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

發展教育產業一箭雙雕
作者:曹啟樂2023-05-16
發展教育產業,設立中學生簽證制度,有計劃地引進境外學生,一方面可應對生源不足情況,提升中學及大學的學生素質;另一方面也能夠為本港社會人才不足提供解決方案。
有為者亦若是
作者:陳月平2023-05-04
「起步點」是過去的成績,將來由自己去書寫,任何人都可以有驕人的成績,你們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唯一要堅持的是努力。
中港教育機構合辦講座 400中港教師參與 分享法治教育心法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01
香港華夏教育機構、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周六(4月29日)主辦粵港「同上一堂課──國家安全的課堂實踐(中學篇)」活動,逾400位中學教師和內地訪港專家教師出席。
「一帶一路.與我何干」比賽完滿結束 陳智思勉勵青年認識大灣區
作者:編輯精選2023-04-29
2023年「一帶一路.與我何干」綜合能力比賽及頒奬典禮4月22日假座香港城市大學成功舉辦,今年參加學校數字破了歷屆記錄。
大灣區之旅
作者:梁鳳兒2023-04-28
是次大灣區之旅是滿載而歸,亦將是我與學生進一步認識大灣區的起點。
家校合作的啟示:是引入資源還是製造矛盾?如何打破家校溝通障礙?
作者:鄒秉恩2023-04-27
溝通不在乎形式,只要家校雙方對教導孩子成長的目標一致,中間存有真誠的信任、尊重和願意換位思維,解決辦法永遠是比困難和問題多。
從音樂比賽節目到評課方法
作者:陳章華2023-04-25
近來無論中外電視台都舉辦了不少音樂比賽節目,我也曾收看過一些,留意的除了各位參賽者的歌藝外,我還特意留意評判怎樣給評語。因為我覺得這在評論教學上也能應用得到。
青少年國史教育計劃 於香港故宮舉行「古韻今soeng」大型匯展
作者:編輯精選2023-04-24
「明日棟樑:青少年國史教育計劃」今年進入第三階段,特於4月20日至4月22日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古韻今soeng」之大型分享及公眾推廣匯展,分享同學的學習成果及心得。
學校日常二三事
作者:劉鴻輝2023-04-13
過去我教中學時,常常疑惑已十多歲的青少年,為何思想、行為與我們印象中的「成熟」相距甚遠?直至我在小學任教後,才體會到箇中原委。
集科技及企業家精神的F1 in Schools比賽
作者:李立中2023-04-13
香港的主辦機構正計劃將F1 in Schools活動在學界恆常化,讓更多學校可以參與,更希望可以與學校常規課程結合。期待!
堅持傳統中文教學的培正中學 為何能培養出多位諾貝爾獎等級頂尖學者?怎樣的學風塑造出緊密的校友、融洽的師生關係?──郭位教授與香港培正中學何力高校長對話
作者:編輯精選2023-04-11
本周節目,香港城市大學郭位校長將訪問香港培正中學。這所中學已有逾百年歷史,先後培育了多位傑出學者。培正中學重視母語教學,秉承「至善至正」的校訓,為香港培育了無數優秀的年輕人。
一位失明的教師
作者:翁港成2023-04-11
2022年9月,我校聘請了一位完全失明的英文教師,不少人得悉這事後都問我這位老師具有何等特質,經過半年的合作,我校認為這位失明教師對學生以至老師皆有正面影響。
聖保羅書院170周年展覽 施俊輝親臨中環街市揭幕
作者:編輯精選2023-04-08
名校聖保羅書院創校170年,繼早前舉辦了一系列校慶慶祝活動,4月8日(周六)於中環街市舉辦「城中先驅.啟迪後賢」校慶展覽,即日起至4月16日,展示書院過去到現在為香港作育英才的努力。
Reading Week對心靈的滋潤
作者:編輯精選2023-04-08
年紀愈大,閱讀的時間愈少,近年更是手機不離手, 因為太方便了,所有的資訊都可以在手機找到……很難有像幾十年前,沒有手機的時代,我們會找一本書,安靜地坐下來,沉醉在閱讀的樂趣裏。
李子建教授:說好香港教育故事:「專業分享‧杏壇閃亮」教育薈萃2023後記
作者:編輯精選2023-04-07
當下,大專和科研機構又可透過與學校夥伴協作的模式,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開展理論與實踐兼備的教育創新,造福學界,造福莘莘學子。
把學童的時間還給學童
作者:林泳施2023-04-07
在重新開展的常規校園生活的同時,或許也是一個契機,讓家長或教育工作者重新去審視學童,在這種密麻和急促的學習生活中承受了幾多不必要的壓力?
在ChatGPT世代中培養評鑑能力與工藝精神
作者:洪昭隆2023-04-06
面對無可逆轉的人工智能趨勢,未來教育應該積極地提倡工藝精神。如何製造一片培養工藝精神的土壤?筆者在此提出教育工作者需要注意3個「I」。
入界宜緩:如何實踐教育創新?
作者:吳家豪2023-04-06
在教育創新的過程中,筆者深感圍棋中「入界宜緩」之精義。當初剛剛涉獵這個新領域,往往會樂觀估計自己的能力和時間,期望一步到位地解決所有問題。然而,教育創新的道路豈只一個問題?
探本溯源:探討老師要面對的「學會」
作者:梁振威2023-04-04
筆者深信,香港的老師均是有學養有使命感的老師,但要成為學優徳勳的老師,還得要學會建立教師的尊嚴,學會如何才具國格以當世範。
曹啓樂校長x陳狄安校長:香港直資與私立學校有什麼優勢?如何面對整體收生不足的挑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4-03
香港直資與私立學校有什麼優勢?今集《冷思熱話》曹啓樂校長與陳狄安校長大談不同學校的優勢,以及如何面對整體收生不足的挑戰,一起聽聽!
姊妹學校計劃經驗談
作者:陳玉燕2023-04-03
教育局姊妹學校計劃計劃推行至今,本港學校不少已與內地學校完成締結,然成效如何,有待探討。筆者認為締結姊妹學校是一個提升學校素質、推動學校發展的良方,但要發揮成效,需要適切的策略配合。
私立中學:國際課程與不同背景學生 為孩子提供另一個選擇
作者:曹啟樂2023-03-28
私營系統和公營系統的學校作出良性競爭,能促使教育素質進一步提升。近年香港出生率、學生人數不斷下降,政府應該加強力度,為業界開拓海內外生源,優秀人才來港工作,子女也可以接受較高水平的教育。
尹淑芬校長x梁恩能主任x紀煒昌老師:新時代學校管理層將面對什麼挑戰? 新力軍有什麼新教學觀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27
新時代學校管理層將面對什麼挑戰?今集《冷思熱話》尹淑芬校長、梁恩能主任、紀煒昌老師一起大談作為教育界新力軍有什麼感想、如何面對新挑戰。一起聽聽!
學校透過知識管理累積學校組織知識
作者:朱啟榮2023-03-27
為了獲得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學校或教育機構的管理人員需要檢視學校成員已有知識,關注現有知識的重要性並有效地使用它,亦需要探索仍欠缺或不足哪些知識。這正是學校的「知識審計」過程。
中學校長推行舞台劇好處多
作者:楊興安2023-03-25
在參與戲劇活動中,精神活潑及心情愉快;而所學得的,絕不比從書本中少,對於知人處事,極可能比書本還多。
共鳴感
作者:何漢權2023-03-23
在國民教育加油站內,添的是什麼?才能將國民心繫家國的情懷,能有溫度,能與民族與國家的前路,同負一軛,休戚與共,同一目標,奮發向前?
戴與除口罩的疑惑
作者:彭智華2023-03-23
解除口罩令後,正好是鍛鍊社會大眾包容接納的能力有多高!不過這種情況也剛好讓大家學習互相理解和包容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不論是否佩戴口罩都是合法和合情理的,但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自己及別人的選擇呢?
疫情後提問技巧的復修
作者:李美嫦2023-03-23
疫情後, 口罩除下,全天上課復常,課時也相對增加了,但師生、生生之間的「你問我答」、「自問自答」的互動環節卻施行不易。
東華三院郭一葦中學勇奪旅遊業專題研究賽冠軍
作者:編輯精選2023-03-22
教育局及香港旅遊發展局在今年2月舉行「香港旅遊業學生峰會2022/23」專題研習比賽,鼓勵中學生運用創新思維,為旅遊業注入新動力。東華三院郭一葦中學憑着懷舊主題酒店住宿體驗,奪得酒店推廣組冠軍。
家長的希望
作者:梁鳳兒2023-03-20
透過家長教育可幫助家長與時並進,尤其是老師一同參與講座、工作坊、活動,會有效調節家長對學生及學校的期望,減少日後可能遇到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