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第四屆腹有詩書比賽舉行復活賽 4校成功出線躋身準決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01
第四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6月1日(周六)假九龍總商會進行復活賽,最終聖公會聖彼得小學、東莞同鄉會方樹泉學校、聖方濟各英文小學、路德會聖馬太學校(秀茂坪)隊伍躋身準決賽。
價值觀不能「教」只能感染
作者:徐俊祥2024-06-01
真正的教育不是在「教」書,而是以自身的真誠與教學能量來感染學生,讓每個學生深深感受到前線教師的教學魅力。
企業打本、度身量製 THEi高科院推新課程 谷音樂管理、智能製造等未來產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31
THEi高科院校長劉建德5月30日宣布,將聯同QS世界50大學府、澳洲昆士蘭大學首推2+2土木工程雙學位計劃,並成為首家自資院校獲得企業資助數百萬,打造音樂科技及管理、智能製造兩個嶄新的學士學位課程。
教學:手段?目的?
作者:程介明2024-05-31
一棵樹的成長與茂盛,不是從枝葉和花果開始;而是從樹苗的灌溉開始,但是那時候看不到未來的開花結果,也無法指揮枝葉向哪個方向發展。在學校裏學習,不管是數學還是語文,不就是在培育樹苗,在做灌溉工夫?
大學教育的向善不息
作者:何漢權2024-05-31
賓夕法尼亞大學在100年後,向中國的建築大師林徽因補頒學位,為大學尊重知識,尋求智慧,能帶領社會善良價值,立下榜樣。
盼望他能在正向氛圍中成長
作者:翁美茵2024-05-31
小孩子在成長時,父母有責任用尊重和正面的態度教育他們,讓子女在心生理都能得到健康的成長。
理大中華文化節「青出於藍──絲綢之路染纈走進香港作品展」隆重揭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30
理大中華文化節「青出於藍──絲綢之路染纈走進香港作品展」即日起至6月12日透過展覽、系列講座、工作坊及展覽導賞,重現中國古代紡織及染色技藝的卓越成就,展現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
港大副校長增至9人 王于漸、宮鵬調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30
香港大學「學苑新聞」指校委會當日通過8項暫任副校長任命安排;其中,此前的暫任首席副校長王于漸則改為暫任副校長(大學拓展),變相「降職」。是次任命人選並非由校長推薦,有違慣例,校長張翔於會上表示震驚。
改變孩子以流水賬式的記事方法:直覺思維
作者:梁振威2024-05-29
從學習心理學的角度看,直覺思維是一種快速、直觀的判斷,它通常是在沒有意識思考的情況下進行。然而,筆者認為基礎教育的首要任務應要是教會學生思考模式才能改變學生的記事方法。
澳門大學宋永華校長:SERVE模型怎樣推動教研創新? 中央政策如何幫助澳大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8
第二屆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在沙田舉行。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教授與我們分享,該校的SERVE模型怎樣推動教研創新?中央政策如何幫助澳大發展?
健康起動!校長們的健步足球隊
作者:林泳施2024-05-28
作為教育工作者,實在需要時刻關注自身的身心健康,齊來起動,保持活力,以緊隨學生的步伐,追上他們成長的身影,才可留意到他們的實際需要和面對的挑戰!
童話外的女性故事
作者:陳晴2024-05-28
母乳是生命之源,母乳餵哺是自然之愛。願每位授乳母親都能得到足夠的支持,守護孩子健康成長,共同享受生命的奇妙旅程。
香港的數學建模教育
作者:吳家豪2024-05-28
數學建模在中國內地已見成效,若我們能借鑑內地的經驗,結合自身的教育特色,推動數學建模教育的全面發展,必將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產生深遠影響。
疫情後遺症:勿忘社交潛規則或環境規則
作者:吳文軒2024-05-27
疫情打斷了社會規則的「傳承」, 導致學生無意識地忽略了很多過去被認為重要的社交潛規則或環境規則。對於一些成年人來說,這些學生便顯得欠缺禮貌,實情他們真的不知道自己犯了哪些非成文規則。
第四屆腹有詩書比賽 第二回合第三天賽事圓滿結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5
第四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5月25日(周六)假九龍總商會進行第二回合第三輪賽事,最終梨木樹天主教小學、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第二校、培僑書院、聖公會奉基千禧小學隊伍躋身準決賽。
香港大學申作軍副校長:大灣區跟上了矽谷創科水平嗎? 大學聯盟怎樣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5
第二屆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在沙田舉行。香港大學副校長(研究)申作軍教授與我們分享,大灣區跟上了矽谷的創科水平了嗎? 大學聯盟怎樣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嶺南大學秦泗釗校長:人工智能怎樣衝擊高等教育系統? 如何融合科技與人文教育 令大學更上一層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4
第二屆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在沙田舉行。嶺南大學校長秦泗釗教授與我們分享,人工智能怎樣衝擊高等教育系統?如何融合科技與人文教育令大學更上一層樓?
李振聲副校長:香港城市大學怎樣全方位培養創科人才? 如何為博士生提供更多出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4
第二屆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在沙田舉行。香港城市大學首席及常務副校長李振聲教授與我們分享,香港城市大學怎樣全方位培養創科人才? 如何為博士生提供更多出路?
嶺大宣布新任命 陳志民10月出任副校長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24
陳志民現為科大協理副校長(規劃及統籌),將於今年10月出任嶺大副校長(行政),將直接監督3個行政部門的運作。
想過嗎:分數是什麼?
作者:程介明2024-05-24
對於講究分數的測評慣性,固然難以逆流而上。但是在順從之餘,完全可以在分數以外,在其他方面努力尋求突破。香港學校的創新,不少都在這個方向。
學校日常二三事之二
作者:劉鴻輝2024-05-24
全港中小學過千數,每所學校天天都有不計其數的大小事,以下的例子有沒有以訛傳訛、以偏概全?是不是主人翁無病呻吟?會不會看到類似經歷的影子?
為何要全力推動香港高等教育產業化?
作者:鄧家豪2024-05-23
高等教育機構不僅履行其教育和社會職責,還是重要的經濟實體。因此,投資高等教育不僅是教育政策,更是有深遠戰略價值的經濟政策,對香港和國家的繁榮至關重要。
武漢學習團事件有感
作者:鄧兆鴻2024-05-23
從武漢學習團事件看,最大受害的是學校,事件令學校深度困擾,既要成立調查委員會,亦要向學生分析、向家長匯報,要安定教職員情緒,亦要重整學校聲譽。有幸的是,事件促使學校團結一致,師生同心,面對挫折而堅持。
邵逸夫獎名單出爐 共4位得主 均在美國任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2
2024年度「邵逸夫獎」獲獎名單出爐,邵逸夫獎基金會於5月21日(周二)公布第21屆邵逸夫獎得獎者。今屆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分別平均頒予兩位科學家)及數學科學3個獎項,合共4位科學家獲頒獎項。
耀中幼教學院校長袁海球:幼教發展大趨勢是什麼?成為幼教需具備哪些條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2
耀中幼教學院是唯一一所專注致力於培養未來幼兒教育工作者的高等院校。校長袁海球教授在訪問中坦言,學院克服了內外雙重挑戰,將以科學、創新的方式培養幼教人才,做好準備。
我們的法蘭西歲月
作者:陳奕偉2024-05-22
從鄧小平及周恩來身上,我們看到了學貫中西於民族復興的重要性,辯證統一在他們的身上得到了最大的體現,當然也直接地影響着我們每一個活在一國兩制中的香港人。
大灣區研究產出大增 產學研合作激發新質生產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1
大灣區作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區內的活躍研究人員數目在2018至2022年,5年間幾乎翻了一倍,複合年均增長率達19%。
恒生大學辦一日長者大學生體驗 讓「老友記」感受校園氣息
作者:編輯精選2024-05-21
香港恒生大學舉辦長者大學生體驗日,由擔任「組爸組媽」的恒生大學學生,帶領一眾化身「組仔組女」的老友記度過一天大學生活。
金李副校長:南方科技大學怎樣擔當中國教育改革先峰? 在深圳搞創科有什麼好處? 新質生產力有哪三大要素?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5-21
第二屆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在沙田舉行。南方科技大學金李副校長與我們分享,南方科技大學怎樣擔當中國教育改革先峰? 在深圳搞創枓有什麼好處? 新質生產力有哪三大要素?
與日本幼教大學生及幼教老師暢談日本幼教現況
作者:余錦明2024-05-20
筆者對日本幼師的專業精神深感欣賞,並希望與她們攜手合作,提供不同的教育理念及更優良的教學配套,為日本的孩子提供更佳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