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中國財富去了哪裏及如何留住?
作者:鄭永年2017-08-16
「有恆產者有恆心」,同時擁有兩者,一個國家的經濟才可以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為何亞里士多德視政治學為首要學科?
作者:張楚勇2017-08-16
政治學和政治行為在人類文化中,從第一天開始已經是十分重要。
中國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過程
作者:彥山2017-08-16
當鄧小平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後,村裏那些農村幹部,能工巧匠及善於經營,敢闖敢干者,各自發展。
別中了民族國家的毒
作者:劉迺強2017-08-15
在這中國特色天人合一思路底下,政權可以更替,造反可以有理,但國家是永存的。
沈志華:毛澤東、金日成與中朝關係——《最後的「天朝」》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8-14
毛澤東甚至說:「如果金日成自己不改正錯誤,我們在朝鮮還有40萬軍隊,可以幫助他們改正錯誤。」
中國的全球戰略昭然若揭
作者:劉迺強2017-08-01
中國不按西方思路走,也真的有自己的想法,最近習主席清晰提出「人類共同體」這理念,這是一個新的世界觀。
鬼門關打鞦韆 劉霞渴望自由
作者:丁望2017-07-28
但願官方拍板者有一絲惻隱之心,給劉霞一條活路。
中國印度是和是戰?
作者:劉迺強2017-07-25
現在印度騎虎難下,中國連下台階都拒絕她,所以打起來是大有可能的。
倡議教育平等 許志永剛出獄
作者:丁望2017-07-21
在此政治生態下,許志永的「新公民運動」受到打壓。
兩場社會革命與中國的未來
作者:鄭永年2017-07-20
如果沒有有效的政策和制度來逆轉低生育趨勢,人們不難預測未來中國必須面臨的深刻社會危機。
為零八憲章 獻出了生命
作者:丁望2017-07-14
兩岸政治可討論的話題,北京知識界提出來討論,怎麼竟是煽動顛覆政權?
淺談新文化的光譜和發展
作者:彥山2017-07-11
這個擔憂,始於鄧小平逝世後,始於很多人說,「現在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糟的年代」。
傅高義寫六四 留下兩大疑問
作者:丁望2017-07-07
八九學潮值得反思之處,就在於社會應走向自由、法治的軌道。
思想文化構成與道路選擇
作者:彥山2017-07-04
為了提高民族凝聚力,中共應該從大格局着眼,調整國家思想文化構成,給21世紀中華文重新定位。
捅了馬蜂窩之後
作者:劉迺強2017-07-04
除了籠絡代理人之外,政府更加需要統戰廣大民眾,爭取民心。
索爾維格之歌 祝劉曉波吉祥
作者:丁望2017-06-30
劉曉波因晚期肝癌危在旦夕。香港、溫哥華等地華人在6月29日前後集會,呼籲北京當局給予劉氏人道待遇。
中年人看一國兩制:回應80年代焦慮的未來藍圖
作者:呂大樂2017-06-30
雖然存在恐懼,但卻總有辦法可以令個人在心理上好過一點。
粵港澳大灣區與制度創新
作者:鄭永年2017-06-29
自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先行一步」,一直在引領中國的發展,做出了巨量的貢獻。
三大迷思
作者:曾鈺成2017-06-29
回歸20年來的發展,跟這美好願景有頗大落差。
傅高義寫小平 改革和香港事
作者:丁望2017-06-23
鄧小平成為「頭號領導人」應是1980年華國鋒退下之後,他以軍委主席的職權和政治威望統領中共中央。
主權第一
作者:曾鈺成2017-06-22
基本法序言一開頭便說:「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房屋政策的轉捩點與六七暴動遠因
作者:王于漸2017-06-21
六七暴動之後,政府在政策上作出不少重大改變。
當選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堅決反對台獨
作者:零傳媒2017-06-15
在台灣,不少人指吳敦義「善計謀」、「太深沉」,但他正是現階段國民黨需要的領路人。
中國知識的悲歌時代
作者:鄭永年2017-06-15
知識從來就是卑微的,也應當是卑微的。
回歸20年回顧:他的「一國」底線從不含糊
作者:零傳媒2017-06-14
若鄧小平今天仍在,面對今天的香港,他會更寬鬆還是更嚴厲?
年輕人看一國兩制:追求另一種生活方式
作者:呂大樂2017-06-13
在多數年輕一代的香港人之中,大多沒有太認真想過一國兩制的「資本主義vs.社會主義」的背景。
誰來監督制衡超強霸主?
作者:劉迺強2017-06-13
「殘民以逞」並非中國作為霸主的理性選項。
留學生說空氣 被毛左蓋鐵帽
作者:丁望2017-06-09
「戴口罩說」並不脫離現實,怎能扯到媚美、辱華、抹黑祖國?
三個場景的聯想:台北立院・北京論壇・美國校園
作者:高希均2017-06-07
下一代子弟在教室中得到更實用的教育,遠比旅客在車廂中找到一個座位更重要。
胡漢清的地底主權論是無稽詭辯嗎?
作者:孫明揚2017-06-07
有部分人認為,有關說法是匪夷所思、無稽詭辯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