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Jan 23 2025 09:56:5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鄧小平

數字裏的有趣故事
作者:劉銳紹2025-01-13
世界在旋轉,世事在輪迴,世人在尋找,世態在重複,不斷向前進,也會向後退,一切事在人為;有為者世人銘記,無為者很快就在記憶中消失。
一國兩制對國際政治和國家治理的重大價值
作者:劉兆佳2025-01-03
一國兩制保障港澳繁榮穩定,體現中國智慧,貢獻人類社會。它並非僅限於中國,其和平包容精神有助化解國際爭端,強化國家治理,值得全球借鑑。港澳應展現制度自信,積極推廣一國兩制,駁斥國際間的惡意抹黑。
一國兩制實踐已經進入新階段
作者:劉兆佳2024-12-24
香港一直是一個不斷變化的地方,香港人普遍認同「變幻才是永恆」的觀念。雖然中央提出的一國兩制政策承諾保持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但這並不意味着香港在回歸後不會發生任何變化。
教育家與「大教育」
作者:梁振威2024-12-04
教育就像一條河,在世界穩定的時候是清淺的小溪;在面對大國欺壓制裁的時候,就如同奔騰的江河,有時透明清澈,有時又被污濁浸染,但只要初心還在,就永遠不會斷流。
期待新時代嶄新的「香港特色資本主義」
作者:何志平2024-11-27
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使台海局勢愈加複雜。11月12至17日,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殲-20、殲-35A等尖端武器的展示,進一步加強了對台海各方的震懾。
歲晚收爐問去來
作者:黃賢2024-11-08
中美200年關係的軌跡,時冷時熱,若量化分析,標準差極大:二戰並肩、韓戰對打;直接打、代理打,簡直說不清。
成立灣區體育局建議被忽視 粵港官員思想解放才能邁步
作者:阮紀宏2024-09-06
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表5周年,現在才討論對接問題,似乎是落後於形勢。反過來說,是因為在對接問題上沒有做好,現在更需要重點提出。
我們應該如何紀念鄧小平
作者:鄭永年2024-09-05
制度進步並不表明中國的制度建設已經完成。在很多方面,例如如何處理核心與黨內民主、核心與集體領導之間的制度關係,黨內民主與社會民主之間的關係、黨的領導和法治之間的關係等,都存在着巨大的空間。
紀念作為戰略家的鄧小平
作者:鄭永年2024-09-04
修改憲法、法制建設、領導幹部任期制、年齡限制、集體領導體制、幹部任用制度、基層治理等,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制度,都是在鄧小平時代確立起來的。
有效管治要權威 不要威權
作者:何濼生2024-09-02
當今的中國,權威和威權並存。中國一黨有效專政,要靠的是建立有洞見、敢作為的文化,及抑制崇尚威權的文化。
沖喜、衝起與鄧小平
作者:劉銳紹2024-08-26
今天回顧鄧小平一生,無論他是實用主義也好,功利主義也好,總之首先尋求存在,再尋生機;生存和活路也顧不上,還說什麼發展?更不用說什麼救世抱負、豐功偉績了。
兩岸和平統一 香港特區具體可以做什麼?
作者:關品方2024-08-23
在海峽兩岸的經貿活動與及人員往來兩方面,香港民間在當前的新形勢下,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在一個中國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積極推動兩岸民間交流的工作應長期堅持,不可小覷香港特區在這方面可以發揮的作用。
鄧小平誕辰120周年 中國全民紀念 改革開放「總設計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8-22
《人民日報》及央視新聞22日分別發文表示,「今天是鄧小平同志誕辰120周年,紀念,緬懷!」官方推出紀念郵票、20集紀錄片,《求是》重提揭開改革開放序幕的1978年11屆三中全會。
我們的法蘭西歲月
作者:陳奕偉2024-05-22
從鄧小平及周恩來身上,我們看到了學貫中西於民族復興的重要性,辯證統一在他們的身上得到了最大的體現,當然也直接地影響着我們每一個活在一國兩制中的香港人。
教育帶來遠見
作者:何漢權2024-05-17
由鄧拍板的重要國策中,又以1977年8月毅然決定恢復公開的聯考,重啟大學之門,最是功德無量。自此,教育正常化,春風化雨澤中華,科教興國重上正軌,這是中國教育發展的轉捩,上天落地下海的各類人才培育出來。
漫談在歷史轉折中「齊齊看電視」的國劇劇情
作者:陳奕偉2024-04-10
整個新中國發展歷史,一定會經歷不同程度的起起落落。每一個決定可能是對,可能是錯,但最重要的,是一切以民為主,以改善人民的生活為依歸,不斷改進、修正。
汪濤:探索中國地區發展不平衡與政策的動態調整
作者:香港國際金融學會2024-02-27
儘管面臨各種挑戰和經濟體制機制的不足,中國迄今為止成功地保持了快速增長。值得一提的是,進入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及其利潤也在2022年前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長。那麼,為什麼過去大多數悲觀的預測並未實現呢?
香港大學對中國改革開放的貢獻
作者:文灼非2024-01-09
拜讀《香港大學世紀之問──改革開放初期與內地交流的人和事》,讓我回憶80、90年代與內地高等教育界的交往。
習近平赴上海調研 能重演鄧小平南巡效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01
新華社《學習進行時》稱上海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稱「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上海的發展,對上海這個我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寄予厚望」。
歷史上失敗者與成功者的分野
作者:張建雄2023-10-19
在東方,失敗者是裕仁,侵華結局是吃了原子彈,但居然逃過戰犯之罪,還當了虛君44年,日本變成美國附庸。毛澤東「抗美援朝」勝利,換來25年的自力更生,中美和解後,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換來45年的脫貧致富。
香港老牌廠家的前世今生
作者:張宗永2023-10-17
傳統香港廠家胼手胝足,用創業精神將生意由小變大,由大變得更大,國家和工人都受益。但時移世易,轉型是必需的,但往往也是痛苦的。
上一次百年不遇的巨變
作者:張建雄2023-08-07
18世紀英國已是世界第一大國,但等到1840年才發動鴉片戰爭,擊敗大清。最終,這段百年不遇的變革,成功是日本1856年的明治維新,1861年取消農奴制度的俄羅斯帝國,但國力已強是美國。
一場市場力量帶動的經濟改革 如何讓國企在港籌資十萬億
作者:西奈山2023-07-17
30年前的7月份,是中國國企正式進入香港證券市場的里程碑月,為香港金融業帶來近三十多年的榮景。
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文明 冀在21世紀修成正果──回首60載中國研究路
作者:金耀基2023-04-14
我意識到,「中國現代文明秩序」還遠未建構完成,在建構的過程中,還不免會遭遇到困難與挫折,但它是無數代中國志士仁人的歷史共業,已形成沛然莫之能禦的思想力量。
見證上海的涅槃重生
作者:梁觀誠2022-08-26
上海人需要朱鎔基,朱鎔基需要上海人,兩者相得益彰,這是人和。上海人精明慎密,文化底蘊高,管理水平好,可是,要闖、要衝,要開拓新天地,就需要湘人的打拼魄力,朱鎔基正好擔當這樣的角色。
李克強南下深圳視察 促六經濟大省勇挑大樑 強調堅定不移擴大開放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8-18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周二至周三(8月16日至17日)南下深圳考察,分別聽取地方政府經濟情況匯報、創業人士意見、考察鹽田港等多個地點,以及瞻仰鄧小平銅像。
香港人在大陸
作者:梁觀誠2022-08-16
出差去內地,等於飄萍於四海。要紮根於大陸,必須要常駐在某地,最好就是北京與上海。北京是政治中心,做大買賣,離不開北京。上海是商業與金融,生活比較方便,人文氣色濃厚,與香港比較接近,香港人宜居的地方。
「一城兩制」的由來
作者:廖書蘭2022-07-14
在作者研究新界原居民傳統文化的著作中,《被忽略的主角》一書得出了兩個結論:一是香港回歸是新界租約到期而引發的;二是新界自1898年至2047年實行的是「一城兩制」。
劉兆佳教授:鄧小平一國兩制論述 對香港仍有重大意義
作者:編輯精選2022-07-08
鄧小平所樹立的一國兩制的戰略目標和核心原則依舊是一國兩制的基石,今天仍然有重大的理論和實際指導意義。對中央和香港特區來說,廣泛宣揚鄧小平的論述有助於糾正香港人對一國兩制認識的偏差。
《南沙方案》證明了霍英東的遠見卓識
作者:盧兆興2022-06-20
霍英東對南沙的設想最終成為了現實。他對南沙的看法,在經濟現代化和粵港澳一體化的進程中,具有重要的社會和經濟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