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給教師的新年禮物:好奇心!
作者:程介明2022-01-15
作為老師,需要學會在自己已經習以為常的教育生活中提出問題、發現精采。好奇心會引領着我們,拓展對世界的認知,探索對教育的變革。
技術技能、人際交往能力、個性化和自定進度學習
作者:黃顯華2022-01-15
究竟學校如何透過教學去教授學生技術技能、人際交往能力和個性化和自定進度的學習?這篇文章會與大家探討。
理大研發全新防毒3D打印物料 10分鐘殺滅逾九成新冠病毒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14
香港理工大學成功研發全球首個可殺滅表面病毒和細菌的三維打印物料。物料的主要成分為樹脂,加入陽離子化合物等抗病毒成份,可以破壞病毒結構,效能可保持3年。
王良和主講:從余光中的作品細讀他一生的情意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14
此講座為「攝・寫・文人」推廣中文計劃 (2021-2023 學年)中學活動,本計劃由灼見名家傳媒主辦,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支持及語文基金撥款。
從教學模式、課堂時間及課室空間看每班的理想人數
作者:李立中2022-01-13
今天學校的教學模式已經改變了,當我們討論每班人數時,不可以再用舊思維,只看成本開支,停留於工廠化的年代。我們必須要問:我們期望怎樣的教育?我們願意為所期望的教育方式、為社會的未來投放資源嗎?
在全方位學習和體驗式學習中 體現價值觀教育
作者:周慧儀2022-01-13
在體驗之中學習,同時亦運用所知所學落實在行為上, 以作更好的實踐與體驗,「知」與「行」相輔相成,互為因果, 可帶來源源不絕的學習好處。
公祭日風波的折射
作者:劉鴻輝2022-01-12
圍繞公祭日引起的風波,既突顯出教局與學校欠默契,更透視出人心未穩、反動蟄伏。政策上,確立中文的價值是建構身份認同的可行辦法。過程中,可預想必然遇上反彈,但無須忌諱強硬,必要時其他政策需讓路亦在所不惜。
不僅要禁止虐兒,幼兒中心更須大幅改革
作者:邱振明2022-01-11
新一年願望,期盼尊重孩子、跟隨兒童發展、真正的全蒙特梭利育嬰園和托兒所在香港出現,這一大改進還需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
教大製作品德教育動畫 助學界推廣價值教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11
「看動畫、悟生命、學品德」生命教育項目以動畫呈現歷史人物的事蹟,讓中小學生學習高尚德行情操,潛移默化,建立正面的價值觀。
曹啓樂校長x鄭家寶校長:大灣區增加港人子弟學校是雙贏還是雙輸?香港教育須保持素質增加吸引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11
近年,大灣區增加港人子弟學校,對於香港教育制度是好是壞?曹啓樂校長與鄭家寶校長大談港人子弟學校數量、採用香港師資、香港少子化問題,認為業界不應視內地升學為損失。
人神共憤的虐兒事件要追究到底
作者:曹啟樂2022-01-11
保護兒童會內的虐待兒童文化已經形成。長期以來關愛文化沒有建立起來,監管制度完全失效,員工的訓練明顯不足,如果這次不是被附近居民揭發的話,這種令人髮指的虐待兒童慘劇不知什麼時候才會結束。
仍是街頭教育
作者:陳章華2022-01-10
願我們的孩子都擁有顆善心,而且懂得找出更有智慧的方法去幫助他人,在他們成長的將來,給予社會更多的關注和更好的建設。
啟蒙教材與今日家教
作者:楊興安2022-01-08
於智慧的啟發、人性道德的認知,中華民族賢人智者的事跡相對不多,我們是否可以古為今用,參考一下昔日的啟蒙教材呢?
3歲至7歲的幼兒學習美術有什麼作用?
作者:林桂光2022-01-07
美術教育主要通過想像和形象思維,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啟發和誘導幼兒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結構。
尋找已失落的童真
作者:鄒秉恩2022-01-07
不知讀者們你們是否也有機會再翻閱一些耳熟能詳的經典童話文學著作,重新領悟一下當中附存的童心、童真?
港大規劃Tech Landmark 獲贈1.5億設數據科研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06
港大早前規劃耗資25億港元,在主校園發展總面積逾4.5萬平方米的Tech Landmark建築群,預計於2024年落成。當中將設立10所研究院,包括獲捐贈成立的同心基金數據科學研究院。
讓年輕人成為解決社會問題的答案
作者:陳君洋2022-01-06
社會要更珍惜我們的年輕人,傾聽他們的所思所想,並創造更多空間讓年輕人發揮,這就是真正的與青年同行。
一份不能錯過的禮物──《一個不能沒有禮物的日子》
作者:倫雅文2022-01-06
故事中小熊一家節日過得簡單而快樂,家庭的和樂,無關節日,是來自失而復得,來自懂得感恩珍惜,來自愛和關懷。
你就是一顆珍珠
作者:黃智華2022-01-05
生活的過程中,每個人都難免會經歷挫折、失敗、打擊和不幸等苦難,但正是一粒粒給蚌製造苦難的沙子,這些一粒粒鋒利的沙子,讓蚌孕育了閃光而珍貴的珍珠。
智商、情商和愛商
作者:蔡世鴻2022-01-05
我深信每個小朋友都是獨一無二的,如何提升他們的智商、情商和愛商,需要家長和老師們多花時間,用愛心來澆灌培育。
英國教育知多少
作者:李慧敏2022-01-04
英國生活比較悠閑,大部分工作5天,且能準時下班,下班後亦不需把工作帶回家,因此有較多的時間和孩子相處。餐桌談心、一起看電視、玩桌遊、學整蛋糕、甜品等,給原本沒有太多交流的家庭增加了很多溝通機會。
2022年 千家萬戶
作者:何漢權2022-01-04
在學校教育體系內,要擺脫形式主義,於國史、國學(中華文化)、國情、國安及國語(普通話),要一步一腳印,因材設教。
何漢權校長x黃晶榕校長:國家教育政策促進大灣區人才交流 香港教師北上發展空間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04
大灣區辦學會否影響香港收生?今集《冷思熱話》請來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校長以及香港創知中學的黃晶榕校長分享,香港教師如何配合國家教育政策,一展所長。
把香港教育建構成大灣區亮點
作者:黃冬柏2022-01-04
只要善加應用和規劃,香港絕對有能力成為高等學府的領頭羊;只要政策加以配合讓內地一級科研教授往來訪問,加上香港享有的「一國兩制」優勢,香港穩操勝券。
從崎嶇不穩到寬闊平坦的跑道:追蹤在澳洲勇闖幼兒教育路的香港教師個案
作者:余錦明2022-01-03
澳洲對香港人推出的最新移民政策,讓有志在澳洲發展的朋友從崎嶇不穩的跑道走到寬闊平坦的道路。有興趣的香港朋友只要拿出決心,作好心理準備,再加上一些毅力便可以在這條寬闊平坦的道路上行走。
愛國教育的懸念──由一份惹起哭聲的「教材」說起
作者:許志榮2022-01-01
以回憶族群創傷的方式凝聚歸屬感是當前所謂「愛國教育」的命意所在。其實這只是臨危受命的急就章。過去式的回顧要植根於庶民心裏,必須具備一個自覺的前提──這是我的國、我的家!
沉澱身心 迎接逐漸復甦的世界──2021年度灼見名家最受歡迎十大名家及原創文章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31
2021年快將過去,哪些議題最受市民關注?一些老大難議題,未來有沒有機會解決?從灼見名家今年十大最受歡迎的名家文章及精選報道、專訪中,或可窺見2022年的世界政經趨勢。
淺談嶺南文化與人文灣區
作者:劉煦元2021-12-31
塑造灣區人文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共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保護文化遺產,宣揚人文灣區的世界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具嶺南文化的粵劇、龍舟、武術、醒獅等活動,均應予以彰顯。
數碼智商和素養
作者:麥嘉晉2021-12-30
近年世界各地尤其是先進地區對整體「數碼智商」的發展愈見關注,他們開始研究及推動數碼智商的認知和應有素養,冀新一代能夠運用知識技能,並輔以正確的態度與價值觀使用不同媒體。
克服家庭教育的難題
作者:彭智華2021-12-30
只要父母給予孩子良好的教導,就能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從出生開始,家庭教育隨時隨地都存在,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