二共識,意味着中國將以一國三制作平衡。他指,在中國當前的領導管理生態中,革新顯然不是選擇,而是必須。
內地進入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香港要鞏固現時三大優勢並開拓發展空間,範疇包括創新科技、與人民幣和一帶一路基建相關的金融業務、財富管理,也要留意全球貨幣環境、地緣政治局勢等動態。
推廣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雖有利人民幣國際化,卻不利於提高互信。
在以色列,年青人對投身初創企業的熱誠高漲,因此以色列也以「初創之國」聞名。
「一帶一路」戰略已經成為推動全球化的「新主角」。
香港是區內首屈一指的國際融資平台,尤其在項目融資和銀行貸款方面具領導地位。
120年前的甲午年,中國在東亞的地位突然地被擊潰,被日本取而代之,就是120年前,然後就是誕生了割讓台灣的馬關條約。120年前的甲午年,中國曾經是東亞最重要的一個領導者;120年之後(就是去年),一連串象徵歷史分水嶺的大事,紛紛一起湧現。我想也不是中國大陸領導人刻意規劃的,但它就這樣發生了。
我認為台灣跟香港兩地都需要補課,我們的功課做的不夠,我們應該去思考各種的可能性,然後再來思考我們應該如何自處……
對於近年興起的本土文化,曹仁超覺得並無不妥。「但要謹記,思考要global,做事要local。香港年輕一代若想成為企業家或投資專家,這是必須要有的邏輯思維,否則只搞本土的話,很大機會連自己都養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