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

理大:逾四成新冠患者一年後仍出現「疲勞綜合症」 五成女性有此狀況高於男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23
理大追蹤研究發現,確診新冠後6個月超過四成人會出現「疲勞綜合症」,並持續1年。值得注意的是,約有五成女性會出現「疲勞綜合症」,較男性的三成為高。
李舜華醫生:冀染疫長者及其家人 善用新冠口服藥
作者:編輯精選2022-03-22
科學實證已確認,更有數據顯示藥物能抑壓病毒量,減低年長人士病情惡化甚至死亡的風險。這是對長者的一大喜訊,只希望家人或長者自己不要因為藥物未趕及註冊,就拒絕治療的機會。
視網膜脫落
作者:許嫣2022-03-19
近幾星期我的「飛蚊症」好像嚴重了,眼裏不時有小黑點在浮游,那可是視網膜脫落前的其中一個徵狀!
保健品乃防治新冠藥物
作者:林嘉良2022-03-18
在香港的公立醫療系統中,其實經常使用我們所謂的「保健品」,包括使用維他命C來增強免疫力。在家居自我隔離時,又能否進食相關保健品,以抵抗新冠病毒的入侵?
新風醫療集團暨和睦家、陳廷驊基金會捐助緊急醫療物資支援前線義工抗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17
新風醫療集團暨和睦家醫療、陳廷驊基金會周四(17/3)宣布捐贈一批緊急醫療防護物資予本港志願機構前線抗疫工作人員,希望同舟共濟,共渡難關。
因倡議洗手消毒而死的悲劇醫生
作者:許嫣2022-03-12
Semmelweis提倡的洗手消毒,在他死後被廣泛應用,大大減低了病人感染死亡的風險。為何他在生之時,完全不為世俗所容?17世紀的歐洲醫學界,真的如此思想狹隘、十惡不赦嗎?相較洗手,打疫苗不是更嚴重?
破解新冠病毒防治的迷思
作者:林嘉良2022-03-11
在疫情嚴峻時,個人防護要做足之餘,也要保持身體強健、促進免疫力。現在健康產品大行其道,但是我們對它們認知足夠嗎?當心進食錯誤,以至適得其反。
顧小培:為何連花清瘟膠囊等中醫成藥能有效對抗新冠病毒?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09
隨確診新冠肺炎的數目海嘯式上升,一些能對抗病毒的中成藥亦搶購一空,其中連花清瘟膠囊可謂其中的表表者。到底這些中成藥裏面,有哪些成分真正發揮功效,令患病者漸漸康復?且聽免疫學專家顧小培博士的分析。
精神科醫學院副院長林美玲:保持精神健康 疫情打不死我們
作者:編輯精選2022-03-07
在疫情中,我們要學會聆聽自己的身體,覺察身體有否發出壓力的訊息,當意識到壓力徵狀時,無論你正在做什麼,無論你有多關心現在的疫情(如正在接收大量有關疫情的訊息時)也要暫時放下。
那些燒腦的病理學形容詞
作者:許嫣2022-03-05
病理學上關於皮膚的形容,包括「駱駝腳」、「鐵絲網」、「被風吹彎了的喬木」、「手抓着球」、「肉丸意粉」……等等,抽象得來十分燒腦。只能說,發明這些形容詞的病理學大師,想像力實在超越常人。
心理引發的身心症
作者:林嘉良2022-03-04
一位病人來求診的時候可以表現得若無其事、從容自在,可是身體卻很誠實的。結合生理及心理的症狀,才能得出一個人健康的整全概念。
港大:高頻率核酸混合檢測 有助遏止新冠疫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03
港大最新研究發現,通過高頻率的混合核酸和抗原檢測,可有效減少總感染並有可能終結病毒SARS-CoV-2的傳播,措施在疫情爆發初期實施尤其有效。
中大獲港府撥款 研發增強免疫力配方 邀集市民共同參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01
針對香港新冠疫情持續及擴大趨勢,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宣布,獲港府食物及衛生局撥款研發配方,增強免疫力及減少疫苗不良副作用。
中大醫學院助理教授郭健安:政府應積極考慮以居家治療及隔離作為最後手段
作者:編輯精選2022-03-01
若默沙東及輝瑞新冠病毒口服藥,分別能在今年3月及5月抵港,政府應積極考慮以居家治療及隔離作為最後手段。
林順潮:香港「不封城」動態清零 三大行動綱領
作者:編輯精選2022-02-28
在隔離設施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家居隔離適用於輕症/無病徵患者或密切接觸者。要「優化」家居隔離,首先要立例禁足,如家中有人呈陽性,則其同住家人皆應被定性為密切接觸者,也應立即隔離及禁足。
為什麼不讓傷者睡?
作者:許嫣2022-02-26
為何醫護人員替傷者急救之前,會拍打並高聲呼喚病人呢?「先生,先生!你叫什麽名字,有什麼地方不舒服?」其真正目的,並非怕病人睡著不醒,而是為了評估病人的意識狀態,瞭解病情的嚴重程度。
鍾南山為港人打氣 已聯繫廠商提供藥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2-22
國家醫學研究中心榮譽主任鍾南山教授2月21日(周一)以廣東話錄製影片,為香港市民加油打氣,並指出已經與有關企業及廠家聯繫,為香港抗疫提供必須藥物。
港大醫學院:新冠病毒可致男性生育能力下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2-21
港大研究結果顯示,新冠病毒感染可能會造成未接種疫苗男性的性腺機能減退和生育能力下降。 患者康復後依然受到影響。
餐桌上的解剖課
作者:許嫣2022-02-19
女兒從小被傭人服侍慣了,飯來張口,都是剪碎了來吃,竟對食物的結構一無所知。直至看見她們表妹,5歲就能獨自啃一個魚頭煲、吃乳鴿、拆蟹、剝瀨尿蝦,我們才發覺自己的兩個女兒簡直近乎低能。
港大疫苗接種中心開放預約 中大醫院提供核酸檢測服務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2-18
繼香港大學設立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將於2月23日提供復必泰疫苗接種服務外,香港中文大學亦由即日起為市民提供核酸檢測服務,並協助醫管局熱線接聽市民的求助及查詢。
中大港大發現新冠病毒誘發血管炎症新渠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2-18
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合作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以不用進入細胞內部,便可激活一種獨特的細胞受體,從而誘發血管炎症,將改變研發相關藥物的方向,以及辨識重症患者的方法。
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與病毒共存絕不能學 「是與病毒共到黃泉」
作者:編輯精選2022-02-14
對於當下有人倡導在香港「與病毒共存」,盧寵茂特別強調,Omicron絕對不是流感那麼簡單,他說提出「與病毒共存」的說法,其實是與病毒共到黃泉,「病毒是不會跟你共存的,它只會帶你到黃泉」。
磨鏡:發明顯微鏡的微生學之父
作者:許嫣2022-02-12
不論大至宇宙天體、小至微生物,不論是磨望遠鏡、還是磨顯微鏡,天下一切學問殊途同歸,靠的都是追尋真理的誠懇與決心。
疫苗專家黃利寶博士:第五波疫情為何比之前更難控制?機場採樣出了哪些問題?香港為什麼承受不了放寬政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2-07
第5波疫情一發不可收拾,新年過後馬上出現團舞群組。疫苗專家黃利寶博士認為,香港無法承受放寬政策,與病毒共存。他又分析為何疫情比之前更難控制,以及機場採樣出了哪些問題,萬勿錯過!
檢測專家黃利寶博士:防疫策略有缺口 機場檢疫宜優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2-04
第5波新冠疫情嚴峻,源頭不明個案遍布港九新界,近日每天新增過百宗確診個案。灼見名家專訪香港分子病理檢驗中心(HKMPDC)董事黃利寶博士,探討抗疫對策。
微創腰椎減壓手術 成功改善九旬婦人嚴重下背痛
作者:洪祥益2022-01-31
提醒70歲以上的病人,如果真的腰椎壓迫到神經疼痛不舒服,已影響到生活、工作,且吃藥又沒顯著改善,就要考慮微創手術。
嚐尿的教授
作者:許嫣2022-01-29
意大利醫生及解剖學家瓦爾薩瓦畢業後,正值波隆那市瘟疫大爆發,他負責全城的公共衛生調查。出色的診斷能力及溝通技巧,令他「極速上位」,是真正醫術高明、臨床經驗豐富,兼且熱心研究與教學的完美全才。
中大研究:腸道微生態失衡,與「長新冠」風險息息相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26
中大醫學院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患者的腸道細菌失衡與出現新冠肺炎引致的長期綜合後遺症的風險息息相關。
中大醫學院:東亞地區肺癌發病及死亡率冠全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25
肺癌是一個全球性的負擔,其5年存活率遠低於其他主要癌症。2020年,肺癌佔全球整體癌症死亡率約五分之一。研究發現,肺癌於各地造成的疾病負擔存在很大差異,其中以東亞地區的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政府滅倉鼠截堵疫情 袁國勇:人類傷害大自然代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21
袁國勇教授表示,倉鼠很容易被新冠病毒感染,牠們感染後會釋出病毒,有可能傳給其他動物及人類。這個局面非常危險,因為在倉鼠互相交叉感染的過程中,可以有基因突變,引起毒力抗原或傳播率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