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論」和「玩完論」來自完全不同背景,卻折射無論是內地或國際觀感上,對香港現况的質疑正在升溫。
若以文明衝突論來審視今天全球陷入的劍拔弩張態勢,我們可否從中得到若干端倪,即今天對抗的主軸可歸因於海洋與陸權文明?
美中兩大帝國的共存、對峙與競爭,將會是一個長期過程,而地球面對的各種可持續發展問題,愈來愈急需全人類去協力解決;期望美中兩國能增加合作,共同維護地球家園與全人類和平,盡大國的責任與義務。
全球化迅速連結世界,其實是各國開放和自信、平等與尊重的產物。我們如何開放國界,敞開心扉,學習新的東西,尊重不同的文明,平等對待與自己不同的他者,在這樣一個衝突的時代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香港人無謂再作不切實際的幻想了,在人類歷史上國族的衝突從來沒有中斷過。中美衝突下,擺在香港人面前的只有四種選擇。
習近平於3月22日至福建進行的4天考察中,視察了紀念宋代大儒朱熹的「朱熹園」,並表示文明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實現中國夢必須對建立在五千年文明基礎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充滿信心。
美國和西方一些國家的對華「隔離」政策和過度反應,也不言自明地隱含着濃厚的種族主義因素。
很多西方國家看待中國體制時猶如「盲人摸象」,大多用「威權政體」概括。康乃爾大學政治學博士王紹光建議西方應「睜開眼睛」,用開放思維重新思考中國。
美國也一直擔心其他民族和文明的崛起,一些人憂慮白種人文明最終會被他們所視為的劣等民族文明所征服,甚至所取代。今天隨着中國的崛起,他們開始擔憂中國文明會威脅到西方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