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中華民族

穿越歷史的螃蟹
作者:嚴浩2024-11-01
在⽂化積累豐厚的⼟壤上,譬如蘇州,踢到⼀塊⽯頭也講究來頭,踢到螃蟹殼、螃蟹腿,也要撿起來研究研究──出產在蘇州吳中的陽澄湖⼤閘蟹,應該是⻘灰蟹殼、⽩肚、⿈⽑、⾦爪……
百鳥歸巢賀國慶75周年
作者:廖書蘭2024-10-03
中華民族的歷史一路走來,多麼不容易,無論多麼艱辛、多麼困難,我們還是走過來了,因為中華民族的特性就是有堅毅的生命韌性。
香港在和統中的位置
作者:廖書蘭2024-09-05
香港在近現代史上是一個東西方人文薈萃的城市,是內地的窗口,也是兩岸和平交流的平台。反獨促統的工作需要傳承,需要凝聚更多青年人,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努力。
華夏文化的着實、團結、和平
作者:張建雄2024-07-01
西方不肯和平共處,不讀歷史和文化之異,恐懼失去霸權,更怕中國治理模式流行于世界,乃拼命「反華」,此乃不讀書之過。
洞簫小語
作者:譚寶碩2024-06-30
簫聲穿越古今時空。這件承載着中華民族的美德,承載着華夏歷史文化的樂器,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氣質:謙和、敦厚、優雅、溫潤、悲憫、剛直、率真、包容等品格。
馬英九的男兒淚
作者:廖書蘭2024-04-18
1990年6月我第一次到大陸,當飛機仍在天上飛行,我坐在機位上,看着地圖上的顯示器,當知道飛機飛在長江黃河的上空時,我嚎啕大哭不能自已!這是我的祖國,我魂牽夢縈的神州。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中華文明為何歷久不衰? 西方為什麼必須依靠中國? 美國靠美元和軍隊稱霸世界 還能維持多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3-22
1945年2月,美、英和蘇聯領導人秘密出席雅爾達會議,二戰後世界被重新繪制。沙特阿拉伯為何支持美元?美國又是如何維持其全球霸權的?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為何能有長歷史周期?一起聽聽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分享。
揮毫自在
作者:譚寶碩2023-11-19
白紙黑字,書法是有生命的。所以古人說,敬惜字紙。筆墨自在,歲月悠悠。願能揮毫無礙,行雲流水。願中華瑰寶,歷劫不磨,書香永繼。願中華文化,源源不絕,代代相傳。
赴北京《黃花崗外》作者分享會的聯想
作者:廖書蘭2023-11-03
長年在香港、台灣生活的我回到神州大地,所看所聽所聞,內心的感受特別深刻;走在祖國大地上,無論走到哪裏,都是一卷卷中華民族的歷史,一幅幅優雅或壯麗的風景。
新總統除了和平 更要壯大台灣生命之樹──2024總統大選承諾
作者:高希均2023-11-02
看到10月初以巴戰火的場面:平民屠殺、嬰兒斬首、停屍間爆滿……我們只能盼望這種殘酷絕不能出現在中華大地及中華兒女身上。
台灣人會是南島後人嗎?
作者:張建雄2023-09-04
台灣有些人吹噓,台灣人父親來自閩粵,而母親則是平埔族原住民,既是附會,亦是謊言。
馬英九籲兩岸共同努力 振興中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28
台灣前總統、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繼續在大陸祭祖和訪問交流的行程,周二(3月28日)早上拜謁南京中山陵。
China Will Win──人類命運演進的終極目標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2-20
徐是雄教授在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Evolution of Human Destiny: China Will Win,闡明中華民族追求的大同世界是人類命運進化的最終目標。
除了講好歷史 電影也要面向未來
作者:嚴浩2022-12-22
西方已經過時的冷戰思維無法遏制中國發展,反而嚴重限制了自己。在今天國家大精神的指引下,我們的電影除了要講好歷史,也要面向未來。
「九二共識」30周年有感
作者:廖書蘭2022-12-22
1992年「九二共識」是兩岸隔絕40年後的里程碑,但在「九二共識」之前,有兩樣事情值得一提,應是為「九二共識」做了前期工作。
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的基石:「字道」教育
作者:梁振威2022-10-27
「字道」能挖掘漢文字的文化內涵,具有配合展現國家文化、強化國民意識形態與價值觀及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的優勢,是發展國家軟實力的有效工具。
漫談旗袍與中華文化
作者:廖書蘭2022-08-25
旗袍已經成為服裝的經典,已經超越潮流,這麼多年來常遇到一些女孩子問我,哪裏可以做旗袍?我看見旗袍的生命力!也看見中華文化的生命力!
蔡若蓮:從小欣賞經典作品 培養文化素養及品德情意
作者:編輯精選2022-08-13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教育局優化課程,舉辦學生活動,製作學與教資源,提供學習津貼等,旨在營造中華文化的學習氛圍,希望以活潑的方式培育同學的學習興趣,希望同學可以從中領悟,真正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
2022:我的「家」在哪裏?
作者:高希均2022-01-03
安身立命的「家」宛如「家鄉」,有家人團聚的溫暖,有左親右鄰的和睦,更擁有社會各階層的和諧,與國家的安全與和平。我祈禱台灣的「家」,有一天會變成「家鄉」。
由奧運看中華精神面貌
作者:張建雄2021-08-05
中國只求排在第一行列,而不是求第一,是良好的心態,經過40年改革開放,中國人早已充滿自信,不必像1984年那樣,要用奧運獎牌來爭取榮譽感了。
《何者魯迅》:舞台劇演繹偉大文學家精神世界
作者:編輯精選2021-07-10
2019年是「五四運動」發生100周年,國史教育中心投票推選出魯迅為年度歷史人物。2021年7月9日起一連三天,由學生聯同專業演員共同演出《何者魯迅》舞台劇,紀念魯迅先生及這個意義非凡的愛國運動。
問禪
作者:譚寶碩2021-06-27
心存依歸,人生才有路。 心有感悟,萬物可為師。
緬懷辛亥革命成功110年
作者:廖書蘭2021-05-06
沿着辛亥革命的足跡,一路上我看見孫中山後裔和康德黎教授孫子、曾孫親切交談;看着這位宮崎老太太,我想着中日關係……本是最好的鄰居,但又成了最可恨的鄰居。
一帶一路需雙重國籍
作者:湯文亮2021-02-16
中國現在由56個民族組成,那些民族以前可能曾經都是一個主權國家,但通過征伐、通婚、貿易,最後被同化,在併入的過程中,出現雙重國籍是免不了的,所以,大家對雙重國籍又何需大驚小怪?
「三國」教育的實踐
作者:何漢權2020-12-23
過去23年,香港學校的政策規劃、課程考評設定、校內外的教育推動,對如何認識一國是兩制的磐石、如何認識國史(中國歷史)、國學(中華文化)及國情(國家與香港連體所處的內外情勢發展),確實都掉以輕心。
抗戰勝利及台灣光復
作者:廖書蘭2020-11-06
今年(2020)大陸和香港都在紀念抗戰勝利及台灣光復75周年的活動,即在此疫情之下也排除萬難舉辦,令人十分感慨。相對之下,近年台灣執政的民進黨對光復節十分冷淡。
馬英九:訪台美國人階層愈高 兩岸關係愈緊張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9-21
在台灣,前總統馬英九20日參加鐵人三項錦標賽,但媒體仍聚焦他對政局的看法,談到美國國務次卿克拉奇訪台出席前總統李登輝的追悼會,馬英九表示美方訪台的人階層愈高,情勢就愈緊張。
創作與構思──不朽中國魂
作者:楊興安2020-05-30
中華民族特有一種氣質,便是敬祖、重視家門家聲。一個有志氣的人活着,不光是為自己,而是為家人家族,更甚者是為國家和民族。也有一種延續家門後代的使命,強大祖國的宏願。
抗疫至今的思考
作者:廖書蘭2020-04-10
我看得出,中華民族命運的拐點就在這裏;人的一生何嘗不是如此,把你丟入了絕境,就是給你機會崛起,大悲之後只要一口氣還在,挺過去了就有大喜!
何人不起故園情
作者:譚寶碩2019-11-24
謙和、敦厚、剛直、率真、溫潤、優雅、悲憫、包容等等,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品格,在洞簫上繼承和體現我們民族的品格,這是洞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