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是要弄好病人的健康。病人食那麼多的化學品,未見其利,先見其害,對他們是否真的健康?除了當仁醫,亦要做有良心的「心醫」。
香港人「機不離手」,不論何時何地都在低頭看着手機。有研究指出香港人平均使用電子產品高達4小時,而電子產品發出的藍光會令眼睛乾涸,長久下去會影響角膜的健康,亦會增加眼部發炎的可能。
科學研究證明,為患有膝關節炎病人進行乾針治療時,若加上超聲波作即時引導,成效比傳統的乾針治療更高。這種創新的超聲導航針炙療法的成果已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綠茶提取物可以在腸道內,物理性地包裹着油、鹽、糖,尤其對油有很強的黏合性,能夠阻截它們進入循環系統中,並直接轉化成糞便離開身體,從而減低後遺症。
中秋佳節,食月餅一般少不得,外出慶祝飲食也一般高油、鹽、糖。因此需要盡可能加快身體代謝,讓身體轉化食物時產生的毒素盡快排走,也讓3個重點負責排毒的器官保持高效運作,等待過節後才開始修護保健吧。
愈來愈多人希望用保健品取代藥物,達成所謂的「天然療法」及「無藥人生」。筆者要提出,保健業界並不建議用保健品直接取代藥物,而是應該一同使用保健品和藥物。
心臟會因應身體所需而調節跳動頻率和力度,不眠不休的持續工作到死的那一天。因此心臟保健的主要方向就是提升傳導細胞的能力,以及加速排走代謝廢物。
保健品是否食得愈多愈好?有沒有服用種類服用上限?跟藥物不同,保健品成分在身體天然存在,大部分不需要經過肝臟解毒,亦有部分會經身體轉化成代謝物,不經腎臟排走,因此劑量上限可以很高。
本文嘗試列出幾個對保健品常見的誤解,提供正確信息及解說,希望為各位科普一下有關保健品的知識,讓大家更傾向把保健品納入你的健康計劃內。
在人生各個階段,所需要的營養和保健方針都不相同。那麼青年人和初老人士的保健需求和營養品的使用有什麼分別呢?
皮膚作為人體第一道天然防線,肩負起防水、防菌及防外物的天職。要將NMN滲透皮下,需要什麼技術?
康河中醫診所集團增設營養中心,結合中醫和營養師知識,冀為大眾提供專業、價錢大眾化、性價比高的營養諮詢服務,幫助客戶控制體重之餘,增強健康及預防疾病。
FDA的禁售建議,確實有歐美廠商跟從,有廠商則藉此推出含NMN的面膜,藉以規避「口服藥物」的禁售指引。這一舉措掀起一連串的問題,包括比較口服及面膜式NMN的有效程度等。
肌肉強化鍛鍊是會使到肌肉組織輕微受損,但不會構成問題,在得到充分休息後,肌肉反而會重生而變得更強壯。衝擊波便是藉着輕微的破壞效果,刺激腦部啟動肌肉和骨骼的修復程序。
各位讀者如何得知所購買的產品,是否含有所需的美白、護膚成分呢?本文建議兩種成分讓各位參考,可以看看手上的乳霜或保健品,有沒有包含這些元素在內。
每人的保健目標都不同,很難一概而論,鼓勵各位積極發問,搞清楚最適合自己的保健「餐單」,就不會構成所謂的「過度保健」而影響身體健康了。
翻查資料,NMN 逆齡抗衰老系列的出現少於五年,從初代 NR 到最新的脂質體化 NMN,整個發展過程亦最多四年,那麼在四年前,難道沒有人在研究抗衰老保健嗎?
天下沒有任何事情值得我們用健康去換取。人生最無奈的便是少年時欠下的風流債,到老時無力可還,徒呼負負!因此掌握知識,不讓自己說那句「早知道」最是要務。
由於一般超聲波無法穿透骨骼,所以被廣泛應用於檢查身體不同的軟組織。用於物理治療的超聲波最高可達300萬Hz,而不會對骨骼造成傷害或痛楚,而肌腱、筋膜等軟組織更「樂於」接收這些振動。
西藥總有無能為力的時候,需要其他藥物來取代或互相輔助,保健品亦同理,沒有所謂「一藥走天涯」或一個組合治百病的概念。
日本排放核廢水後對保健品市場可能造成什麼影響?大家都應加以提防及關注。畢竟香港政府只限制海產進口,海產以外的東西就不管了,我們都要自行思考,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治療師是怎樣知道關節的生理上限才避免「扭過龍」?這可是單純依靠對人體結構的了解,當中包括不同關節的活動度和臨床經驗。同時治療師會找出炎症腫脹、沾黏、筋腱撕裂等可能性,才決定應該施加的壓力和幅度。
肌肉能量療法是一種新的物理治療手法,利用肌肉本身發出的反射能量,治療肌肉繃緊、關節僵硬、肌肉痙攣和肌肉張力過高等病症。其背後有什麼原理?肌肉又有什麼反射能量?
當我們服用保健品後,它們會首先到達我們的胃部,若果你服用的是膠囊裝的保健品, 則需要約三十分鐘讓身體消化保健品膠囊,另外再需要約十五分鐘讓身體吸收。
關節內部的活動過程比眼見的複雜,以肩膊的盂肱關節為例,能夠做到內外和前後伸展的大動作。過程中肱骨(上臂的主骨)的球窩關節會做出一些輔助動作,這些細小活動的暢順度,能直接影響到手臂最終可達到的活動範圍。
筋骨關節的修復長久以來都是保健科學的一大強項。本文希望向讀者作出一些建議,應如何選擇不同類型的保健品,以達至最佳的骨關節保健功效。
不妨略帶誇張地說,每一個出生命盤,既顯示出先天帶來的體質和疾病,也隱藏着具有針對性、量身訂製的治療方案。真可謂有傷必有治、有病必有救。
運動可以讓大腦產生血清素(快樂賀爾蒙)紓緩情緒,流汗排出尿素和乳酸等有害物質,以及定期吸收陽光製造維他命D可以提高骨質密度,這些都有助於緩解濕疹症狀。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最新完成一項大型的三盲、隨機、安慰劑對照臨床研究,證實新冠後遺症患者透過服用中大研發的口服微膠囊活菌配方(SIM01)改善腸道微生態後,能夠紓緩不同系統及器官的後遺症徵狀。
有醫學研究指出,只有小部分的韌帶受傷是由碰撞造成,大概70%的個案均屬於非接觸性扭傷。到底跳躍動作和自己的「無情力」能否足已扭傷韌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