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遊戲讓大腦更發達
作者:卓王詠詩2023-06-20
透過遊戲可以刺激腦部的發展。希望家長能掌握好玩、開心的遊戲,與孩子一起玩,達到親子身心並用的溝通互動,右腦才會受到刺激,培養出終身受用的靈感、彈性思維、創造性、掌握能力及記憶力等。
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
作者:陳章華2023-06-20
我們只要想一想,不少現實中的事物,原來以往一些科幻電影的情節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了。其中更需要反思和留意的是一些道德問題。
家長教育從社區出發
作者:温志倫2023-06-19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辦好家庭教育,不僅事關孩子健康成長,更事關公共福祉。期待業界共同承擔責任,用心栽種家長教育園地,培育出正向美好的下一代。
第三屆「腹有詩書」總決賽四強對陣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首奪冠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17
第三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總決賽暨頒獎典禮周六(6月17日)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演講廳舉行,聖公會聖彼得小學以620分掄元。
為什麼孩子在家裏不畫畫?
作者:林桂光2023-06-17
學校美育和家庭美育,可以應用的引導形式和策略非常多,也很簡單、很基本,不用擔心條件問題、資源問題;也不用過度發掘所謂最新的材料和技法,只需要「用心」和「經營」。
胡燕青老師主講:從經史子集學哲思,賞語言美學發掘文學趣味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16
我們都在尋找考好中文的捷徑,但世上沒有這樣的捷徑。好消息是我們若早一點行動,要把中文讀好寫好,辦法總是有的,而且那是使人成長和開心的辦法。一起聽聽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前副教授胡燕青分享。(第三部分)
家學、家教、家風
作者:何漢權2023-06-16
在面對風雲變色、社會價值光怪陸離、自由大過天的大潮逐浪裏,家學、家教與家風的維繫,是學童全人成長的定海神針,是壓倉石。
初心·使命·夢想
作者:程介明2023-06-16
教育不僅僅意味着考試、升學、工作,如果我們不能給予孩子獨立理性和創造力、平衡人格與適應性、多元文化和寬容精神,那麼教育便很可能是產次品的生產線──迷茫和膽怯。
嘗試可以找到更好的自己
作者:陳月平2023-06-16
台上那數分鐘的演出或許不是學習的核心,台下與外籍老師和學生的交流,互相對表演或演繹之解說,甚至加上個人對某句、某個動作的看法等,以上才是真正的互動英語時間。
胡燕青老師主講:讀經史子集學思考模式,培養審美開拓思考闊度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15
我們都在尋找考好中文的捷徑,但世上沒有這樣的捷徑。好消息是我們若早一點行動,要把中文讀好寫好,辦法總是有的,而且那是使人成長和開心的辦法。一起聽聽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前副教授胡燕青分享。(第二部分)
科學家與經濟學家的共同書房
作者:高希均2023-06-15
交大居然能結合分散在大陸四地的交大與對岸的新竹交大在美國結合成「五校一家」,令我這個「非交大人」既驚訝又興奮。「漂泊」就是遊蕩在「落地生根」與「落葉歸根」之中,「思源」則不論身在何處,不能「忘本」。
胡燕青老師主講:從經史子集悟文化,培養語言能力 提升個人價值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14
我們都在尋找考好中文的捷徑,但世上沒有這樣的捷徑。好消息是我們若早一點行動,要把中文讀好寫好,辦法總是有的,而且那是使人成長和開心的辦法。一起聽聽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前副教授胡燕青分享。
從生活中學習
作者:教育大同2023-06-14
教育局鼓勵小學利用常識科課堂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就着日常生活問題,設計和擬定有創意的作業,從而增強他們綜合和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以及引發學生對科學和科技的興趣和好奇心。
自由遊戲的一系列好處
作者:卓王詠詩2023-06-14
自由遊戲看似簡單,每天在校、在家玩自由遊戲,可以讓幼兒學習自我調節能力、培養解決問題能力及增強分享和解決衝突能力。
什麼是神經教育?教育神經科學如何影響課堂學習?
作者:馮穎匡2023-06-14
我們處理外部刺激的方式的變化也發生在個人層面上,因為每個人都會以某種方式和自己的節奏做出反應,而這在課堂上會產生很大的不同。很難應用統一的教學方法,並期望全班都能在期末考試中取得成功。
揭示精神病病因 運用情緒管理 打造正向家庭教育──曾繁光醫生專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13
為了贏在起跑線,許多家長忽略了家庭教育也可能導致孩子罹患某些精神或情緒病。研究指出,用較苛刻的方法教育小孩,反而可能會讓他們有較高機會患上精神或情緒疾病。
感謝卡與ChatGPT
作者:梁鳳兒2023-06-13
ChatGPT的出現,只是未來不斷湧現更新更強科技或平台的一個例子。老師需要抱着開放的態度接受變化,與時並進地努力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最重要是必須保留為人師表的風範,相信老師是不會被取替的。
也談學校改革:思維改變,有需要嗎?
作者:鄒秉恩2023-06-11
兩方都取得正面預計成效的學校為數不多,但有,只要學校領導人和校內分層領導都能緊跟世界教育趨勢與最新教育思維帶領學校改進,學校的改進成效是可期的。
第三屆「腹有詩書」準決賽 英華小學、東華三院羅裕積小學、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及樂善堂梁銶琚學校晉級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10
第三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進入準決賽階段,6月10日假香港大學莊月明文化中心舉行,最終由英華小學、東華三院羅裕積小學、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及樂善堂梁銶琚學校成功晉級。
楊孫西:創業之路如何邁向成功?「珠」聯璧合攜手傳承茶文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10
香港珠海學院成立75周年,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是著名校友之一,第二集《智珠驪探》繼續請來楊博士漫談他的個人奮鬥史,以及如何發揚中國的茶文化。
從「學習空間」說起
作者:程介明2023-06-09
「學習空間」塑造的是物質的空間,關鍵卻是人的空間、學習的空間。也是生活的空間、生命的空間。
再談《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
作者:蔡世鴻2023-06-09
為了孩童,讓我們先走出來承擔這個責任,保障我們的下一代!請大家不要猶豫,應做的事便放心去做吧!
楊孫西:與香港珠海學院有何淵源?如何聯手「珠海」推廣茶文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6-08
香港珠海學院成立75周年,希冀透過「智珠驪探」系列活動,引領大家探尋學院的珍貴故事。今特別邀請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擔任首集嘉賓,暢談他與香港珠海學院的點滴往事。
嶺大與城大合辦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論壇2023 探索高端研究及人工智能的應用
作者:編輯精選2023-06-08
嶺南大學商學院與香港城市大學數據科學學院於5月30日至31日首次攜手合辦「數據科學與人工智能論壇 2023」。論壇旨在探討近期數據科學和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和應用中的最新和有趣的問題。
成長路上,沒有永遠的懷才不遇──專訪第一太平戴維斯董事總經理及投資部主管袁志光
作者:林泳施2023-06-08
袁志光認為雖然家境較優渥的孩子或許有較多教育機會,或更容易接收資訊。但現今互聯網發達,資訊接收已沒有差別,基層家庭反而可以得到很多鍛鍊學習的機會。
以素養與概念為本,設計面向AI時代的課程
作者:洪昭隆2023-06-08
學生需要具備各種核心素養,因為他們所面對的將來的社會充滿了各種變動。他們面對包括在科技快速並持續地進步情況下,人們不只是需要熟練地使用,也得適應這些科技。
三十而立
作者:馮文正2023-06-08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真是大智慧。30歲,才是開始呀!難怪有外國學者說,30歲以上的機構,可以說是長壽的了。這令我再深思,教育統籌委員會,在30歲至40歲之間,為本港教育界做了什麼?
善用一筆過津貼 推動校本家長教育
作者:卓王詠詩2023-06-07
透過有系統及主題式的家長教育課程,可以發展校本家長教育資源,並建立正向家長教育的文化。
未來的技能 ‧創意
作者:何劍輝2023-06-07
他覺得AI是我們人類智能的延續,可以幫忙證明很多數學上的問題,我們收集了很多不同的資料,這些數據我們人腦可能不夠大容納它們,AI可以,但這些資料基本上是人類搜集得來的。
花落誰家
作者:陳家偉2023-06-06
每年小一派位之後,不代表塵埃落定,有些家長還是力求最好,被派首選、次選、三選的91%的家長仍會抱「人望高處」的心態,「不妨一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