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5年多,自從特朗普2017年上台以來(2021年換上拜登),美國在全球範圍主動出擊挑事,世界形勢大變。隨之而來的是互聯網上假消息大量充斥,互聯網被武器化。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斯賓格勒的「西方的沒落」理論,百年後甚清楚,英國領頭、西方隨之,命運就是如此。既來之則安之,中印崛起,命也運也。
9月底,北溪天然氣管道傳出洩漏。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認為,坊間盛傳美國為元兇並不合邏輯。為什麼?還有其他疑兇嗎?
毛澤東為什麼「隨手」就送田中角榮《楚辭集注》呢 ? 是臨時把正在閱讀的書送給外賓嗎 ? 美國總統尼克遜還沒有這個待遇呢!多年以後,這個謎由外交部禮賓司前參贊馬保奉揭開。
習近平近日表示,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扎實推進製造強國建設;又要要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普京知道在烏克蘭的戰線太長,如果不放棄一些無險可守土地,他日烏克蘭大反攻,俄軍可能因為兵力不足而失去重要土地或城市。不過,普京還多做了一重工作。
儘管中日雙方都尋求在今年內舉行領袖會談的可能,但是,兩國關係中要克服的問題不少,北京如何跟後安倍時代的日本打交道,無疑考驗領導人的外交智慧。
9月的兩場國葬,英國比較風光,但皇室政府雙雙換人,英鎊危機湧現;日本人明白,脫亞入歐是百年夢幻,再不醒覺,帝國落幕。誰又料到9月會如此。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葬禮9月27日(周二)下午在東京武道館舉行。7月22日,首相岸田文雄宣布9月27日為安倍晉三舉行國葬,反對聲浪隨即此起彼落,直到國葬舉行,會場外仍有民眾舉牌反對。
英國大選將於2024年初或之前舉行,若卓慧思未能帶領英國盡快解決連串內憂外患問題,不排除她會步上一任女首相文翠珊後塵,提早被迫下台,淪為另一位短命首相。
英女王利用她的軟實力,令國民和世界感覺良好,以為有王室便可以解決很多問題,這便是西方文化目前面對的困境,在傳媒包裝下,政客愈來愈弱,背後的企業影響力愈來愈強,局面瀕臨失控。
時事評論員霍詠強認為,王族在現代社會只是一種為人民提供虛幻的演員,王室生活也不過是一齣長篇連續劇,演技精湛的可以爭取在台前更多表演機會,擔當更多節目;如果演技不濟,只能選擇躲在幕後,做一個低調的君主。
近期中國、印度等國家仍然「挺俄」,但這種「挺」只是軍事政治聯盟,而不是軍事行動聯盟。前者是擺出來的合縱連橫姿態,藉以抵銷共同敵人的壓力,遠遠未到通過具體軍事合作。
已經成型了,上合組織會有更多成員。2022年至2023年輪席主席是印度,莫迪自有選擇在哪處發揮更有利,「一帶一路」將會更暢通。
英國首相卓慧思剛上任便遇上英女王駕崩,未來將面對哪些難題?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英國面臨分裂危機,而面對通脹問題,戴卓爾夫人的做法是否值得參考?一起聽聽他的說法。
事實證明,王族在現代社會只是一種為人民提供虛幻的演員,王室生活也不過是一齣長篇連續劇,演技精湛的可以爭取在台前更多表演機會,擔當更多節目;如果演技不濟,只能選擇躲在幕後,做一個低調的君主。
拜登自去年上任以來,過往曾經三度發表支持台獨言論,分別在今年5月、去年的10月和8月,這一次同樣引發外界高度關注,白宮發言人其後「照例」重申美國對台灣的政策沒有改變,後來又說,拜登是在回答假設性問題。
英女王逝世引發港人悼念。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榮休教授雷鼎鳴引述殖民地歷史,認為英女王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屹立多年值得尊敬,但不用過分緬懷她。一起聽聽他的想法。
英女王國葬禮在9月19日舉行。國葬前,香港的天氣炎熱(30—33度),等候入英領事館弔唁者要站立3小時以上,才能向女王行悼念禮。許多人說,這是「祖母情懷」,思念祖母之情無窮無盡。
事頭婆在位70年,享耆壽96歲(1926.4.21-2022.9.8),為君主立憲制度樹立典範,我認為她絕對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講究平衡妥協的藝術,表面上看似什麼都不管,但她什麼都管。
美國學生貸款制度漏洞其實極大,但政客為了選票,好少理。美國制度崩潰,就始於這時代。
英帝國雖然衰落,但王室作為國家團結象徵的作用卻歷久不衰。當今世界仍行君主制的國家已不多,英國應該是最成功的一個。王室仍然能夠維持團結國家,以及繼續擔任英聯邦諸國精神領袖,可見其「餘威」猶在。
社會承受了巨大通脹壓力,但社會的不滿又不會完全失控,甚至動搖有關執政,到底有什麼方法可控制廣大群眾的思想行為?
美國目前千方百計要阻止中國變成第一,要拉攏印度,拜登甚至說「印度是不可或缺的伙伴」,但美國說話向來說了就算,到印度要由老三變老二,美國會一點事不做,拱手讓賢嗎?
習近平主席此行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並發表講話,在兩大方面具有重要政治意義。
英女王的葬禮下周一將在西敏寺內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特別代表、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將出席下周一(9月19日)在倫敦舉行的英女王伊利沙伯國葬。
9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烏茲別克參加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期間,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了雙邊會談。分析認為,在俄烏戰爭背景下,中俄元首會面更具象徵意義,為接下來中國的外交政策墊下主基調。
蘇聯最後總統戈爾巴喬夫的9月葬禮,遠不及國葬級隆重,但有許多人並未忘記他,他的改革思維曾有過廣泛影響,最令人關注的是「社會主義人道化」。他想改變「目中無人」的弊端,卻阻力重重。
今年烏克蘭戰爭開始,中俄貿易是每月加快擴張。1至8月便達1100多億美元,按每月加速的趨勢,全年貿易當可達2000億美元,完成幾年前提出的目標。這樣的貿易趨勢有兩個重大意義。
從北京近期外事和弔唁活動可以看出,中共二十大後,西方所謂的北京「戰狼外交」可望有所收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