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研究同時指出這幾年各國停課對學童學習進度有莫大影響,直接令他們失去幾年累積人力資本的機會。
一丹獎的願景是通過教育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而Linda恰好符合這一願景。無論社會背景、性別和地域如何,她都以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動力,看到每個學習者都能發揮他們的潛力。
新冠疫情加劇了各地區教育水平的差距,對孩童及照顧者的精神構成極大的負擔。經歷大規模停課後,全球亦迎來了恢復及重塑教育的新挑戰。
教育評議會執委黃靜雯校長與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課程領導」範疇獲獎學校校長陳道沛校長,與你探索海事及紀律部隊職務生涯,講解「生涯規劃」的重要性。
教育局質素保證分部推出「優化學校發展與問責架構」一系列措施,回應社會訴求。但在原有自認為良好的基礎上小修小改,可以預見措施很難獲得業界有很大的迴響。
「真正自信的民族是不怕被批評的。」對於香港珠海學院陳致校長而言,愛國教育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而面對人才流失、高等教育等問題,也同樣應該持守這種態度。
香港珠海學院陳致校長表示,以往大學資源有限,畢業生多,需要為非本地生設限額。但現在是大學資源多,學生少,香港又亟需人才,我們也相應需要變革。
中小學未來可以嘗試將言語治療服務融入課堂,一則配合校本言語治療服務的本質,二則對學校各個持份者都有益處,還望不同學校有不同的協作嘗試,將來在學界可有更多交流和分享。
21世紀最令教育界擔心的事,就是學童終日沉迷於電子媒體,荒廢學業;現今社會,不論是課本或日常資訊都是通過電子渠道,為了減少或推遲學童上網成癮,應及早讓他們嘗試體驗返璞歸真,閱讀實體書及報紙。
本周節目,香港城市大學郭位校長會介紹比利時的魯汶天主教大學(法語)。這是現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大學,距今已有近60年歷史。於16世紀,許多著名學者在這所天主教大學任教,包括著名的人文學者伊拉斯。
中大經濟學系主任宋錚教授指出,隨着地緣政治局勢愈來愈嚴峻,香港須幫助中國重新融入世界,電子經濟便是一個切入點,而香港也要多培養經濟人才,研究不同問題。
本周節目,香港城市大學郭位校長會介紹比利時的魯汶天主教大學(法語)。這是現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大學,距今已有近六百年歷史。於16世紀,許多著名學者在這所天主教大學任教。
教育局為小學提供了40篇經典詩文名曰「建議篇章」,對教育下一代有什麼影響?當中又反映了多少中華文化的道德底蘊?
走了這麼多學生,香港會否有足夠人才應付將來社會的需要?如此嚴峻的局面,教育局怎能放手讓個別學校自己面對?學校又可以如何面對?教育局提出的「軟着陸」,具體政策內容是什麼?
大學,不應該也不可能瞄準目標模型去塑造學生;而是應該把學生釋放出來,讓他們在浩瀚的大海中游泳,讓他們嘗試,允許他們犯錯,從而鍛煉自己,讓自己在變幻莫測的未來,可以自如地生活。
人們對於事實和故事,不一定詳加分辨,也不一定會細心思考,於是很容易出現基接收到什麼,什麼就是真實的情況。在21世紀的今天,分辨資訊的能力變得更為重要,怎樣才能讓我們的下一代具備這種能力?
學校沒教過怎麼做父母,別人帶孩子的成功經驗,可能有特定的背景:爸媽不用上班、爺爺奶奶幫忙、寶寶是天使、找到好保母……不是每個家,都有這些條件。當「園丁」,需要很多資源和後援。
筆者認為後疫情教育的特質是去中心化和高度個人化,學校將慢慢換變成近似「學習中心」(Learning Hub)的角色,為學生提供資源而不是主導資源分配的平台,令學生可以更容易就個人學習需要獲得教學資源。
自評與外評應是雙結合,才能發揮更大的功效,以建立更強大的自評循環。
本周節目,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會到訪新加坡國立大學。這大學不但為新加坡培育大量領袖和行政人才,也為該國經濟騰飛作出了重要貢獻。它在教學與科研方面都成就卓越,現已成為馳譽全球的頂尖大學。
卓越教學獎也許是一個極大的肯定,但對航海學校的老師而言,學生的成長才是最大的滿足。寄望學生都能明白老師教學的苦心,好好用功,不要辜負老師的努力和期望。
元宇宙可以在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而新興技術的發展可以為在元宇宙教育應用提供各種機會。然而,目前專注於相關領域的研究有限,未來哪些方面值得教育學者研究?
香港大學謝仕榮衛碧堅基金教授(數學)及數學系講座教授莫毅明,剛獲選為陳嘉庚科學獎數理科學獎2022年度得獎者,以表揚其於數學科教及研究的傑出成就。
移民潮導致生源、教師均不足,如何吸引外地學生及教師來港填補空缺?何漢權校長與蔡世鴻校長對談探討師資兩地互認、小班教學、跨區上學等議題。一起聽聽他們的分析。
當學校有清晰的共同目標,全體老師也為之奮鬥,努力各司各法去為學生建造成功的經驗,建立一間充滿關愛及培育學生充滿自信的學校。彼此步伐一致,才能追求成功。
隨着文明、科技的發展,學生多依靠工具來輔助學習,連查找資料和書寫全部依靠電腦,反而讓學生不懂自主思考。學生的求知自學能力正在急降。
科幻往往與科普並肩同行,若能有機地與STEAM配套起來,相信科學學習可以有與公式、實驗、理論不一樣的體驗。
香港防疫措施比全世界緊,一些孩子已形成不良心理,例如事無大小都檢測、無需要也強迫自己洗手等,對小事情容易焦慮,甚至過度恐懼疾病和死亡,失去探索的衝勁。
筆者作為前操守議會主席和多屆成員,一直都見證着守則修訂的工作,對新守則充滿期待。但除了指引,提升教師的師德和喚醒他們的專業良心,才能真正根治問題。
品格看似是抽象的,但透過有系統的理論,可以幫助老師設計品格課程,讓學生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