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國產大飛機總設計師吳光輝:C919明年將交付東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2-31
中國研發大型民航客機,不僅可以滿足民航市場的需要,更可帶動整體科技的發展。
移民潮人才外流 藉灣區發展挽留
作者:黃錦輝2019-12-12
筆者認為今次香港人選擇暫時離開香港發展是不爭的事實。政府面對這次移民潮絕對不可以處之泰然,袖手旁觀,白白讓香港的人才外流至歐美各地。
鍾偉強:創科為民、便民、利民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2-12
鍾偉強認為,只要能切合社會需要,不一定是最高新的科技,也可以為社會帶來進步,改善民生。
《經濟學人》發表署名文章 任正非:我們處在爆炸式創新前夜
作者:清華EMBA編輯部2019-12-02
11月21日,英國《經濟學人》發行年度特刊「The World in 2020」,前瞻下一年度及未來趨勢。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在年刊發表署名文章《我們處在爆炸式創新的前夜》。
中大金融科技會議聚焦探討金融科技對經濟新影響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1-15
日前舉行的「香港金融科技周2019」,研討會主題圍繞 「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探討金融業引入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網絡安全、語音生物識別技術等課題。
機械紀元——日本社會老齡化與機械產業發展
作者:編輯精選2019-10-21
面對勞動力減少、人口高齡化的嚴峻現實,日本政府選擇藉助科技創新來化解問題,即在各行各業引入機械人來代替人力。
利用AI熨衣服非幻想
作者:莊太量2019-09-20
熨衣服需要較高的技巧,仍需人手操作,但現時有智能電器或許能夠為衣服做掃描,辨認衣服的種類,找出摺痕的位置,分析適合的熨斗溫度等,自動用正確的方法熨衣服。
怎樣的解難活動才有價值?
作者:嚴啟明2019-09-18
設計思維的五個標準步驟為:一、具同理心;二、清晰定義;三、創意動腦;四、製造原型;五、充分驗證。
發射升空!接下來呢?——阿波羅登月50周年重返月球
作者:國家地理雜誌2019-07-31
現今火箭發展有許多都是由少數超級富豪間的激烈競爭推動的。他們的太空船不同以往,開發目的並非純為科學探索。
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從生活中獲取科學靈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7-30
血漿是診斷的寶庫,有很多訊息可以取出來,可以用來做產前檢測。其實無創性產前診斷已經常規化,相信幾年之內癌症方面也能如此,也希望可以證明,香港的技術也可以改變世界上的醫學發展。
貿戰牽連學術界 港院校可趁機納人才
作者:黃錦輝2019-06-19
中美貿易戰將有機會影響本地學術界,然作者認為政治絕不應該凌駕學術自由發展,希望美國盡快懸崖勒馬。
吳自豪、霍啟山、邱達根:港商如何把握高新科技與大灣區機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4-11
第四屆「互聯網經濟峰會」主題為「數字經濟・締造未來」,將雲集環球與本地的頂尖科技界鉅子與重量級嘉賓,探討企業如何捕捉由數據驅動創新所帶來的機遇,開拓前所未有的龐大商機。
霍金大哉問之一:上帝存在嗎?
作者:編輯精選2019-02-24
上帝,就是創造這些能量與空間的造物主;大霹靂,就是創世紀的時刻。然而,科學卻有另外一個版本的故事。
借鑒矽谷──大灣區面對的機遇與挑戰
作者:編輯精選2019-01-08
粵港澳大灣區的成功建立與發展,將進一步加強中國改革,推動中國新一輪的對外開放,以及不斷向國際化方向邁進。
人工智能改造金融業 香港可成金融科技領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1-03
在香港,我們每天都在做冗餘的工作,我們可以比如說10小時的工作能不能縮短,把反覆的工作留給機器。我們一定要不斷學習,不管會不會被取代,不管有沒有AI,未來很多東西都會被取代,所以我們一定要繼續學習,
建設智慧城市 政府部門各展所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1-03
傳統的方式是,以前進警署報案,案件要上報,問題是進展太慢,而網絡犯罪是無國籍,並且頻繁、迅速地發生。要怎麼去跟不同部門單位分享?怎麼跟你的夥伴溝通?這才是未來警察通過科技,提供更快的服務。
香港車聯網潛力龐大 待政府牽頭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1-02
車聯網是創科另一熱話,應科院邀來各界人士討論車聯網的功用,以及在香港的發展空間,其中車聯網可避免車禍,但要發展下去,還需要相應的頻譜及政策扶持,這一一都有待政府回應。
別再隨便說創新!──訪史丹福大學教授:創新沒有魔法方程式
作者:編輯精選2018-12-24
Mair教授和Seelos博士發現,近年「創新」一詞愈發泛濫,各行各業都說自己在「創新」,但細看,很多時不過是產品升級或常規的企業發展。
金融科技涵括四大技術
作者:黃錦輝2018-12-20
概括而言,金融應用運作可分為四個階層,分別為交易、合約、監管和支付層,而各層背後均需要創新科技來支撐。
基因組編輯香港峰會的前世今生
作者:陳婉瑩2018-12-19
香港峰會將會進入史冊。而峰會的順利舉行,突顯了香港的優勢﹕開放、高效、認真、勤勞、做事一絲不苟。在學術方面,同行評議的制度是公認的標準。徐立之說:「香港可以做得更多。」
三大校長談發展創科:要勇於嘗試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1-08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認為,大學與社會應存在「容許失敗」的觀念,師生自然能夠勇於嘗試,若固步自封,科研水平只會停滯不前。
工程科學與明日世界:未來生活水平取決於工程科學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0-29
政府公布的智慧城市藍圖內,包括了我們的起居飲食,例如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環境、智慧市民、智慧政府、智慧經濟六個範疇,各自能否做得好,很靠我們大家的努力。
科技園疑縱容分租 劏房文化蔓延科技界?
作者:編輯精選2018-10-19
在新政策未落實時,小市民的居屋在未補地價情況下也未能出租,為何公營機構可以在灰色地帶下分租數據中心?這個問題絕對值得科技園公司及政府深思。
ParticleX深圳基地:立足大灣區 助港初創拓內地市場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0-11
ParticleX三位創始合夥人鄧敬來、鄧漢來及林永君認為,利用深港這個「一小時生活圈」扶持初創企業發展,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好事。
陳鈞傑:最緊要好玩
作者:張灼祥2018-09-27
陳鈞傑(Jason博士)唸中學一年級時,已是化學發燒友,家中設有實驗室,同學在書房讀書做功課,他則在裏面做實驗。他覺得做實驗有趣好玩,口頭禪是「最緊要好玩」。
大灣區拓創科 政策開道除阻
作者:黃錦輝2018-09-12
現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需要本地企業勇於衝出香港,進軍內地,開拓商機。
通用人工智能 提升自動新聞質量
作者:黃錦輝2018-09-05
人工智能技術近年發展迅速,但要實現「機器代人」,目標仍然遙不可及。
創科發展:全球新態勢、國家新形勢與香港新機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8-29
譚鐵牛院士認為香港科研發展時機大好,既有中央政府的支持和特區政府的決心,亦有創科發展的需求和創科領域的基礎,社會各界更在創科上達成共識。
AI系統須具情商創意及獨立IP
作者:黃錦輝2018-08-22
儘管人工智能產品有如水銀瀉地,廣泛應用於大小行業,但主要仍是為了代人類處理勞動力密集及高重複性的任務。
AI變殺人武器 輸的會是誰?
作者:朱雲漢2018-08-03
AI科技為人類帶來更便利的生活,一項Google和美國國防部的合作計劃卻引起爭議,專家認為,若AI成為軍武,將是一場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