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

新冠肺炎後患廣而深 社會準備好了嗎?
作者:鍾倫納2023-08-03
新冠肺炎患者直接死於嚴重急性肺炎的機會較低,雖則如此,體內病毒卻多了時間和機會去破壞其他器官!具體策略如何應對?除了醫學界以外,也需要社會各界及早分析和統籌。
范鴻齡:醫管局的成功也帶來挑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01
范鴻齡再度獲任為醫管局主席。他在一場演講中表示,香港公共醫療系統做得好,但也面臨供不應求的情況,出現了「可持續性」的問題。他列舉了多項措施緩解公立醫院面對的問題。
曾繁光醫生:精神分裂症遺傳機率大嗎? 只靠打罵教育孩子 為何不奏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16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到底它與基因有什麼關係?父母管教手法如何影響患上精神病機率?一起聽聽著名精神科醫生曾繁光的分析。
全球聯手應對新發傳染病 袁國勇與何大一合作成立大流行病研究聯盟
作者:編輯精選2023-07-14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著名病毒學家何大一教授與香港大學(港大)微生物學家袁國勇教授將聯手成立全球聯盟,共同開展新發傳染病研究。
曾繁光醫生:怎樣做好精神病健康教育消除歧視?香港少數族裔精神健康受忽略?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08
不少人談起精神病神色大變,更有甚者因逃避而延誤病情,認識精神病消除歧視方面我們需要怎樣做?一起聽聽著名精神科醫生曾繁光的分享。
NMN 面世前的逆齡保健
作者:林嘉良2023-07-07
翻查資料,NMN 逆齡抗衰老系列的出現少於五年,從初代 NR 到最新的脂質體化 NMN,整個發展過程亦最多四年,那麼在四年前,難道沒有人在研究抗衰老保健嗎?
一代天后李玟抑鬱症離世 享年48歲 醫生:病情複雜多變 需專業評估協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06
歌壇天后李玟周三(5日)因抑鬱症不治,其姐李思林在社交網站透露李玟與病魔抗爭數年,精神科專科醫生表示此病複雜多變、無樣睇,患者不能僅靠量表自我檢測,宜早尋求專科治療。
曾繁光醫生:怎樣才算患上精神病? 用什麼方法治療? 香港對病人的支援是否足夠?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01
人為何會患上精神病?若不幸患上需要治療多久?香港作為壓力數一數二高的城市,又有沒有足夠資源幫助患者?一起聽聽著名精神科醫生曾繁光分析。
中大研究:新冠疫苗激活T細胞反應 助減重症及死亡風險
作者:編輯精選2023-06-27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接種新冠mRNA疫苗(復必泰)和滅活疫苗(科興疫苗「克爾來福」)對病毒變異株Omicron均可引發有效的免疫T細胞反應。
曾繁光醫生:創傷後焦慮有什麼特徵? 面對重大事件如何紓緩情緒?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24
不少人面對重大事件後,皆患上焦慮等心理徵狀。若面對相似症狀,如何判斷對方是否患上創傷後焦慮?患者會出現什麼行為?一起聽聽著名精神科醫生曾繁光分析。
揭示精神病病因 運用情緒管理 打造正向家庭教育──曾繁光醫生專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13
為了贏在起跑線,許多家長忽略了家庭教育也可能導致孩子罹患某些精神或情緒病。研究指出,用較苛刻的方法教育小孩,反而可能會讓他們有較高機會患上精神或情緒疾病。
曾繁光醫生:香港究竟有多少精神病患者?為什麼群眾覺得精神病患者特別暴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13
近日社會出現幾宗與精神病患有關的傷人事件。著名精神科醫生曾繁光為我們分析精神病在香港有多流行,以及精神病患者是否特別暴力。
曾繁光醫生:什麼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為何會妄想被迫害釀成悲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10
什麼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著名精神科專家曾繁光醫生為我們講解精神分裂和妄想型精神分裂的病徵,以及這種病症帶來的影響。
仁心仁術 細談情緒與精神病患──曾繁光醫生專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09
本港近期發生一連串與精神疾病有關的社會事件,引發全城關注。著名精神科醫生曾繁光特別接受本社專訪,探討香港的精神健康現況,以及對精神病患的支援與公共精神健康教育,及家庭教育對精神疾病的影響。
輔助生殖醫學避免遺傳病風險 為不孕帶來新希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05
希愈醫療集團行政總裁譚君傑表示,社會生育率偏低,平均生育年齡上升,令輔助生殖醫療有一定需求,具發展潛力。在職場成功女性與日俱增、女性的社會地位普遍上升的今天,職場女性往往推遲生育計劃。
金冬雁:新冠未遠離毋須緊張 嚴守三道防線可抗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01
近日不少香港和內地市民身邊都現新冠病例,港大病毒學專家金冬雁在灼見名家撰文,表示市民不需過分緊張,多數青壯年市民在接種過疫苗或自然感染後,防重症、死亡效果仍強,病毒殺傷力整體減弱。
與金冬雁教授對談:面對新冠「二陽」潮,香港的經驗有什麼值得參考?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31
現在有一種普遍心態,海嘯過去了,我感染了也沒事,大家就不管了。這想法有其健康、正面的一面,可以去除恐懼和前段時間有意無意的妖魔化,這一點是正面的。
隱藏在命盤中的治病方案
作者:潘樂德2023-05-26
不妨略帶誇張地說,每一個出生命盤,既顯示出先天帶來的體質和疾病,也隱藏着具有針對性、量身訂製的治療方案。真可謂有傷必有治、有病必有救。
中大醫學院證實改善腸道微生態 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23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最新完成一項大型的三盲、隨機、安慰劑對照臨床研究,證實新冠後遺症患者透過服用中大研發的口服微膠囊活菌配方(SIM01)改善腸道微生態後,能夠紓緩不同系統及器官的後遺症徵狀。
曾繁光醫生:社交焦慮症是怎樣形成的? 用什麼方法克服與治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5-18
年輕人常常自嘲有社交焦慮症,到底這個病的病因是什麼?如何學習與不自在的感覺相處?一起聽聽著名精神科醫生曾繁光分享。
為什麼肌肉、筋膜會纖維化?發生炎症時怎麼辦?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04
大家有沒有聽過肌肉會「纖維化」?這是物理治療科的專有名詞,形容肌肉或筋膜出現異常繃緊或硬塊等情況。要了解這種情況之前,先要了解肌肉是怎樣活動。
曾繁光醫生:孩子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怎麼辦? 有什麼方法改善與治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4-27
過度活躍症是近年家長圈的熱話。自己的孩子是專注力不足還是過度活躍?如果確診,應該如何治療?一起聽聽香港著名精神科醫生曾繁光的分享。
中大醫學院亞洲最大型長新冠研究 推算生殖系統徵狀困擾逾40萬港人
作者:編輯精選2023-04-21
中大醫學院進行的長新冠研究發現,超過一成長新冠患者出現生殖系統徵狀,包括月經失調、下體疼痛及性功能障礙等,當中80%為女性。
曾繁光醫生:上網成癮是不是一種病?如何預防年輕人沉迷網絡?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4-20
網絡世代下,年輕人上網成癮成為一大問題。聽聽心理專家曾繁光醫生解答家長如何幫助子女遠離沉迷網絡,以及如何定義沉迷網絡。一起聽聽他的分享。
中大研新技評估 愛滋病患心臟病風險
作者:編輯精選2023-03-25
中大醫學院團隊以新型風險預測模型評估HIV感染者,患上2種主要冠狀心臟病的風險,靈敏度及特異性均超過90%。研究結果已於國際醫學期刊上發表。
應對新冠大流行的實踐與挑戰
作者:袁國勇2023-03-24
香港和內地過去的疫情告訴我們,大流行肆虐的日子必定重臨。我們不知道何時再來、會在哪裏開始、以及這種微生物的身份和性質,因此我們必須做好準備。相信科學,同時兼顧公眾的心理健康和經濟困難。
中大研發全新無創治療 防止胃酸倒流無線供電支架
作者:編輯精選2023-03-23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張立教授、醫學院趙偉仁教授及陳啟楓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最近研發了一種無線供電的電子支架,可利用電刺激預防及治療胃酸倒流。
中大全球首證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可預防兒童近視
作者:編輯精選2023-03-13
中大醫學院全球首次證實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可以預防近視。團隊發現在4至9歲沒有近視的兒童中,與安慰劑相比,每晚使用低濃度0.05%阿托品眼藥水,兩年間可使近視發生率相對減少46.4%。
醫專主席梁嘉傑:研究中醫使用西醫體檢 中醫醫院作試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2-05
醫專主席梁嘉傑教授表示,認同中醫藥近年的發展及其在香港整體醫療體系中的重要性,相關建議需配合培訓和能力認證,建議將來成立的中醫醫院可作試點,讓中醫師轉介病人進行診斷成像檢測及化驗檢查。
港大微生物學系首證新冠病毒人傳人 論文獲選《刺針》200年來醫學發現里程碑
作者:編輯精選2023-01-26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團隊有關新冠病毒的一篇論文被權威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選為曾在該刊發表、醫學史200年來具里程碑地位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