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主導不是政務官壟斷決策,行政制度要重新檢查,適當改革。特首與行政主導要有知識的監督,打擊官僚化的流弊。
第5波疫情海嘯式來襲,無論政府還是民間都措手不及。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認為,處理今次疫情需要有智慧,不能全學外國,不能照搬內地,要因地制宜走最適合本地的抗疫路。
本港新增142宗新冠病毒確診,121宗是本地個案,31宗未知源頭。另外,暫時有160宗初步陽性個案。
市民不明白,高官為什麼要出席人來人往、只為打個招呼的洪為民派對?官員不出席就是不「畀面」嗎?周永新教授希望今次生日派對引起的關注,能夠令似乎有復甦迹象的「畀面」和「奉承」文化,從此銷聲匿迹。
本港新增92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其中12宗是輸入個案,80宗是本地個案,包括13宗源頭未明個案,以及67宗相關個案;另有95初步陽性個案。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早前經已就洪為民生日宴會的調查結果向中央人民政府報告,今早收到徐英偉辭職通知,已接受他辭職,並會免除他民政事務局局長的職務。
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周一(1月31日)發表聲明,表示已經在向行政長官提出請辭,同日離任。
愛國愛港是擔任特首的必要條件,但並不足夠。不管誰人當特首,他/她有一項「軟技能」必須無與倫比、卓爾不凡,那就是建立信任的能力。
若Omicron病毒證明病徵不如預期的弱,或有新變種病毒出現,政府應即時推出應急方案,避免這幾波疫情中政府臨急徬徨張羅之弊。
踏入2022年,疫情、經濟及世界局勢都產生重大變化。到底虎年來臨,全球人類要面對怎樣的未來?術數學家蔣匡文博士從天星變化開始,為各位一一分析。
香港奉行一國兩制,中共確保50年不變。然而,2047年之後的香港會如何?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指出,首次有官員公開提出一國兩制於2047年後繼續,並且分析中共的三大歷史任務。一起聽聽主席如何分析。
即將踏入壬寅虎年,術數名家文相濡為大家洞燭先機,呼籲慎防中國金融市場出現動盪,另外災害或會頻仍,要多加小心。另外,文相濡又為大家探討一下特首選戰的情況。一起去片,決勝千里之外!
特區政府宣布推行「疫苗通行證」,要求更多地方使用。教大香港社會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認為,其實這並不符合特首一直所講的「動態清零」,但政府或繼續採取這種「彈弓手」的處理方式,令市民感到無所適從。
本港新增81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4宗輸入,77宗是本地個案,其中15宗源頭不明,62宗與其他個案相關,初步確診為數約70宗。
本港新增120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86宗為本地個案,11宗源頭不明,75宗與之前個案相關。另有70宗初步確診個案。
本港新增115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80多宗初步陽性個案。新增本地病例中,有6宗源頭不明,源頭不明個案累計至30多宗,反映社區仍有很多隱形傳播鏈。
醫學專家和各界人士都表示,作為特首,應該以身作則。徐英偉作為民政局局長,應避免前往人多的聚會,但他卻出席「洪門宴」,林鄭月娥也對他表示失望,並說他應該以身作則。那麼,她的「以身作則」標準是怎樣的呢?
天星顯示,2月4日立春後天星有吉象,疫情會緩和一段小時間,但「攔截」未斷,大家還要小心。
本港周四(1月27日)新增164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創兩年多疫情以來新高。確診個案中有48宗為輸入個案,116宗為本地感染,約100宗初步確診。
行政長官選舉3月27日舉行,選管會於1月27日(周四)發表行政長官選舉活動指引,表示特首選舉提名期2月20日展開,3月5日結束,為期14天。
老實說,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亦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政府精準式殺倉鼠一定有其理由,甚至知道新冠病毒點解會出現在那些倉鼠身上。
財多好辦事,香港這幾年相當困難但仍可捱得過去,皆因財政充裕。過去積累下來的儲備,在困難時不用,還待何時?再派「無條件基本收入」,財政司長還要考慮什麼?
駱惠寧的新春致辭,以「讓歷史之光照亮香港未來」為題,表示過去一年是香港開啟一國兩制新局面的一年,對香港發展前景充滿希望,關鍵是港人要有堅定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歷史自覺。
本港新增107宗新冠病毒確診,其中7宗是輸入個案。100宗本地個案中,有7宗未知源頭,其他都是之前個案的相關感染。
香港特區必須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科學地、精準地、虛心地學習內地的成功經驗,必要時應該及時請求中央馳援。
新冠疫情兩年,從疫苗面世前在家工作,網上上課,出入戴口罩,到疫苗面世後立刻打疫苗,打完一針再一針,上個月我和太太更打了第三針,基本上我們要做的個人防疫措施都做足。不過,我的大仔還是在上星期三確診了。
第5波疫情可能比過去幾波都更難應付,需要特區政府更加嚴肅認真去應對,特別是要求特首專心一志只考慮抗疫,不要再為跨越兩任特首的事情去分神。唯有這樣,盡早將第5波煞住才有可能。
新一屆立法會月初開鑼,首先進行行政長官答問大會,這些面目模糊、完全沒有在公眾視野曝光的政治素人,如何從短問短答中展現他們的政治素質?
1月25日本港新增124宗新冠病毒確診,31宗是輸入個案,93宗是本地個案,其中6宗未知源頭,53宗與其他個案相關,部分是葵涌邨內關連感染。
假如往後再有發現,新冠病毒進一步減弱,無症狀者佔絕大部分,重症死亡率再降低,低至微乎其微,專家們仍否會因為比率不是零,「死亡一個也嫌多」,建議繼續「防止」、「堵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