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港大生物學家成功運用基因組分析技術 揭開非法穿山甲貿易來源地
作者:編輯精選2023-12-18
由於其鱗片被廣泛應用於亞洲傳統醫學,白腹穿山甲為全球非法交易最多的哺乳類動物之一。對鱗片的來源研究突顯了基因組學有助揭示非法野生動物貿易背後的複雜性,繼而幫助執法機構重點監控和打擊非法貿易的來源地。
黃錦輝教授:OpenAI宮鬥對企業管治構成什麼隱憂? 科研人員如何保證AI安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14
11月,OpenAI共同創辦人、執行長Sam Altman先後被解除和恢復職務,外界感混亂。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OpenAI宮鬥源於內部成員價值觀的衝突。
中國大模型發展蓬勃
作者:車品覺2023-12-11
一個常見的錯誤是,也許在LLM測試環境中運行良好,並不代表能在企業中順利運作。愈來愈多企業體會到,LLM在企業成功落地是數字化轉型的一部分,並無捷徑可言。
專訪中大醫學院于君教授:腸癌年輕化的趨勢與原因是什麼?如何為癌症治療帶來新希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07
作為全球知名的胃腸道腫瘤內科專家,中大醫學院于君教授多年來積極參與腸胃疾病研究,在消化系統腫瘤分子機制、腸道微生態、等研究上作出了重要貢獻。正值中大60周年校慶,我們邀請到她來分享收穫與感想。
專訪中大醫學院于君教授:為癌症治療帶來新希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2-05
來港逾20年,香港早已成為于君生命中的第一個家。她熱愛這裏的美食美景、自由的空氣和單純的學術環境,令她可以專注於科研工作,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地方。
香港科學院公布四位新院士 理大校長滕錦光教授上榜
作者:編輯精選2023-11-29
2015年成立的香港科學院第8屆周年大會11月28日舉行,並選出新一批共4位院士,分別為陸錦標教授、趙國春教授、滕錦光教授及于君教授。
機構能開發自主專用的大型語言模型嗎?
作者:馮穎匡2023-11-16
雖然開發LLM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但它卻是理解和解釋語言資料的重要工具。按照下文簡介的步驟,你就能開發出既能滿足需求,又能確保資料安全的LLM。
中國「AI機器化學家」 研發出火星製氧催化劑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15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3位教授羅毅、江俊、尚偉偉及其團隊,與中國深空探測實驗室張哲研究員等合作,運用AI機器人「機器化學家」,採用火星隕石成功研製出新型催化劑,為利用火星上的水製備氧氣提供解決方案。
生產力局:僅三成AI企業盈利 近半難招聘技術人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12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周五(10日)公布《香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研究》,探討本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需求、挑戰及機遇。生產局表示,AI行業的最大挑戰為算力及數據不足、難以招聘技術人才。
丁肇中教授:如何在太空中尋找基本元素?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08
丁肇中教授的演說題為「尋找自然界的基本元素」,重點談到目前唯一在太空長期運作的粒子物理精密磁譜儀。他指出,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對於他不懂的事情,他都說不知道,因為不懂還裝懂的話,做實驗會出很大問題。
中大深圳研究院眾創中心 初創科企搖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03
自中大深圳研究院眾創中心2018年建立以來,已吸引了85家初創企業入駐。中大深圳研究院院長任揚教授介紹道,初創公司加入時租金約為市價的三分之一,並提供了長達2至3年的緩衝期,以支持企業的發展。
走訪中大福田研究院 看河套深港創科合作前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1-01
香港和深圳的合作不僅限於科研發展,而是一種互相協調的關係,共同推動大灣區的科創發展,這一系列的舉措預示着香港在醫藥創新領域的一個新紀元。
讓員工參與數據決策
作者:車品覺2023-10-30
數碼時代誕生的初創企業,大多數會從小規模起步。他們利用開源和雲計算快速崛起,有些成功的初創企業甚至僅靠少數員工及扁平的管理架構,即可實現驚人的規模增長。
中美開展科技戰線 陳文鴻:競爭帶來發展 邱達根:中國有望自強自足 譚新強:難言政策傾斜是否好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27
灼見名家傳媒10月27日(周五)舉行周年論壇暨九周年慶典,首個專題討論環節聚焦「國際形勢新變局」,探討在中美兩國角力之下,中國創新科技的出路和未來發展。
邱達根:美打壓中國高科技 香港做好本份鞏固優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26
邱達根表示,美國打壓中國的用心昭然若揭,但重要的是香港先要鞏固本身既有優勢,例如資金流通、與中國市場的關係等因素,未來要繼續深化人才庫,讓香港能夠成為導引資金往內地的創科發展平台。
5招深化政策 建設國際創科中心
作者:黃錦輝2023-10-24
國家對香港的創科發展有很高的期望,社會能見到特區政府過去一年的努力,但要做到為國家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作出貢獻,仍要加一把勁,我們拭目以待明日行政長官公布第二份施政報告,推出更多措施提高香港創科實力。
善用科技 力防獨居工業意外悲劇
作者:黃錦輝2023-10-17
未來更進一步,署方可以利用元宇宙(Metaverse)技術創造「虛擬社工」,並利用生成人工智能(GenAI)技術與患者隨時隨地溝通。當然,社署需要挑選適合的患者,並且提供相應培訓給家人和患者。
理解4V特性共同點
作者:車品覺2023-10-16
筆者覺得大數據和大型語言模型(LLM)之間存在許多相似性,可以通過大數據的「4V」特性來理解:Volume(體量)、Velocity(速度)、Variety(多樣性)和Veracity(真實性)。
AI能如何幫助病患
作者:編輯精選2023-10-15
面對GPT-4和其他類似的、即將陸續問世的AI系統,我們認為這種影響是如此天翻地覆,我們需要開始理解並討論AI的潛力,不管是好是壞,現在就開始。或者更確切地說,昨天就該開始。
仿效星洲 全方位支援科研成果轉化
作者:黃錦輝2023-10-03
香港各大學科研表現卓越,但成果轉化效益不高。歸根究柢,學界與業界側重點不同,大學重視排名、學者潛心的是研究,業界追求的是效益和利潤,目標不一搭檔不易。
任正非:美國先進文化要學習 從沒說過「打倒美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9-26
面對美國的制裁和打壓,儘管華為已經實現了許多技術和產品的國產替代方案,任正非坦言,華為會愈來愈困難,但華為也會愈來愈興盛。
創科工業局長孫東 微軟港澳總經理陳珊珊 齊撐母校中大創業日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9-24
中大創業日一連兩日舉行,44隊創業團隊展示初創成果。微軟港澳區總經理、校友陳珊珊回校撐場,主講微軟和OpenAI合作下,旗下產品如何應用人工智能,令企業用戶得益。
城大領導團隊研究獲突破 推動高效產氫能源發展
作者:編輯精選2023-09-15
由香港城市大學領導的國際團隊宣布研發出一種高效的電催化劑,可大幅提升電催化水分解產生氫氣的效能。
中大太空所利用國家高分三號SAR衛星 協助香港暴雨水浸災害分析
作者:編輯精選2023-09-13
為了協助研究和判斷今次暴雨災情,香港中文大學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團隊獲取了三幅國家高分三號SAR衛星圖像,對災前、災中、災後情況進行分析,並發送相關政府部門供其研究。
創科為主軸 帶動經濟新增長點
作者:黃錦輝2023-09-12
創科的發展步伐急速,《施政報告》必須捉緊因應創科衍化出來的新機遇,辨清社會未來發展所需,制定恰當的政策,為經濟帶來新動力、為市民帶來高質就業機會、配合國家發展,發揮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
港滬32名大學生參與生命科學實習 獲取六星期寶貴體驗
作者:編輯精選2023-09-11
計劃從逾300份申請中,遴選出32名來自海內外不同院校的學生,安排他們到港滬頂尖醫療、製藥、風險投資和生命科技公司實習,以親身體驗行業的創新發展。
香港博士生與內地頂尖醫療科技企業交流 啟明創投籲優秀學生加入行業
作者:編輯精選2023-09-11
啟明創投希望通過暑期訓練營,推動生命科學和醫療健康領域的人才交流,加強內地和香港的科技合作基礎,也讓香港的同學切身感受內地的創新成果和企業文化。
推動創科為主軸 擴大應用谷經濟
作者:黃錦輝2023-09-05
去年公布的《施政報告》以及《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已對本港發展為國際創科中心訂立了路線圖;在這個基礎之上,還需要不少進一步加強、補足的措施。
專訪創科工業局局長孫東:充分用好國家政策,盡快落實相關規劃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31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認為,下一步,香港以及深港科技創新合作開發區,能夠充分利用好國家給予的利好政策,儘快落實區內的各種規劃,力爭將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打造成具中國特色的國際科技創新新區。
香港人極地探險:跨世代創業研綠色黃金 微藻專家何建宗實現環保商業雙贏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18
何建宗教授是香港極地研究中心創辦人,退休後花了幾百萬元開設香港首個北極科研站、造訪南北極達20次、60歲才組隊創業,讓我們一起來聆聽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