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華職教社1月12日舉行成立典禮暨晚宴,現場貴賓雲集,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擔任主禮嘉賓及致辭。為什麼成立香港中華職教社?未來有什麼發展方向和目標?
研究資助局7月13日公布卓越學科領域計劃及主題研究計劃的撥款結果,撥款予11份研究建議書,總值4.67億元。
卸任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職務的譚惠珠表示,新一屆基本法委員會人才濟濟,包括了人大、政協、立法會議員、行政會議成員、亦有資深大律師等,肯定不只6位人士替大家看着《基本法》。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人才報告,指出香港正處於產業升級及人才發展的十字路口。革新教育制度,支持每個人在不同人生階段持續增值, 才能構建學習型社會,支持知識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014年就任校長,黃玉山教授帶領大學變革求新,耕耘建設。今天細意回想,時光荏苒,七載歷程宛若晃眼消逝,卻又記憶猶新。
全國人大會議今天(3月5日)開幕,人大副委員長王晨正式提出特區選舉制度和機制存在明顯漏洞和缺陷,必須採取必要措施,完善選舉選制度。
香港公開大學榮休校長譚尚渭教授於2021年1月1日安詳辭世,享年86歲。譚教授於1995年出任香港公開進修學院校長,在他的領導下,1997年升格為香港公開大學。
香港公開大學宣布,將會改名為「香港都會大學」。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教授表示,新名稱能夠反映本校具備現代化及前瞻性的教學和研究,並能回應香港以及鄰近地區的發展需求。
香港公開大學校董會宣布委任林群聲教授為公大下任校長,任期4年,由2021年4月1日生效。
香港公開大學正式與肇慶市人民政府及肇慶學院簽署協議,三方共同籌辦香港公開大學肇慶分校,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高等教育發展,促進肇港兩地交流與人才培育。
2019年是香港公開大學(公大)創校30周年,為紀錄這個重要的里程碑,公大自年初已舉辦了合共30多個各式各樣的活動,以展現該校在不同範疇的傑出成就。
香港學者協會五月於香港大學黃麗松講堂舉辦「高校.科創.灣區——大時代的角色與挑戰」,邀請粵港澳各高校校長以及著名高科技企業,一併探討如何發展大灣區科創事業,交流當中遇到的困難與經驗。
公開大學一直發揮其獨特的角色,與香港一同發展、成長,因應社會的需求開辦不同的課程,不但見證了社會幾許變遷,更為無數有志之士提供進修及學習的機會。
踏入30周年,黃玉山教授認為,公大30年始終不變的是初心,致力培養高質素的社會人才。
過去幾年,學界高層「公公化」的情況愈來愈明顯,這是否一件好事,大家心中有數。
大學的成型或者成名需要積累、沉澱,除了科研成績的積累,還要有人文方面的積累,形成自己的性格。
於上一篇分享,黃玉山校長提到了香港大學的概況及優勢所在;於第二部分,黃校長將論及科研與香港經濟發展的關係。
大學排名方面,香港的大學排得很高,可是我覺得不用太緊張這些排名。因為這些排名不是太科學的……我覺得評價大學有兩個最重要的條件,一是評價大學對社會的貢獻,二是評價大學學生的素質,這兩點最重要。如果講優勢,香港的學校與區內相比,確實有些優勢。
香港科學家應努力爭取加入國家隊,期望在大型及超級科研項目中,脫穎而出。
公開大學有特別的使命和任務:是打破香港只有公立大學的局面。
三三四學制為大學課程帶來革命,由職業訓練,變為加入通識,並非只有本科,有助擴闊學生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