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7月5日(周二)宣布,成立本全港和粵港澳大灣區內最大規模的跨學科研究平台──理大高等研究院(PAIR),推動跨學科研究、與世界頂尖學者合作和轉移知識,以創新配合社會發展的需要。
香港大學眼科中心7月4日(周一)正式開幕,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期望,中心可以成為地區上眼科醫療創新與科技的樞紐,以及將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護理的優秀平台。
現在社會各界不再只視幼稚園為小朋友的照顧者,而更重視幼稚園對培養小朋友知識和價值觀方面的角色和功能。因此對幼稚園的課程規劃、師資、教學素質也有了相應的要求,政府也因而多了資源上的投入和支持。
教育可令孩子儲蓄內省能力,以不變應萬變,找出自己的人生理想,為人生重新定位,陶鑄生命的意義。教育,始終充滿希望!
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在7月6日放榜,本港2213名學生中有93人考獲45分滿分,英基學校協會的7間屬校,擁有全港最多的狀元,共36人考獲45分滿分。
元宇宙提供的彈性和人類絕對的控制權,能讓我們下一代在進行生涯規劃時,節省不少時間。
兒童需要從小認識不同的文化,抱持開放的態度,學習尊重不同文化的異同,才能培養廣闊的視野,成為世界公民。透過遊戲讓兒童了解是不錯的方法。
本欄由開始到現在已經刊出了99篇文章,轉眼間7年多過去了,作者從未來學校教育到個人經驗發表了什麼意見?
藉香港回歸25周年,香港多所大學先後與內地計劃及開展多個合作項目。港大與前海管理局、浸大與內地18間頂尖大學於同日分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希望進一步深化兩地合作。
林鄭特首的5個學年,就教育投資來說,是歷屆特首之冠。新舊特首將於7月1日換班,後疫情年代的教育怎樣走出困局,是李家超先生的又一「以結果為目標」的考驗。
AR教具的應用,是為了幫助培養學生的身份認同和世界公民視野。此外,近期「元宇宙」概念和構想的發展,更仿彿令資訊科技與人們日常生活的結合邁向一個嶄新的階段,也對教育產生重要的影響。
國家教育部周三(6月29日)正式批准設立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港科大(廣州)首年將開設3個本科及15個碩博士課程,年內開始招生,並於9月1日開學。
價值教育是一項身教的潛移默化工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線模範,教師的「行為世範」更是學生的楷模,社會傳媒的黑白是非在影響青少年價值觀的組建,一代人的價值觀建立,要通過整個社會的共識,一同努力。
究竟為什麼要學藝術?孩子們不一定都會成為藝術家,但通過藝術教育,培養了孩子們對美的感受,對生活的熱愛,讓他們成為更好的人,這就是潤物細無聲的藝術教育,這才是藝術教育的最大意義。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於2016年正名後,無論教學及研究均取得長足進步,在世界大學教育學科排名多年位居全球前20。教大校長張仁良教授表示,教大將開辦更多與教育科技相關的課程,為教育界及社會培育創科人才。
後疫情世代,有許多學校為了加強自身的競爭力,都漸漸會把有關的壓力轉嫁老師,這種時候,我們的逆境情商便得被派上用場。
每個人成長都需要經歷,都需要時間,我們或許可給予多一點耐心,多一點體諒,才真正能讓子女有不斷完善自己的能力。
香港科技大學和即將於9月開校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獲香港董氏慈善基金會捐贈港幣1億元,以支持兩校在雙校互補的框架下充分融合。科大校長史維教授希望,概念能令整個地區得益,並可成為讓國際社會參考及採納。
教師必須教導學生文言文的解碼策略,而且要告訴他們兩者的關係,例如利用配詞或高效識字的方法來理解文言文,選擇最適合的可能,那就較容易理解文章內容。
論及如何排解心中的壓力,UNICEF的調查顯示,有83%的受訪青少年認為最佳方法是向他人傾訴。作為下一代的照顧者和領路人,我們身負他們的信任,有責任去了解和關心他們心中的憂慮。
論及如何排解心中的壓力,UNICEF的調查顯示,有83%的受訪青少年認為最佳方法是向他人傾訴。作為下一代的照顧者和領路人,我們身負他們的信任,有責任去了解和關心他們心中的憂慮。
成年人不會不懂基本的社交禮儀。有些題目,就算是熟朋友之間,也不會唐突直問。換了是孩子,不論幾多歲,只要自覺是長輩,卻完全漠視這種基本社交禮儀。
為了探究學習的性質,筆者自2008年開始花了6年多時間,用了近74萬字完成《現代學習與教學論:性質、關係和研究》一書。為了方便一般讀者和教師閱讀,開始改寫成約3000字的文章,並刊登在灼見名家上。
當中國的離婚制度經歷2003年的改革後,離婚率大幅增加,而未成年人生活在單親家庭或繼親家庭的人口亦愈來愈高,下一代將會生活在一個怎樣的環境?北京大學社會系張春泥博士則指出,成長於單親家庭未必比別人差。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學生過往被期許必須要有許多國際經驗才會顯得突出及擴闊眼界。但在疫情過去幾年間,作為學生能離開香港前往海外的機會不多,但這並不代表學生不可以在這幾年加強個人的國際視野及全球素養。
教城與Microsoft合辦「Master Code編程大賽」,並以「AI 構想.智健康生活」為主題,鼓勵學生以人工智能科技及編程,設計出促進人類健康的創新方案,改善人類生活。
李嘉誠基金會在5月底宣布向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捐款支持醫療發展。中大隨即宣布推出計劃,支援研發診斷工具 ,以及鼓勵研究成果商品化等等。
當然這個俄烏烽火案算不上是個發展成熟的課題,類同的事件在過去40年國際新聞材料中卻多如牛毛,俯拾即有;不妨借用協助學生們獨立思考。
學會品賞紅酒有什麼好處?今集《冷思熱話》何毓贄校長x彭智華探討如何讓學生對品酒行業有所認識,以及香港是否有潛質成為葡萄酒中心。
筆者生於基層,小時候家境清貧,自小喜歡運動,亦喜歡參加運動比賽。在運動場上長大的我,發現輸贏是常事,明白到世上沒有一個人可以永遠站在頒獎台的頂端而不用下來的,所以筆者學會不能把得失看得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