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台灣問題

習近平與拜登通電話 指美制裁中企製造風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4-03
拜登表示,美中關係是全世界影響最深遠的雙邊關係。舊金山會晤以來美中關係的進展表明,雙方可以積極地推動合作,同時負責地管理分歧。他重申,美方不尋求進行「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
假如特朗普再當選總統
作者:雷鼎鳴2024-02-29
對中國的政策也會是特朗普的難題,貿易戰及科技戰等對中國的制裁始自特朗普年代,拜登不但沒有取消,還大幅擴大。現時美國對華政策仍處於一種兩敗俱傷的境界,特朗普會如何處理?
王毅晤布林肯 中美均稱坦誠及建設性 學者:拜登更大挑戰是特朗普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2-17
拜登現在面對的更大挑戰,是特朗普,不是中國;拜登政府要贏得大選,必須要穩定美國國內、國外市場的預期,減少外交麻煩。
城大公布2023京港台新聞人物榜 政治人物角色重 中美台關係成大熱點
作者:編輯精選2024-02-09
香港城市大學昨日公布了2023年LIVAC京港台新聞人物榜,綜合新聞人物榜共有12人,均為政治人物,與往年中美兩國領導人高踞榜首不同的是,賴清德力壓拜登、馬英九成為該榜單第二名。
美國內部對台灣問題舉棋不定 難有共識
作者:關品方2024-02-02
最近美國內部出現很多噪音雜音,在台灣問題上表現極不一致。今年是美國大選年,兩黨競爭激烈,有可能把台灣問題突出為政黨重要爭議之一。是和是戰,客觀上將被逼表態,二者擇一。
中美關係「暫時均衡」
作者:王耀宗2024-01-17
中美立場不變,目前只是達到一個「暫時均衡」。在2024年美國及台灣大選前,相信台海不會出現重大事故。按當前的發展來看,南海將成為各方爭持的焦點。
中越發展友好關係 體現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
作者:關品方2023-12-22
美國軍事金融帝國霸權的終結是早晚的事情,何必匆匆?筆者認為,這應是大國博弈的正確思維。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不可逆轉,快也快不來,慢也慢不到那裏去。
基辛格的外交策略和處理台灣問題對中美關係的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3-12-11
基辛格在整個美中關係正常化過程中的外交才能可以概括為:他是一位耐心、靈活、現實、有韌性、有技巧的外交家。他依靠信號,即向中方傳遞訊息,並接收來自中方的訊息。
中美對話給全世界聽
作者:張建雄2023-12-07
8年前奧巴馬聽不進去的「新型大國關係」,但到目前,美國要聽的是「中國沒有超越或者取代美國的規劃」,唯有些事是自然而然。
暫時緩和只是戰術調整 美國敵視中國的戰略本質不變
作者:關品方2023-09-29
王毅和沙利文全面檢討了中美雙方共同關注的問題,當然包括最核心的台灣問題。中方的官方報道是王毅主任再次強調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美方必須恪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落實不支持「台獨」的承諾。
布林肯的北京一夜
作者:中美聚焦編輯部2023-07-01
布林肯的一次訪問,根本無法改變美國對華戰略的軌跡,這也是美國國務院官員呼籲外界對此訪降低預期的原因。中美關係「低位震盪、邊打邊談」的新常態將會持續下去,防止戰爭以及擦槍走火引發的衝突升級成最大考驗。
美停加息還看布林肯訪華
作者:湯文亮2023-06-21
布林肯去中國只是兩件事,解決俄烏衝突不是主要議題,美國首肯,幾時都可以解決。
習近平晤比爾蓋茨 對布林肯訪華和美中關係的意義
作者:盧兆興2023-06-19
布林肯此行注定會遭遇艱難的外交交鋒。儘管如此,在複雜的中美關係陰霾,相互定期的對話仍是一線希望。
訪港三大問題和答案
作者:張建雄2023-06-05
最近和香港各路英雄談天,最熱的3個問題是,一,台灣會不會打起來?二是美國會不會債務違約。三是有無用過ChatGPT,是否擔心因此失業?
習近平會與拜登通話嗎?
作者:施永青2023-05-17
美國拒絕要有先決條件才能進行中美外交接觸。其實美國何嘗不想在進行外交接觸前,就先達致一些對自己有利的先決條件?只是目前的形勢並不對美方太過有利。
長津湖不語,尹錫悅諂媚
作者:郭一鳴2023-05-05
尹錫悅要上美國賊船,華府當然高興,美國處心積慮推動美日澳韓所謂亞太小北約共同對付中國,但對韓國有何好處呢?
美國務卿元宵節訪華 俄烏戰爭有望弭兵?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2-01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北京在即,國務院透露擬與中方討論俄烏戰及雙邊談判的事宜。外交部發言人重申,中方願意在相互尊重、平等互惠的基礎上,與美方開展溝通合作,這次會否為中美關係帶來曙光?
雷鼎鳴:美國圍堵中國無功而還急須調整?為什麼美軍事力量無法阻止習近平收復台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1-18
中美元首結束面對面會晤。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美國對華政策急需調整,而美國軍事無力阻礙中國收復台灣。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習近平與拜登峇里島會晤 釋出什麼信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1-15
《紐約時報》分析文章認為,拜登和習近平似乎都急於淡化華盛頓和北京正在走向對抗的看法,尤其是在台灣問題上,拜登告訴記者,他認為中國大陸對台灣的軍事行動並非「迫在眉睫」。
以利相交,利盡則散 以義相交,義薄雲長
作者:關品方2022-08-15
兩岸和平地生活交流,合作以互動共贏,為什麼要去打仗?誰最樂意見到兩岸開戰?為什麼不接受大陸的善意?為什麼抗拒排斥相互努力建設以改進環境,讓兩岸的人民生活得更自由幸福?用更好的生活方式去互相吸引?
沈大偉:拜登政府對華政策出台
作者:中美聚焦編輯部2022-06-02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對華政策演講實屬姍姍來遲,它是值得歡迎的。在列出中國對美國(及許多其他國家)所構成的一長串政策挑戰之後,接下就是最困難的部分:制定出一個應對這些挑戰的綜合戰略。
英國的國策愈來愈跟貼美國
作者:施永青2022-05-13
二戰後,英國已基本上放棄在亞洲的利益;但最近竟派航母來亞洲巡航。這艘航母造好後,英國起初連配飛機的預算也沒有,現在竟花錢來遠東幹什麼呢?
從烏克蘭戰爭看台灣問題
作者:施永青2022-05-11
按大陸民間的說法,美國如果連俄羅斯也不敢硬碰,應沒有膽量與中國直接開戰。不過,北京政府並沒有當《台灣關係法》不存在,否則不可能在台灣問題上表現得那麼克制。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展示中國強有力的管治
作者:盧兆興2022-03-08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5日發表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內容表明中共以黨治國的體制,在國家發展策略上仍然非常強大、有效、堅定和具戰略性。香港和澳門都必須學習中央政府的處理方法,台灣問題明顯是下個目標。
熱和平:中美關係的範式正在形成嗎?
作者:中美聚焦編輯部2022-01-17
與其說中美關係的現狀是一場新冷戰,不如說是一種「熱和平」──中美關係互動的強度以激烈的言語指責對方為標誌,但也以不斷升溫的貿易、投資和旅遊為標誌。
中美和談 如「九二共識」
作者:湯文亮2021-11-22
今次中美和談後的報告,雙方無論是文字,內容,發放時間都不一樣,雖然內容不同,雙方亦沒有指摘對方所發放的報告是不對,究竟是什麼原因?
與習近平視像會談 拜登籲設「護欄」防中美衝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16
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二(11月16日)上午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了約3個小時的視像會議。雙方就新冠疫情溯源、貿易和競爭規則、印太地區和台灣等問題交換意見。
鄭永年:南海對抗不符中美利益 中國應實行單邊開放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08
鄭永年教授提醒,東南亞國家應以自身利益為重,避免成為美國同中國發生代理人戰爭的代理,因為這對任何東南亞國家都沒有好處。
立陶宛風波沒有妥協空間
作者:郭一鳴2021-08-13
中國對立陶宛作出如此決斷的反應乃是意料中事,除非立陶宛幡然醒悟,發現自己被利用而迷途知返,否則,如果繼續一意孤行,北京別無選擇,可能被迫宣布與其斷交,甚至採取其他報復措施。
資深美記者《紐時》撰文:拜登應擺脫特朗普影響 實施5點對華新政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3-23
美國資深中國事務記者、曾在中國居住20年的張彥(Ian Johnson)在《紐約時報》撰文,批評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似乎全盤接收特朗普強硬的對華政策,坦言如此下去只會令美中關係繼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