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誰是習近平的接班人?
作者:霍詠強2022-10-26
從現時政治局的架構來看,習近平再做多十年的可能性十分大,但如果這種任命政治局常委的模式成為慣例、政策得以長期持續,那麼總書記和國家主席的關鍵壓力就能減輕,在5年後交捧的可能也十分大。
中共二十大修改黨章與人事變動,對內地及港澳台的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2-10-24
新一批較年輕的中國領導人已經在黨中央就位,他們將繼續在發展強國、戰略目標明確的中華民族復興道路上繼續努力奮鬥。意識形態正當性在黨的二十大報告的撰寫方式和黨章的修改方式中表現得十分明顯。
二十大報告促創科重人才 目標明確
作者:黃錦輝2022-10-24
筆者認為《施政報告》計劃周詳,當中創新科技相關的政策緊貼二十大報告的發展方針,如此的規劃必然有助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施政報告》的成效,還看特區政府未來5年的努力。
二十大一中全會選出7名政治局常委 習近平連任中共總書記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23
中國共產黨舉行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習近平第二度連任中共中央總書記,連其在內7人獲選政治局常委,上屆政治局委員兼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排名第二。
中共二十大閉幕選出新一批中委 李克強等4人不連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22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表示,各項議程已經全部完成,在全體代表共同努力下,大會取得圓滿成功,達到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明確方向、鼓舞鬥志的目的,形容是一次高舉旗幟、凝聚力量、團結奮進的大會。
關心中共大會天經地義 看直播不如聽專家解讀
作者:阮紀宏2022-10-20
其實,應該大力推廣的是,在二十大結束,待正式文件下達後(現在見到的報告是簡略版),有關專家消化研究過後,來發表解讀和意見。這樣對香港普通市民了解中央政策,應該會更有效。
深入了解二十大報告 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除了背靠祖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扮演好連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樞紐角色尤其重要,香港亦要加強自身優勢,推出更多吸引外資及凝聚人才政策。
劉兆佳:中國的發展戰略不應被歪曲
作者:劉兆佳2022-10-18
在美西方的誤判下,中國成爲了美西方難以和平共存的「頭號敵人」、必欲除之而後快。這種做法不僅嚴重損害了相互關係,也破壞了國際秩序和世界和平的穩定,使許多突出的全球性問題無法得到妥善處理。
中共二十大今早開幕 習近平闡述「兩步走」建國方略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16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周日(16日)早上10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代表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
中共二十大序幕的政治部署
作者:盧兆興2022-10-16
二十大有望成為習近平時代中國最重要的事件,部分原因是它將展示黨章將如何修改,部分原因是未來幾年習近平總書記的潛在繼任者將出現在政治局常委的新班子。
中共二十大明早舉行 王滬寧任大會秘書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15
二十大新聞發言人、中宣部副部長孫業禮周六(15日)下午在記者會上表示,二十大周六舉行預備會議,確定大會議程,通過主席團名單,並通過設立秘書處,由政治局常委王滬寧擔任大會秘書長。
黃錦輝教授:北溪油管出事 中國輸入能源如何防範變數?俄羅斯與中國成為命運共同體?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14
北溪油管出事,中國輸入能源如何防範變數?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一旦中美鬧翻,能源供應國家未必幫中國,需要加以防範。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中共七中全會通過修黨章 習近平料二十大續任總書記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13
中共十九屆七中全會10月12日(周三)在北京閉幕並發表會議公報。外界分析,按會議公報的表述,這是10月16日(周日)召開的中共20大,習近平獲得第3個總書記任期的重要標誌。
國家利益是普世價值 民族主義並未過時
作者:關品方2022-10-11
古往今來,人類歷史始終是一個弱肉強食,優勝劣敗,你死我活的世界,個人離不開國籍、種族和膚色的標籤。當國際形勢發展到敵我雙方在戰場上兵戈相見時,我們會發現國家民族才是最根本的安身立命之道。
七中全會為中共二十大作準備 領導層變動及經濟政策受關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10
下一屆中共全國代表大會(中共二十大)一周後舉行,七中全會作文件和程序的最後凖備。
預測中國繼任的領導層
作者:盧兆興2022-10-10
正如內地傳媒體廣泛報道的那樣,習近平主席無疑將繼續成為核心領導人,引導中國進入下一階段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發展。如果這個分析是準確的,那麼胡春華和丁薛祥很可能是未來幾年中國具有重要政治意義的領導人。
中國是世界麻煩的解決者?文明社會靠的是什麼?
作者:霍詠強2022-10-03
這些年中國往往成為世界麻煩的解決者,要增長有增長、要環保有環保、要壓制通脹可以降低成本,跟這兩年美國四出惹麻煩、迫使資本回流來「斂財」完全不同,這種對國際秩序的差異,緣於中國文化中的一種關鍵思維。
習近平: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 金正恩賀電:續寫兩國友好新篇章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0-01
習近平近日表示,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扎實推進製造強國建設;又要要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墨子的學說 嶄新的詮釋
作者:關品方2022-09-30
從1840到1949年,數千萬英雄的中華兒女犧牲性命換取的民族獨立,和墨家祟尚前赴後繼,不怕犧牲的文化傳統有極其密切的關係。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 兩國關係卻處在十字路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29
儘管中日雙方都尋求在今年內舉行領袖會談的可能,但是,兩國關係中要克服的問題不少,北京如何跟後安倍時代的日本打交道,無疑考驗領導人的外交智慧。
伍俊飛:影響國際公共領域才能講好中國故事
作者:編輯精選2022-09-27
擅長公共關係的美國、英國等總是把自己的國家利益「包裝」成國際公共利益,樹立本國作為全球公共物品提供者的權威。中國可師夷長技以制夷,在國際公共領域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
理解一國兩制的官方詮釋
作者:盧兆興2022-09-26
如果一國兩制模式的設計和實施不僅有利於港澳台,也有利於不同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的人民和平共處,那麼它的進一步完善,更寬容和更大膽的實施,或許是未來幾年,一國兩制在港澳台地區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
秋高物燥,拜登點火
作者:郭一鳴2022-09-23
拜登自去年上任以來,過往曾經三度發表支持台獨言論,分別在今年5月、去年的10月和8月,這一次同樣引發外界高度關注,白宮發言人其後「照例」重申美國對台灣的政策沒有改變,後來又說,拜登是在回答假設性問題。
香港人如何在上海活得更滋潤?
作者:梁觀誠2022-09-23
當下,不管在GDP總量、港口吞吐量,各個指標都已經超越香港。因此,香港年輕人就要擺正心態,認清形勢,去上海發展,甚至去大灣區發展,我們已經沒有相對優勢,反而,我們有相對劣勢。
中國和擴大的上海合作組織 對國內和地區安全的影響
作者:盧兆興2022-09-19
習近平主席此行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並發表講話,在兩大方面具有重要政治意義。
內地地方政府財政告急
作者:施永青2022-09-16
近期疫情又再嚴重,很多地方都不得不加強管控,導致經濟生產沒法如常進行,富裕地區亦自身難保。這才導致有財政困難的地方政府,不得不出動非常手段應急。
中俄合作
作者:陳文鴻2022-09-15
今年烏克蘭戰爭開始,中俄貿易是每月加快擴張。1至8月便達1100多億美元,按每月加速的趨勢,全年貿易當可達2000億美元,完成幾年前提出的目標。這樣的貿易趨勢有兩個重大意義。
從北京高層近期外事和弔唁活動 看中共二十大後外交布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14
從北京近期外事和弔唁活動可以看出,中共二十大後,西方所謂的北京「戰狼外交」可望有所收斂。
1997年重回上海在歐資銀行工作的日子
作者:梁觀誠2022-09-13
1997年初春,我又重回一家歐資銀行的上海分行,負責企業融資業務。1997上半年,是中港兩地金融市場極其火紅的時光,外資銀行在華發展到了階段性的頂峰。
新台海危機,美軍出奇低調?中美軍力差距已今非昔比
作者:朱雲漢2022-09-09
中共大規模軍演,威脅超過1996年飛彈危機,台海危機升溫,美軍卻低調按兵不動。背後原因恐怕是,中美軍力差距正在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