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撰文表示,面對着內外的逆風,香港經濟正在承壓中繼續前行,特區政府正力求做到「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
梁卓偉指出,無論立即放寬防疫措施,抑或10年後才放寬,放寬一刻都會爆發一波疫情,病毒亦不可能自然消失,估算全港最終有九成或以上人口,會曝露於新冠病毒中,曝露時間愈長,總有機會染疫。
醫生為市民打疫苗,延長了診症時間:「姑娘辛苦了,但她們都沒有說什麼。而我,舉手之勞,談不上辛苦。」相對在政府醫院工作的朋友,他的OT(超時工作),更不算什麼。
有很多打了疫苗的人都希望早一些確診,甚至有人會話確診如首置,愈早愈好,因為確診之後就好似打了疫苗第4針,再次確診的機會就微乎其微。老實說,我都有多少心郁,希望早日確診。
如果本地的老人疫苗接種率,能更快在更早時間上升至更高水平,我們或許能夠減少數以千計的死亡個案。
動態包含變化,要適應時勢的轉變,具體政策措施可有不同。從每天萬宗確診到清零會有不同階段的防疫治疫方法,無必要一成不變。
世界上正有「與病毒共存」、「動態清零」兩種抗疫手法。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與病毒共存」風險較大,尤其是對老年人。強制打疫苗及檢測仍是香港的唯一出路。
為方便市民接種疫苗,政府宣布月底重開中山紀念公園及界限街體育館兩間疫苗接種中心,令接種中心總數增至14間。另外,小學及幼稚園、幼兒中心,本周五或之前暫停面授課堂及校內活動,直至農曆新年假期後。
本港近日爆發小型社區感染。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呼籲市民盡快接種疫苗,如果仍未接種新冠疫苗,應該盡快接種第一針和第二針;如果已接種了兩針疫苗,在適當時間亦應安排接種第三針,以加強保護。
歐洲比美國更成功控制疫情,除了是因為疫苗接種率較高外,前者的快速測試亦要比後者要更普及。
按中國的一貫做法,一發現有人確診,就得追蹤緊密接觸者,並要他們也嚴格接受隔離。這種做法勢將妨礙冬奧的正常運作。中國政府若是想冬奧如期舉行,可能需要採取某一種程度的「與病毒共存」的策略。
心懷感恩,香港在這500多天的疫情中,戰戰兢兢下,度過四波疫情,整體而言,尚算安然渡過,抗疫成績是及格以上。但全球各地及香港周遭環境,依然是疫火再燃。
如何利用「規避損失」的心理來鼓勵香港市民接種疫苗?很簡單,只要為免費接種疫苗設下期限,過了規定的期限就要收費。這樣一來,一直抱觀望態度的市民為了規避損失,自然會在限期前接種疫苗。
中大醫學院最新調查發現,逾七成香港市民仍未接種新冠疫苗,而未接種疫苗的受訪者中,只有25.1%,即每4人中只有1人表示有意在未來半年接種,政府應盡快改變策略和擴大接種疫苗的誘因。
香港相對安全,700多萬人口中有200多宗死亡個案。乍看之下,打針後的死亡機率似乎更高,但大家務必辨明死亡中哪些與疫苗有關,哪些沒有,而當前數據顯示前者比率並非特別高。
與12年前2009擔任副總統時一樣,拜登也同樣面臨巨大的經濟危機。但這一回拯救方案的最大不同點是他要確保盡快控制疫情,恢復正常經濟生活。拜登還可以寄望什麼?
美國各州選舉人周一投票,確認民主黨的拜登獲得306張選舉人票,多於總統特朗普的232張,正式成為美國候任總統。但特朗普陣營仍不認輸,策劃一組「另類選舉人」投票呈交國會,以保留法律挑戰大選結果的權利。
由於輝瑞/BioNTech新冠疫苗獲緊急授權,美國公眾本周開始接種新冠病毒疫苗,首批疫苗覆蓋約300萬人,而香港最快明年1月有疫苗,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醫生呼籲不要把接種疫苗「政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