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中國共產黨

堅強領導和國家團結乃中國制勝之道
作者:劉兆佳2024-12-02
中美之間的大國競爭是本世紀的重要議題,影響深遠。隨着中國崛起,這種動員能力和組織優勢或將成為克敵制勝的關鍵。面對美國的挑釁,中國的團結和強大組織能力將在未來的競爭中發揮重要作用。
千秋功過 誰與評說
作者:陳景祥2023-11-03
政治領袖逝世,通常有兩種版本的評價,一種是官方的,一種是民間的;官方評價沒有否定李克強的功績,但民間「口碑」更多的是稱讚他「貼地」、務實,更了解一般民眾的所思所想,而且肯講真話、實話,不迴避、不掩飾。
做最壞打算
作者:陳景祥2022-06-15
有俄烏戰爭的先例可鑑,中國的上策是避免發生軍事衝突,因為伴隨着戰爭而來的,一定是經濟大倒退,屆時中國的競爭優勢將盡失。
死亡或將高達100萬人 美國體制的本質是什麼?
作者:關品方2021-12-30
相對西方資本主義制度而言,美國不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都只是代表統治階級精英階層的利益,啃噬被統治階級弱勢階層的利益。
張炳良倡用新思維看香港轉變:10年後回望 2019年或不算什麼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26
張炳良教授近日出版新書,新書包含了他數十年來從學術角度對香港的觀察、個人的政治經歷,以及對於政府管治的回顧和反思,從而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發展方向和軌跡。
中共六中全會歷史決議對香港和澳門的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1-11-15
11月8日至10日,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在北京召開,並通過第三份歷史決議,總結了中共過去的奮鬥歷程和取得的成就,使黨的現任領導人及其政策措施具認受性,同時勾勒了中共未來政策方向的基調。
外媒評六中全會公報:中共要創馬克思主義執政新範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12
中國共產黨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有史以來第三份「歷史決議」,意味習近平在明年中共二十大後,將繼續擔任中共最高領導人。
10月的中國史詩
作者:何漢權2021-10-05
五族共和,民族復興,1911年辛亥年10月啟動希望之門,起啟始之功。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讓中華民族傲然站立,直至今天,走上充滿實證的民族復興之路,寫下波瀾壯闊的、現代10月的史詩。
按中國新型政黨制度 建立的香港新政制
作者:陳景祥2021-08-12
選委會成員雖然來自不同功能界別,但他們不能只顧自己界別的利益,中央寄望他們能兼顧全局,對中央的香港政策了然於胸。
黃均瑜:中共執政事實不能迴避 愛國教育須更名正言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8-05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會長黃均瑜指出,在一國兩制下,不推動國民教育,必定會導致分離主義或港獨思潮。今後需要更加明確的,不僅是愛國教育的切入點,而且是希望下一代認同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國推行多邊主義的新特點
作者:盧兆興2021-07-19
習近平表示,中國共產黨將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以中國的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
香港對權力說真話
作者:林沛理2021-07-19
港人既有如此可貴的言論自由,便有責任對權力講真話,而不是做日益強大的中國的啦啦隊隊長。今日中國最缺乏也最需要的,是基於知識、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向執政者提出的異議。
林行止:中美背馳加速 世局風雲驟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7-07
不管台海和戰,美國對覬覦其霸業的中國,除非後者以實際行動「釋出善意」,不然雙方「駁火」一分高下,不易避免。
港府高層人事變動之謎
作者:林沛理2021-07-05
公務員的改革千頭萬緒,但大原則是必須朝賞罰分明(performance-based)的方向邁進,逐漸成為一個「任人唯才、有能者居之」的菁英管治系統(meritocracy)。這是改造香港的大工程。
篳路藍縷創偉業 初心不忘再出發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7-01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7月1日上午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領導人習近平主席在天安門上發表重要談話。另,香港回歸24週年升旗典禮暨慶祝酒會在金紫荊廣場及會展中心熱鬧舉行。
中共將向西方發動大規模宣傳戰
作者:程翔2021-06-25
中共自從2008年開展「大外宣」之後,短短十年間已經取得很大的「成績」,習近平食髓知味,再接再厲大力推進對西方的意識形態鬥爭,西方國家不能不慎啊!
曾鈺成:不能以「一黨專政」概括中國政體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6-09
不少記者質問港府,叫喊「結束一黨專政」是否觸犯法律?政府官員均拒絕簡單回答是否觸犯法例,謂要看個別情況而定,不可以一概而論。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政府的回應相當合理。
民主派是怎樣失去香港的?
作者:林沛理2021-05-12
香港有逾150年的被殖民歷史,又是外國勢力滲透的目標,有非常獨特、豐富的底蘊(understory),但民主派有用心探究嗎?
秧歌舞與調景嶺難民
作者:鄭明仁2021-04-01
調景嶺有說不完的故事,有關調景嶺難民的專門研究,也為數不少。
資深美記者《紐時》撰文:拜登應擺脫特朗普影響 實施5點對華新政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3-23
美國資深中國事務記者、曾在中國居住20年的張彥(Ian Johnson)在《紐約時報》撰文,批評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似乎全盤接收特朗普強硬的對華政策,坦言如此下去只會令美中關係繼續惡化。
中國人民對美態度的轉變
作者:雷鼎鳴2021-03-12
在中國,人民支持一個飽受美國政府攻擊的政府,而且不相信美國的制度。此種矛盾,無法化解。美國若揀用錯誤政策,結果如何?
汪洋:支持落實愛國者治港 梁振英:盡力為港為國服務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3-04
全國政協會議周四開幕,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致開幕辭強調,支持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的原則。另外,全國政協副主席、前任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接受傳媒訪問,沒有排除再度參選特首的可能性。
唐偉康看淡美中關係 未來數年難有突破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27
美國新總統拜登上台後,中美關係的未來發展備受關注。美國傳媒引述美國駐港前總領事唐偉康表示,北京的行為未來不會改變,美中關係難有突破性進展。他認為未來中美關係之路不好走,會有更多分歧,難有突破。
劍橋學者:中國有獨特文化 西方人經常誤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23
英國劍橋大學政治和國際研究系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近日發表演講,認為中國將很快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但他認為西方並不理解中國,原因是西方一直忽視了中國擁有獨特的文化和現代性。
蓬佩奧智囊余茂春:不管誰當總統 對華政策理念難逆轉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17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首席中國政策和規劃顧問余茂春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指出,在中共的行為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美國對華政策理念和方式也沒有改變的理由。他又說,不管誰當總統,他一定按照美國人民的利益來考慮。
中國是競爭對手抑或敵人 美專家向「下任總統」建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03
美國總統大選揭開戰幔,無論特朗普或拜登勝選,如何處理中美關係備受關注,美國之音走訪多位專家,分析下任總統究竟應該視中國為競爭者、對手還是敵人?
《紐約時報》刊文,指美國不應繼續追求全球霸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0-19
哥倫比亞大學學者史提芬‧威爾特海姆在《紐約時報》撰文,指80年前美國準備參加二戰時,作出對未來有重大影響的抉擇:美國不僅要追求軍事上至高無上的地位,更要在未來長期保持這種地位,美國亦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基辛格:中美須訂「交戰規則」 免蹈一戰爆發覆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0-09
現年97歲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再次發出警告,指中美必須為日趨激烈的競爭訂立「交戰規則」,避免逾越雙方可容忍的界限,否則將重蹈當年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覆轍。
練乙錚:中國「農村包圍城市」擴張軟實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9-24
曾任《信報》總編輯的時事評論員練乙錚,近日在《紐約時報》撰文,認為字節跳動旗下短視頻平台TikTok對美國「構成的威脅是真的」,並指中國以「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擴張軟實力。
美防長渲染「解放軍威脅論」 內地專家:針對性強,非常惡毒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8-26
在中美博弈日益激烈之時,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24日在《華爾街日報》發表題為〈五角大樓已準備好對抗中國〉的署名文章,稱美國正在全面加強國防實力,以應對中國共產黨的軍事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