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尋找代替品,如何處理大量廢棄塑膠相比之下是一個比較重要但棘手的議題。隨着社會的環保需求帶動,有運動和時裝品牌研發以由膠樽、再生橡膠或海洋塑膠廢物製造的衣物和鞋履,激發出更多塑膠再生的可能性。
隨着化石燃料產業興起,塑膠逐漸普及化,人類的生活變得與塑膠密不可分。塑膠為生活帶來不少便利,然而,亦帶來不少問題。塑膠耐用,同時亦不易分解,一件塑膠垃圾需數十年,甚至數百年才可分解。
香港目前最大的廢物問題,也是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最擔心的問題,就是香港人均產生的垃圾是很多的,特別是廚餘比其他亞洲先進城市多了幾成,甚至是一倍,所以,源頭減廢才是目前香港最逼切需要處理的問題。
微小的塑膠顆粒,隨着海流聚集到幼魚覓食的海水表層,引發更多我們看不見的問題。
塑膠發明迄今不過百年的歷史,因價格低廉,又能普遍地運用,而大量製造、使用,輕易丟棄後,卻成為千年不化的垃圾。
去年起香港很努力推廣「走塑」,例如走飲筒、走即棄餐具等,但是大眾沒有意識到印刷行業正在逆其道而行,為愈來愈多的印刷品「加塑」,製造愈來愈大的塑膠垃圾問題。
不少香港人知道塑膠污染不妥,但是主動自備餐具和水樽的人至今是少數,很多人覺得「只有我做,人家不做」是沒用的而沒有動力去實行。
我們的地球正在被塑膠吞噬。全球每年使用1兆個塑膠袋,而每個塑膠袋的「工作壽命」僅有15分鐘。
Sunny說,吹奏尺八,到某一境界,接近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