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認為是身體陰陽平衡失調,臟腑、經絡、氣血功能紊亂,引致高血壓病。
只要病人護理得宜,能保持一段時間不發病,治療藥物就可起到作用,此病就「有得醫」。
李約瑟:「道家思想從一開始就有着長生不老的概念,而世界上其他國家沒有這方面的例子,這種長生不老的思想,對科學界有難以估計的重要性。」
人無飲食,則無法生活。故,人養生之大要,乃以飲食為先。
玫瑰痤瘡一般療程較長,容易復發,故尋找致病因素,改善生活及飲食習慣是本病成功康復的重點。
在經期及其前後,由於血海由滿盈而瀉溢,氣血變化急驟,遇上種種致病因素,便可發生痛經。
失眠多數與頸椎問題有關,而很多人都不知道需找骨科醫治,其實只要診斷清楚,運用中醫手法加中藥治療,可幫助病人盡快解除失眠的痛苦。
道家養生學,主張「修心養性」、「清心寡慾」,重在「心」與「意」,故修行之道,「心」為要旨,飲膳,「心」為必養。
道家講養生,求益壽,講食養,求延年,確有其切實的生命意義。唐代傑出的醫學家孫思邈云:「凡欲治療,先以食療,既食療不愈,後乃用藥耳。」
都市人常面對考試、工作趕「死線」、開會,令到精神緊張,容易引起肝鬱脾虛——肚痛即瀉,便後紓緩,現代稱為腸易激綜合癥。
道家養生之道,首在善飲食而滋養生機,次在習氣養內而強化精氣神。
《思考中醫》出版之後,劉力紅有一次和傅海吶提到希望將著作翻譯成英文,師弟就默默的將這個念頭付諸實行。
預防與保養,勝於喝藥湯。
重症肌無力起病緩慢,病程較長,有緩解期和復發期或時輕時重的趨勢。患者應注意勞逸結合,生活有規律,保持心境平靜,適當段練身體,注意氣候變化,預防感冒。
失眠是都市人常見病,中醫稱失眠為「不寐」,病情輕重不一,輕微的入睡困難,上床1小時或以上無法入睡,或入睡而易醒,或半夜醒後難再入睡,亦有時睡時醒等,嚴重的會整夜不能入睡。患者通常伴有頭痛、記憶力減退。
人,要健康,就要善食。善食就是要在喜歡食、能食、懂得食、會食等基礎上,講究飲食,考究烹飪,重視烹調菜餚的色、香、味、美、形、具等,以求美食。
食素不僅可以修養節操,而且能防患於文明病、社會病,亦可改善生理疾病。
時邪疫毒是指具有傳染性的時行疫邪病毒侵襲人體而病,多由四時不正之氣或天行疫癘而造成。故流行範圍及全身症狀較一般傷風感冒為重。
AD阿爾茨海默氏症是逐步惡化的疾病,首先是記憶的問題,漸漸就會失去活動的能力,思考與判斷都會產生障礙,需要在病發早期確診AD及進行正確的治療方法。
灼見名家主辦的「嶺南芬芳」夏季養生晚宴,由羅頌慧中醫博士和何景煊醫師精心設計出十道菜式,新鮮時令果蔬配搭傳統養生藥材,交織出夏天的別樣清新感。
漢代時,道、佛三教盛行,遂出現了素食之世風,繼而延續至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
灼見名家即將在7月19日策劃夏季養生宴,為會員及忠實讀者帶來另一次舌尖上的享受。
食宜全食,不宜偏食。食宜有節,不宜失常。食宜求清淡,不宜求油膩。食宜適中,不宜過度,飲食之道,以和五味,重營養,知宜忌,明適量,則為飲膳之道。
疣是長於皮膚表層的良性贅生物,一般無自覺症狀,可於身體任何地方生長,包括手腳、頸及頭面部,初起小如粟粒,漸大若黃豆,突出皮表,色灰白、黃色或正常皮色,表面粗糙及質硬,具傳染性。
精神緊張、家庭不陸、遭遇不幸,如近親離世、突然被解僱等,使人情志過極、心失所養,甚至患上鬱病。治療鬱病方法,除了藥物外,宜加心理治療,找心理醫生或親友傾訴心事。
健康,首在飲食,因為過渴則傷津液,過饑則傷脾胃,故飲食適量,五味適宜,葷素相兼,養分適中,飲食之益,則食而得之。
膳食營養是維持人體生命的最基本物質,但食食則宜慎和五味(酸、甘、苦、辣、鹹),食飲有常,飲食有節,不可偏食,莫過於偏嗜,方為善食者。
人,每天總要吃飯,因為「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人,每時都要營養,因為人體的組織器官和生理功能,無時不需要養分濡潤和滋養。
人在生命活動中,總離不開飲食營養,然而,基於人的體質有所差異,鑒於人的生活習慣不同,因而不同的營養物質,對於不同的人,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和意義。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故對飲食營養、飲食養生、飲食療效、飲食調味、飲食烹飪、飲食宜忌等等,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創造了諸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