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 Tech 300」是由香港城市大學(城大)舉辦的一項大型創新創業計劃,以「創科無限 引領未來」為主題,藉此協助有志創業的城大學生、校友、科研人員,以及其他人士成立初創公司,開展創業之旅。
有機會來到這所著名的廣西中醫藥大學進行研學交流,是一個十分難得的學習機會。感謝不同部門和中國教育交流(香港)中心締造這個「遊學神州」的機會予本校師生。
香港高等教育在國家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是香港的主要競爭力之一。除了教育質素和國際化水平,在配合新時代需要推動高教創新變革上,香港也應走在前頭,為國家高教發展探索更多新方向、新模式。
不久前,教育評議會舉辦教育沙龍,該會教育硏究小組委員陳茂釗博士講解數智時代學生評價系統的轉變,由此引起對學習成效評估的反思,以及對本地教育界的挑戰。
實踐芬蘭教育中,筆者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是教師的熱誠、持續的研究與反思,以及有效的教師發展,而過程中要考慮到跨文化的差異及本地化的策略。
金耀基教授從來無意當中大校長,訪問中他重提箇中原因。他自言對中大有感情,卻很清楚自己無意做校長,因為在當年,中大只有校長一職是行政全職,是脫離教學與研究的。
我們期望更多學校能發揮各自所長成為友善社區學校,增加學生接觸社區的機會,也讓社區人士增加對學校的認識,做到「學校即社區」。
21世紀及後的世代,教師更需要關注學生的精神需求和個性化發展,天生我才必有用,教師不是訓練考試機器,而是要把每個孩子的亮點發掘出來,讓他們成為真正的自己。
要有效應對氣候危機,不僅僅需要國家層面的推動改善,更需要社會各方的認同,自發地行動。
中國要發展為教育強國,英文學習的位置需要正視,不能因為國家安全的考慮,就索性減少學習英文的時間。
最新U.S.News最佳大學排名公布,中大排名全港第一,其次是港大,本地大學還有香港理工大學(第67位)、香港城市大學(第79位)打入全球最佳大學排名百強,香港科技大學則躋身105強。
嶺南大學(嶺大)與合生教育慈善基金簽署捐贈協議,獲得一億港元捐款支持。簽約儀式於6月17日舉行,嶺大校長秦泗釗教授與合生教育理事湯濤院士代表簽署協議,捐款將用於成立大學發展基金。
透過英國學校的示例,參加遊學團的準教師能思考如何應用當地優良的元素,融入香港的教學環境,更有助塑造教學理念,將來投入於價值觀教育。
戴校長對建設教育強國的思考,其實也適合思考香港本地的教育發展,尤其是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重視和持續教育方面。隨着人口高齡化的趨勢持續,終身學習的需求只會不斷增加,建立具認受性的學歷認證體系正是時候。
第四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總決賽暨頒獎典禮上,英華小學以580分第三度奪冠,聖彼得小學以500分勇奪亞軍,拔萃女小學以430分獲取季軍,奉基千禧小學以340分榮獲殿軍。
儘管存在根本缺陷,大學排名現象在20年內不斷發展,成為全球高等教育中最強大的單一力量。排名已經成為一門大生意。
中國女子姜萍是中等專業學校學生,在國際數學競賽的出色表現,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討論。從中折射了中國教育體系中的制度性問題,而突顯了教師發掘和培養人才的重要性。
當年北大教育的工作,其實通識科與公社科的老師才是承繼者,以此想法,這群老師與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同在,或許能重新找回教育的初心和動力。
國際學術網站Research.com 2024年度全球學者排名,評選的26個學科,香港大學有12位學者晉身各領域前100名優秀科學家之列。
6月14日(周五)粵港澳同一堂課·愛國主義教育(幼稚園)交流研討活動在佛山市舉行,粵港澳三地學前教育工作者同台交流,如何以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為載體,促進幼兒愛國情懷萌芽的實踐經驗。
近年香港處理教師失德問題,教育局一直按既定程序辦事,已嚴肅跟進若干涉嫌違反專業操守的個案。嚴懲相對教育,甚或防患於未然的預防措施,那一個策略最為有效?
研究發現教師幸福感是最能預測他們離職的機會率。因此,教師與其工作環境之間的匹配(即個人與組織的契合度)最有力地預測教師流動意向。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重申,香港大學的管治架構一直行之有效,但她指出,港大的領導層是很重要的,團隊每一個人的配合、合作也很重要。
其實更重要的是要看:誰作出令高層不悅或擔心的行動愈多,誰就會愈被動。換言之,不是看自己做對或做好了多少事?而是看對手做錯了多少事?是耶非耶?天曉得!
相信此次風波的有關人士和管治者,若能緊守《易經》解決紛爭的法則,應能盡力減低其負面影響,順利解決,否則後果堪虞。誠心希望這次風波能夠盡快平息!
城寨本身似是香港百餘年來的歷史影照,學校不妨借用電影的鋒頭,向學生講解城寨的前世今生和回歸前清拆的事情,可以成為一堂充實的國民教育課!
第四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6月15日(周六)假香港大學黃麗松講堂舉行準決賽。
港大校政風波發生後,校長張翔及校委會主席王沛詩首次一同出席港大活動,從港大發放的大合照可見,張翔與王沛詩站在一起合照,王沛詩面露笑容,張翔則比較嚴肅。
教育必須有大量的民間資源,教育機構的籌款往何處去?從四川大學的例子,也可以看到未來的端倪。
翻開本地高校發展史,從來無出現過校董會/校委會與校長勢成水火的內鬥。政府介入了解事件,應一併調查到底是大學組織體制出了問題,還是個別主事人出了問題?大學與校委會之間的權責分配,是否應來一次徹底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