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淺談香港價值教育
作者:劉煦元2022-04-11
文化及國史是需要傳承。一個國家的文化與歷史應該從小就讓學生有所認識。但小一至小六的學習領域中,沒有一科是文化或國史,文化與國史的元素只是零散地分布於各學科。
彭智華X王俊傑:香港珍珠貿易為什麼商機無限?每個學科都需要了解珍珠的價值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4-09
今集《冷思熱話》請來彭智華先生和王俊傑先生,跟各位談談香港珍珠貿易。到底香港養珠業有發展空間嗎?為什麼一直以來香港珍珠貿易都興盛?他們還提到珍珠與多元智能,每個學科都需要了解珍珠的價值。
COVID-19大流行永遠改變了教育
作者:黃顯華2022-04-09
很明顯,新冠疫情徹底破壞了許多人聲稱已經失去意義的教育系統。轉向在線學習能否成為創造一種新的、更有效的學習方法的催化劑?
魯迅的母校──日本東北大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4-08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與日本東北大學校長大野英男教授對談,探討日本高等教育機構進一步走向國際化的發展路向,以及如何應對出生率下降及研究經費減少等挑戰。
大膽發個小學夢
作者:翁美茵2022-04-08
全日制的小學運作模式已經超過20年,在這20年世界一直在變,因此學界也是時候走出框框,探討更多的可能性。
校園科技大趨勢:科技滲進學校的四個點子
作者:曾家洛2022-04-07
近年有關線上學習乃至校園科技的話題和發展蔚為風氣,並因疫情而漸成為學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應這一狀況和發展,教師該具備什麼能力?學校又應該有何配套,幫助他們可以應用科技於校園當中,令學生受惠呢?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考評要求有待釐清
作者:黃家樑2022-04-07
考評局未來應繼續推出樣本試題和邀請不同背景的學校參與模擬考試,展示更具體和準確的達標表現,然後在公民試切實執行,切勿不斷變更達標的界線,令師生無所適從。
彭智華x王俊傑:香港養殖珍珠有什麼優勢?透過養珠在學校推廣生命教育及永續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4-04
養殖珍珠行業鮮為人知,它又可以如何帶出生命教育?今集《冷思熱話》註冊心理學家彭智華請來《珍珠解碼──進入科普世界》作者王俊傑為我們一起談談這個別具心思的教育課程。
宗教學校也要有宗教自由
作者:劉鴻輝2022-04-04
既傳授知識,又培育靈性,對學生的發展,百利而無一害。但是,如果認同「宗教自由」是文明社會標誌的話,那麼刻意營造校內單一信仰的師資環境,是否符合普世價值?
遊戲和創意
作者:海星2022-04-02
不少研究顯示遊戲對兒童的好處和價值,包括體能發展、社交溝通、思考認知、創意培養、情緒表達、培養專注、學習解難、認識自己、挑戰突破、建立自信等。
現代大學之母 ── 柏林洪堡大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4-01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擁有光輝歷史,名人輩出,率先提倡教學與研究結合,被譽為現代大學之母。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走訪柏林,與洪堡大學時任校長孔斯特教授對談,了解德國大學體系的優點和值得學習之處。
致手持棉花糖的文憑試考生們
作者:林泳施2022-04-01
這一代的學生不像從前欠缺娛樂的世代,面對引誘而鬆懈下來的機會遠遠多出很多,但引誘愈多,愈能把持的話,就愈見心靈的強大。
革命電視劇《外交風雲》與現代政治
作者:陳奕偉2022-04-01
如果作為教學備課,看電視劇絕對是比單看文字賞心悅目,這個耐性是值得花的。教師自己有了在歷史時空「生活」的經驗,把歷史中的人物變成了「活生生」的朋友,才能事半功倍向學生解說一段段的歷史。
非同質化新世界中的社創機遇和素養教育
作者:麥嘉晉2022-03-31
數位技術的突破使NFT具有不可替代、不可分割、不可篡改的特點,得以讓數位作品與實體藝術品並駕齊驅,開拓了新的投資機會甚至人文領域的發展。
修身・心康@EdUHK短片:讀古詩,製繪本
作者:梁振威2022-03-31
所謂「三分詩,七分讀」,讀古詩,必然要讀,才能感到學習古詩是一種美的享受。和孩子一起誦讀,在讀的過程中感悟詩的意蘊,體味詩的意境,更是其樂無窮。
淺談愛國教育立體論
作者:鄭家寶2022-03-30
教師不單是一份工作,更是一個民族價值的傳遞者。
都會大學設熱線中心 支援醫管局接聽查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29
香港都會大學表示,由3月28日(周一)起加入支援行列,於賽馬會健康護理學院設立熱線中心,共有10條熱線,每天早上8時至晚上10時運作。
英國頂級名校體育教育揭秘
作者:周延2022-03-29
體育運動讓孩子學會贏,也學會輸,學會去領導,也學會被領導,學會做極致的自己,也學會做團隊的一員,學會什麼時候奮鬥爭取,也學會什麼時候承認失敗,這些都是我們作為一個人需要學習的全部內容。
沙灘與人
作者:黃冬柏2022-03-29
政府因防疫關係,宣布關閉全港泳灘,似是與大禹疏導河水的想法背道而馳,那是好方法嗎?
中大醫學院研究:新冠康復者有較高風險出現乾眼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28
愈來愈多研究顯示,部分新型冠狀病毒病(新冠)患者在康復後數周甚至數月,仍然會持續出現一些身體問題或後遺症。疫苗接種是目前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預防措施。
疫情下的教育生態
作者:鄧兆鴻2022-03-28
疫情下,每個人都在不斷的學習、調適,面對不斷改變的世界,只能不斷地學習、調動自我適應的能力。適者生存,才不會被洶湧的世途湮沒。
父母有何早教妙招 培育幼兒藝術能力?
作者:林桂光2022-03-26
藝術能力的發展與寶寶個性發展能起着相互促進作用,藝術表達的過程是寶寶心境和情感的表達;藝術活動最重要的是要帶給人們審美快樂,讓寶寶享受到快樂才有存在的價值。
劉澤星8月接替梁卓偉 暫任港大醫學院院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25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系主任劉澤星教授將於8月接替梁卓偉教授,暫任港大醫學院院長,直至完成全球招聘新任院長並到任。
印度理工學院 ──印度的IT神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25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與德里印度理工學院校長拉奧教授對談,了解這間有眾多畢業生在矽谷位居要職的印度著名學府,為何近年有逾九成畢業生選擇留在國內發展事業,並在印度掀起創科熱潮。
最關鍵還是人
作者:程介明2022-03-25
現在蓬勃起來的情意教育,大致都是在疫情以前就已經逐漸開展。不過值得探討的是,為什麼不是因為疫情而停頓,反而都有着明顯的發展?這背後或許是老師心中一直惦記學生,關心程度可分5個層次。
何漢權校長x鄭家寶校長:疫情持續教育界該如何應對?老師怎樣推動價值教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25
疫情持續,學校只能以網課繼續教學活動。面對此情此景,老師怎樣推動價值教育?又應該引入什麼價值觀?
學校的智慧資本──結構資本
作者:朱啟榮2022-03-25
學校的結構資本是教師和學生以外,一切能為學校增值的制度、慣例和基礎建設等;亦是指一切能促進學校內部組織、對外關係,和能支持學校更新及教師發展有關的資本。
「三月百課」──自主學習新景象
作者:李建文2022-03-24
若學生擁有決定學習內容的主權,而非被動地接受他人的學習安排,那麼學生就能感受自主學習的樂趣及重要性。特別假期是個很好的契機,讓教育工作者思考教學新常態和教學模式的轉型。
停課不停學!聖約翰急救在線推出2萬個免費學額予學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24
由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主辦的「聖約翰急救在線」網上課程推出2萬個免費學額,完全豁免課程費用,以增進學生對急救的認識,亦提高其學習的自主性。
佛山──不只是佛的山
作者:邱國光2022-03-24
佛山自晉唐以來,文士輩出,文脈綿延昌盛;有陶藝之鄉、武術之鄉、美食之鄉、粵劇之鄉、嶺南成藥之鄉、獅藝之鄉等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