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

何漢權校長x黃晶榕校長:國家教育政策促進大灣區人才交流 香港教師北上發展空間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04
大灣區辦學會否影響香港收生?今集《冷思熱話》請來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校長以及香港創知中學的黃晶榕校長分享,香港教師如何配合國家教育政策,一展所長。
把香港教育建構成大灣區亮點
作者:黃冬柏2022-01-04
只要善加應用和規劃,香港絕對有能力成為高等學府的領頭羊;只要政策加以配合讓內地一級科研教授往來訪問,加上香港享有的「一國兩制」優勢,香港穩操勝券。
淺談嶺南文化與人文灣區
作者:劉煦元2021-12-31
塑造灣區人文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共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保護文化遺產,宣揚人文灣區的世界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具嶺南文化的粵劇、龍舟、武術、醒獅等活動,均應予以彰顯。
數碼智商和素養
作者:麥嘉晉2021-12-30
近年世界各地尤其是先進地區對整體「數碼智商」的發展愈見關注,他們開始研究及推動數碼智商的認知和應有素養,冀新一代能夠運用知識技能,並輔以正確的態度與價值觀使用不同媒體。
教學語言政策失敗誰之過
作者:黃家樑2021-12-29
英語教學是「高人一等」形象進一步深入民心,開設中文班屬學校「失敗」的象徵也甚囂塵上,母語教育被徹底「污名化」,淪為次等教育的代名詞。
何漢權校長x黃晶榕校長:香港中學生赴內地升學有什麼好處?中國大學有什麼吸引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24
香港與內地關係日益緊密,前往大灣區的中學生愈來愈多。今集《冷思熱話》有資深教育工作者何漢權校長與黃晶榕校長對談,探討中國大學有什麼過人之處,比本地升學又有什麼不同?
健康的「勤勞」價值觀
作者:吳文軒2021-12-24
人生有不同階段,勤勞不可盲目,需要考慮各階段當下自身的不足和發展需要,以恰當定出投入勤勞的程度,做到身心平衡的效果。
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 屈原25608票膺「票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23
邱國光分析,今次逾300間學校的踴躍參與,或者與香港社會對國史教育日漸重視,中國歷史人物故事具有吸引性與強烈的聯繫感,以及這些故事滲透着多元價值,能夠緊扣時代有關。
價值觀教育應加入「快樂教育」
作者:梁振威2021-12-22
我們必須讓學生對「快樂」有正確的認識與價值觀。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快樂教育,建構同學對「快樂」正向的價值觀。
青出於藍
作者:何漢權2021-12-21
三位青史家得獎者,言簡意賅,娓娓道來,青燈習史,果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3名中學生獲頒青年史學家獎 傳承國史研究精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20
「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及「全港中學中國歷史研習獎勵」計劃周六(12月18日)假香港大學黃麗松講堂舉辦頒獎禮,嘉許一眾求真、求實地研習國史的年青人。
生源不足的幾個「這不是」
作者:黃冬柏2021-12-20
生源不足就提出縮班殺校,是個短視的資源運用的想法。回望檢視過去本港教育投入與產出的關係,仍有很大的優化空間。
學與教博覽匯聚兩岸人才 詰問未來學校的創新教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19
受疫情與人工智能洗禮下的教育界,老師如何掌握科技的知識與運用?混合式學習會否成為未來學校的常態?學生如何才能擁有21世紀需要的創新思維、品德與心靈健康?學與教博覽今年的展覽趨勢或可見一斑。
任志剛、曾鈺成名校友開金口 參與母校跨代大合唱慈善募款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17
聖保羅書院今年慶祝170周年校慶。12月14日晚舉行聖保羅書院同學會合唱團籌款音樂會,不少城中名人出席。
李子建教授:重新思考教育的未來
作者:編輯精選2021-12-17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近發布一份研究報告,提出將環境教育納入所有學校課程是迫切的事情,人類須重新學習與受創的地球互相連結,忘記導致生物多樣化損失和氣候變暖的傲慢。
倫雅文老師X程志森老師:孩子閱讀偏食怎麼辦?父母如何因材施教?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17
資深中小學圖書館主任倫雅文老師及程志森老師繼續於《冷思熱話》對談,提出孩子閱讀也可能偏食。家長應該如何分析孩子有沒有偏食習慣?那是壞事還是好事?當中有三個真相必須知。一起看看兩位老師的分析!
內地國際學校步入寒冬?
作者:曹啟樂2021-12-17
中國教育部2021年3月向包括雙語私立學校在內的學校發出指示,必須安排中國學生接受「全國統一的必修課程」。其實這種加強規管的措施,是針對過往10多年以來外國教育機構在內地開辦學校的失序現象。
大灣區機遇的鑰匙
作者:邱國光2021-12-15
年輕人對大灣區發展仍裹足不前、欠缺信心,不是在理性上的不認識,而是欠缺一種感情。國民教育的根本在國史教育。同理,要打開大灣區發展的大門,歷史正是一條恰當的鑰匙。
學校教育要牢記國家公祭日
作者:何漢權2021-12-14
每年的「國家公祭日」,全港學校師生都必須重視,這是很具教育意義的情意教育,是愛校愛家愛國愛民族的教育,不能拖拉含糊,顧左右而言他。
由森林學校、生活技能學習,到生活價值教育
作者:侯傑泰2021-12-14
學生寧花費巨額會費參加健身班,但在家從不洗碗掃地,家中地上廢紙也與他無干,懶得撿起。我們要改變的是學生對生活價值及意義的認識。
「S.T.E.M.導向」的科普美術教育規劃
作者:林桂光2021-12-11
然而,在科技融合的規劃上,各地目前比較普遍採用的STEM教育及創客教育,包括本地的情況,都有出現「技術主導」、「硬件為本」的偏差。
166政商機構共聚一堂 提供基層高中生假期職場體驗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10
青少年發展企業聯盟(CDIA)將於寒假安排約30名基層高中學生,參加「Y-WE我才有用青少年工作體驗計劃」,按其興趣和潛能,安排他們走出課堂到不同職場進行工作體驗,為期一周至兩個月,裝備職場軟實力。
平凡的多元學習節,一班不平凡的學生
作者:楊佩珊2021-12-10
學校為着想豐盛學生在疫情下的校園生活,特意定期安排了一節多元學習節,希望幫助同學成長和讓同學們留一點校園的回憶。
公德與社會發展
作者:鄧兆鴻2021-12-09
古人好獨善其身,但今天的社會,是靠社會上每個人所盡的每一分力,才能順利發展。一個人若不肯為社會的發展盡力,他便是社會的寄生蟲。
彭泓基:如何得英才而教? 教師怎樣與時並進?中國文化的教育理念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08
教育的基本理念應該是什麼?中華智慧管理學院院長彭泓基教授繼續引用中華智慧為大家剖析,中國文化的基本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如何與時並進,才能培育英才。一起聽聽彭教授分享。
心懷熱愛就是當打之年
作者:何漢權2021-12-07
今天的各個世界級國家運動員,現場現身說法,靜態語言中,讓與會的觀眾在思考上、在感受上都是充滿激情與動感的,啟發很多,可以說,是非常難得的價值教育課。
倫雅文老師X程志森老師:如何培養中小學生從閱讀中認識世界?怎樣陪伴子女看書 培養品德價值?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07
今集「冷思熱話」請來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倫雅文老師與程志森老師,大談如何培養中小學生的閱讀習慣,從中認識不同知識。另外,家長在家中又如何透過陪伴子女看書,培養他們的品德價值?
生命無價,與孩子一起創造快樂的童年
作者:鄒秉恩2021-12-07
價值觀教育的成敗關鍵在於是否能做到全社會總動員,而家庭教育、公眾教育與及社會風氣的樹立,都同樣重要。
王良和:余光中眼中的香港 從「姑且叫它做家吧」到「當然的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06
王良和博士以幽默風趣的口吻為一眾莘莘學子介紹已故著名詩人余光中教授在香港時期的新詩,深入淺出說明他對香港的山水情感,揭開2021-2023學年「攝・寫・文人」系列活動的序幕。
黃冬柏校長X黃智華校長:小學升中 學生怎樣物色心儀學校?家長如何與子女溝通 了解其性向發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06
今集「冷思熱話」邀請到即將退休的黃冬柏校長分享,他一生從事教師生涯,並且提出對學生升學及未來發展的一些建議。同樣作為校長的黃智華亦分享對現在教學環境的看法。另外,他們又如何看待家長與子女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