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曾鈺成:立法會選舉投票率說明什麼? 投票結果又說明什麼?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28
今屆地區直選投票率僅30.2% ,而選委會界別投票率逾98%。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認為,投票率並不值得誇耀,另一方面,地區直選投票率卻符合預期。立刻去片聽聽曾主席如何分析。
2021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建制派的動員力、撕裂的社會,以及對台灣的啟示
作者:盧兆興2021-12-27
12 月 19 日舉行的香港立法會選舉,建制派贏得壓倒性勝利。儘管提名、協調和動員的自上而下性質,說明了中國式民主的成功,但之後會對香港的民主及台灣2024年總統大選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橡皮圖章好過擦紙膠
作者:湯文亮2021-12-24
今屆的立法會一定是橡皮圖章,不過,橡皮圖章有它的好處,就是政府所提出的議題可以快速進行。
通關的日子何時會到來?
作者:施永青2021-12-24
內地方面的謹慎亦不是沒有理由的。中國有14億人口,而在防疫策略上,又選擇了務求清零的做法。一旦因與香港通關而露出一個缺口,後果可以十分嚴重。內地覺得,通關的風險與回報有點不相稱。
下屆特首是誰?
作者:劉銳紹2021-12-24
回顧過去兩屆特首選舉,事前不是傳出誰是「真命天子」的消息嗎?但結果「真命天子」還是另有別人,因為最後的決定權是北京。許冠傑的「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確實非常貼切和應景。
彭泓基:香港如何去腐除舊 浴火重生?怎樣打造成國際一流創新中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24
中華智慧管理學院院長彭泓基教授今集分析,如何在香港困境中展望未來。「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港人要如何穩重地創新?又有什麼創新的原則?立刻去片看看。
周永新:窮人的貧困如此真實,並非虛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23
如果計算出來的貧窮人口只是一種假設,那麼,政府所講的脫貧人口也不真實,因為假設的貧窮人口既不一定存在,脫貧的人口也不過是一堆數字,而政府所講的扶貧工作,成效也無從說起。
港大凌晨移走國殤之柱 據報將安排擁有人取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23
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於12月22日(周三)的會議上,投票通過移走處於校園内的「國殤之柱」雕像。校委會於聲明中指出,鑒於繼續展示「國殤之柱」雕像有一定安全及法律風險,故此暫時存放於安全地方。
1219投票日即景
作者:廖書蘭2021-12-23
香港社會由亂到治,如今第七屆立法會議員經已順利誕生,不需執着於投票率的高低,樂觀向前看,行政、立法相互配合在政府有效的治理下,相信香港的明天會更好!
習近平接見林鄭月娥:新選舉制度是好制度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22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2月22日前往北京述職,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分別於中南海接見。習近平表示,香港過去一年由亂轉治的局面不斷鞏固,新冠疫情防控成效明顯,經濟逐步復甦,社會保持安定。
劉兆佳教授:立法會新形勢 愛國者陣營會否分裂?反對派走向衰落 難吸引人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22
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結果出爐,非建制陣營大敗。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教授認為,反對派將逐漸從政壇中淡去,亦難以吸引人才。與此同時,愛國陣營的表現會否出現分化?一齊聽聽劉教授如何分析。
曾鈺成:立法會選舉非清一色 但無法吸引非建制有能之士參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22
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表示,無法容許破壞國家利益的人物進入政治制度,是世界各國的底線。「如果有一些人因為不符合愛國者標準,或跌入反中亂港份子而無法競選,導致選舉結果未呈現五光十色亦是無可避免。」
神機妙算
作者:孫明揚2021-12-22
2019年出來投票的每100個人,非建制與建制的比例大約是6:4比。看看這0.442數值,就是顯示出非建制與建制的比例其實已收窄到5:4。
李家超:香港已築起維護國家安全的護城牆,安全風險可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21
政務司司長李家超12月20日應香港專資會邀請,以「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為題進行演講。他指出,制定《香港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後,香港已築起維護國家安全的護城牆,使安全風險可控,令破壞力量不能得逞。
制度自信下的香港政制轉向
作者:袁彌昌2021-12-21
香港政制發展的走向,則由邁向西方民主的政制改革,變成中國式的政治改造──通向西方民主的大門已被關上,未來政制發展將會是「完善選舉制度」與中國式民主的對接,基本概念已寫在剛出爐的香港民主白皮書裏。
呂大樂:回到中間 才是行穩致遠之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21
在香港,不怕意見紛紜,「最怕啲人冇嘢講( 或唔講嘢)」。「講來講去」是常態,「無聲無氣」,覺得「講嚟嘥氣」才叫人擔心。
百萬雄師過大江
作者:劉銳紹2021-12-21
投票之日,出行者眾,皆因平時交通費貴,不便成行;如今免費服務,自然想起香港到處是好水好山,所以早上馬蹄聲響,直至月明之時才歸家。
科創精英聚首議會任重道遠
作者:黃錦輝2021-12-21
新當選的選委界議員中,至少有4位是筆者曾經在創科領域合作過的朋友。他們在兩地交流方面都十分有經驗,能夠在大灣區科研互動與融合施展長才,而這組合又一次反映出今屆選舉的多元性。
王緝憲教授:港深進一步融合 香港還有什麼優勢?北部都會區將來如何吸引人才從事創科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20
大灣區香港中心研究總監王緝憲教授認為,港深將進一步融合,但彼此需要保持獨特優勢,才能互補。而北部都會區要成功吸引人才,必須先有機遇。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國務院發表香港民主白皮書 稱選舉改制為實現雙普選創條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20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香港第7屆立法會結果出爐同日(12月20日),發布《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指出完善後的香港選舉制度,有利香港繼續探索具有香港特色的民主發展道路。
劉兆佳:新立法會務實去政治化 兩大陣營對壘已成昨日黃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20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教授認為,新一屆立法會將由愛國者主導,行政與立法關係將大有改善。工作重點在於民生,包括進一步促進中港經濟融合、擴寬產業根基,達理香港經濟多元化,社會才能持續發展。
立法會選舉投票率低?整體結果符預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20
香港「完善選舉制度」後首次舉行的立法會選舉,12月19日全港10個地方選區共135萬零680名選民投票,總投票率30.2%。無論地區直選投票率抑或當選人都符合選前推測,過程亦大致平順。
立法會選舉是做給洋鬼子看的
作者:張宗永2021-12-20
特區政府從來沒有提出對選舉投票率有什麼期望,是70%過關?抑或是30%?也許不明言才是聰明。
催谷投票的「道德風險」
作者:梁天卓2021-12-20
眾所周知,低投票率一向對依賴「鐵票」的民建聯等建制政黨有利,他們主動催谷投票率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中英聯合聲明》是失效的歷史文件?──中山大學副教授伍利斌的「異議」
作者:尹瑞麟2021-12-20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教授伍利斌,日前在內地《中外法學》試論《中英聯合聲明》的法律效力,從國際法角度,對此具爭議性的課題,也就是《聯合聲明》在今天的法律效力,提出不少深值重視的見解。
立法會選前出新書 蔡子強、馬嶽聲言淡出選舉評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18
蔡子強、馬嶽及陳雋文《特區選舉:制度與投票行為》一書,總結香港的「部分民主」選舉制度,分析香港的選舉制度在回歸20多年來的實踐經驗、選民的投票行為及相關課題,以及其政治影響等。
劉智鵬倡歷史科少講政治史 多講邏輯理性證據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17
劉智鵬教授認為,香港許多社會問題,根源都是我們缺乏歷史教育的平台,年輕人無法從前人的經驗,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為了增加中國歷史科的趣味,他建議改革中學文憑試課程,讓學生能夠騰出更多課時學習中西史。
投票日免費出行
作者:劉銳紹2021-12-17
我從來不會,也不敢認為民意是可以擺弄或隨意調校的。古語有云: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眼前,更何況是數以百萬計的現代人!
劉智鵬:發展新界土地 地積比率應放寬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16
歷史學者出身的劉智鵬,自言習慣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他形容這次參選立法會,是「應用歷史」(applied history),把自己20多年來在香港史研究方面的經驗貢獻社會。
北部都會區與新界原居民
作者:廖書蘭2021-12-16
香港在任何時期,新界的角色都是次要的,都是用來輔助香港的,換句話說,香港的繁榮,新界原居民貢獻良多,但全港市民似乎看不見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