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一般選舉結束。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指出,點票過程出問題必須認真檢討,科技創新界可在國家發展有更大發揮,產學研都有代表反映各團體實際需求。
在商言商,深圳能爬過香港頭純粹是市場定律,正常不已,港商不應該怨天尤人。反之,香港人要自強不息,努力求進步,才有能力與深圳及其他內地城市競爭。
載有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3名中國航天員的神舟十二號飛船,周五 (17日)下午順利返回地球,刷新中國航天員單次飛行駐留太空站時間紀錄。
「智慧城市」計劃充分利用資訊及通訊科技(ICT)包括5G網絡、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等技術,來提高城市的效率和可持續性。但隱藏其中的網絡安全、私隱等風險卻不容忽視。
筆者認為,「香港所長」在於軟實力,包括創科、人才、金融和國際化等。在大灣區中,香港可以發揮其國際化的長處,並充分利用背靠國家、面向國際的地理優勢,從科技和金融層面去體現創科生態鏈。
看到最近阿富汗人民逃亡的慘狀,不禁想,如果美國總統在下令撤軍之前,有看一下本書第五章以色列成功救出人質的那一段,學他們先沙盤演練一下,說不定就不會輸的如此狼狽了。
媒體發展一日千里,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未來媒體將按用戶喜好提供新聞娛樂,編輯周期將會愈來愈短,可靠性成問題,需要盡快推出假新聞法例監管。一起聽聽黃副院長分析。
監管與創新誰應優先呢?這並非簡單的二分法問題,如何選擇取決於當地的整體社會條件。
歸根究柢,港府緊持人命關天的基礎原則,抗疫政策要求「清零」,拒絕放鬆公共衞生安全來換取重啟經濟的機會。各地政府對「清零」或「共存」的決定各有不同見解,誰是誰非見仁見智。
創新科技發展令到媒體大變身?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指出,Facebook從社交網絡變身元宇宙,開放式虛擬世界平台讓玩家充分發揮,因此個人化是未來媒體的大發展方向。一起聽聽黃教授分析。
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旨在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優秀成績的青年學者,在其自選的研究方向上進一步開展創新研究,以培養一批有望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人才。
未來媒體若要有效地接觸千禧後客戶,必須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文化和習慣,特別是每個人在元宇宙中的一舉一動。為此,媒體將會利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個人行為分析。這技術在現實世界中日益普遍,但在虛擬世界則較少。
《萬物簡史》雖然說是簡史(short history),但是帶給你的知識比正史更多,因為它讓你看到了過程。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不同意,你可以去找證據來反駁,書中的例子告訴你,科學正是用這個方式前進的。
數字經濟的定義其實一直隨着科技進步而演變,直至今日大致可以分為五個現象。
臉書轉戰虛擬實境社交網絡市場。作者建議港府也要利用虛擬實境社交網絡開發「虛擬香港」,讓世界各地遊客可以透過網絡踏足香港,欣賞香港美景之餘,亦可以多在港消費,刺激香港經濟。
隨着人工智能不斷進步,AI會否取代人的工作?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人工智能靠人輸入數據去模仿,創意仍是要靠人類,故機器取代不了人。聽聽黃教授怎分析。
筆者認同城大校長郭位教授的說法,要接受新人事新動力、勇於推動創新、促進創新轉型等。創新,可以擴大及鞏固社會中產階層,有效紓緩貧富懸殊的社會問題。
7月20日下午河南鄭州下了一場千年一遇的大暴雨,泛濫成災,內地網民形容是「1個小時下了150個西湖」。香港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為我們詳細解說造成這場超級暴雨的氣象背景因素。
近日「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放榜,近2200名本港考生之中,有130人考獲滿分成為狀元,可見香港不乏年輕人才,所以筆者相信港產太空人指日可待。
中國航天科技不斷進步,美國不斷打壓。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指出,雖然美國一直阻礙中國發展航天科技,中國航天科研靠自行研發成就高 ,無懼美國打壓,同時香港可以繼續與國際發展合作項目 。
香港創新論壇早前假香港科學園舉行論壇,探討在大灣區把研究成果及創新轉化為商機,並選出了2020-21年度「IMAGINE IF! Global Accelerator」香港區優勝隊伍。
江才健常年在第一線與大科學家交流,深刻了解到他們與我們對於科學的認知有着相當大的差異,相較之下,這些大科學家更敢於質疑。
分析球賽以至社會政經金融現象,有用的參數本來就不多;況且,參數本身也很有可能每分每秒在變化,所謂球局和世事變幻無窮,無法量度,在這個情況下,人還是機械的分析厲害?
最新全球學術排名「自然指數」出爐,中科院力壓第二名哈佛,深圳南科大異軍突起。而大學與研究機構眾多的台灣,表現並不理想。
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香港作為地球村的一份子,在設立願景的同時,也必須付諸行動,為達至碳中和「砥礪前行,重新出發」。
有網民認為自己並非知名人士,也非政客,絕對不是黑客的攻擊目標,因此深度偽造技術對他們影響不大。不過隨着此技術最近又有新進展,功能進一步提升,已經被應用於大眾的日常生活之中。
中國航天科學家訪問團周三(6月23日)訪問香港理工大學,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以《中國航天與航天精神》為題進行演講,闡述中國如今已具備進入、利用和捍衛太空能力的航天大國,並向成為航天強國目標奮鬥。
《論語.學而》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仿效人類,人工智能系統一經開發後要盡快付諸應用,並以滿足用戶需求為首要任務。但「學無止境」,所以人工智能系統亦應持續學習。
香港應如何培養創新科技人才?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指出,創新科技人才要從中小學開始培養,前線老師設計活動配合教學方向,鼓勵年輕人了解大灣區,和教育局須考慮提升老師的市場觸覺。一起聽聽黃教授分析。
作者: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2021-06-24
年輕人想要加入創科行業應抱持什麼心態,有什麼期望?未來香港的電競行業有什麼前景?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主席李惠光及香港電競總會創會會長楊全盛一起對談有關創新科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