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距離任務」是指由家長以好奇的態度向孩子發出提問並鼓勵孩子回答,孩子們可能很容易就回答到,但當他們表示有困難時, 家長可以調教一下提問的字眼、具體的程度、甚至提問的語氣。
混齡組別教育模式對兒童發展帶來多方面的好處,包括培養兒童的主動性及領導才能,讓學生明白個人的獨特性,讓學生培養合作精神,建立自信心和發展創意及解難的個人特質。
最怕的是,當子女願意受教時,我們因忙碌而不願花時間去教,或他們願意學多一點,老師卻看輕其潛能,以為不是時候去教,結果拖慢學習進度。
過去多個月,香港雖然只有幾宗病例,但學校仍未完全開放,孩子即使上體育課都要戴口罩,口罩令和4人限聚令等措施仍未放寬。過度的防疫措施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和發展,特別是對低下階層。
家長不要誤會免卻子女做家務便會有較理想的學習成果,反而因為在家中有勞而獲,才會培養出孩子的責任感及歸屬感。
透過講述故事,孩子們一下子就明白了「和而不同」這個道理,學會了尊重別人,從小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推廣至促進社會的和諧。
面對現今教學評估缺乏時間進行,我們更應重新發問:到底我們做評估是為了什麼?為評估而評估?還是真正為了改進學生的發展而做?
教師作為教育工作的推行者,個人的道德修養更應是眾人的楷模。他們對教學的投入,對學生愛護、尊重,能因應學生的獨特性提供支援,能發掘學生的潛能並加以栽培,應該是教師對教育的初心,應該是教師德行的表現。
我們現在提倡的愛國教育必須建基在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上,繼往才能開來。縱觀每一個偉大的民族的亮點都在於擁有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在風平浪靜之時,看不出什麼分別,若遇國難或挑戰的時候,就是拼家底的時候。
回看從初任教到現今學與教評估的發展,可以看到不論是在觀念還是在具體的評估方法上,都經歷了重大的轉變。
教育專業聯盟今天(9月16日)公布教育界意見調查,大比數受訪教師認為,政府最應該優先處理簡化學校行政程序,釋放學校的教學空間和時間,讓教師更有效照顧學生。
教聯會推動的「教育工作者工會」周日(9月12日)宣布成立。教育工作者工會主席黃建豪表示,工會旨在幫助教育同工發聲和爭取權益,沒有打算代替任何團體,與教聯會有明確分工。
教協周六(9月11日)下午召開特別會員代表大會,大比數通過解散教協。另外,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推動成立的「香港教育工作者工會」將於周日(12日)宣布成立。
教育專業聯盟所有參選人已獲資審會通過成為法定候選人,聯盟周日(8月29日)召開記者會,對中、小、特殊教育、幼稚園教育關注的議題提出建議,又提出選擇立法會議員或行政長官的條件。
在疫苗接種率仍然不算高的情況之下,香港疫情反彈的機會並不是零,到時我希望特區政府在考慮停課令時,可以衡量全民抗疫和學生學習之間的取捨。
澳洲幼兒教育行業長期面臨人手短缺的問題,就業前景理想。對有意移民當地的香港人來說, 即使沒有教師經驗,亦有入行的機會。
為何在孩子年紀這麼小的時候,便需要有環境教育呢?現在看來,這對於幼兒來說確實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幼稚園階段推行環境教育,不單有助孩子從小養成對環境的認識,而且更能潛移默化地養成保護環境的生活習慣。
做爸爸必須有「學、做、教、傳」的心態。起初就找榜樣去學,邊做邊學,在錯誤中學習。學的目的就是教與傳,讓孩子得到一個好的榜樣。
家不是法庭,別只看對錯,家是講愛的地方,是培養歸屬感、平安感的原點。
2003年大面積的沙士病毒出現,再到今天更大範圍的世紀疫情,更長時間侵襲的新冠狀病毒侵襲,還未能引起政府認真考慮,於可見的5年或10年內落實一校一醫護政策?
移民外地確實是一條不容易走的路,每個人要在外地安居樂業,都可能需要付出一些努力和代價。筆者希望藉著本文提及的三位主角的故事,去勉勵一些有意移居澳洲或其他地方的教育界同工及其他行業的朋友。
未來的幼稚園校長,除了能打理好學校日常的運作和行政事務外,更需要成為學校課程的帶領者。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人的成長步驟、過程早已有系統規劃。可惜現代教育存在太多民族自卑感,幾千年的優秀傳統,卻丟棄在一邊,迷信西方的育兒良方。
中國的智慧是:三歲定八十,更多的父母希望贏在起跑綫,房屋建在沙土上,結果會如何?幼兒教育是基礎的基礎,基建的基建,教育的百年大計,為政者怎樣看?
移民規劃除了政經考慮外,往往亦與教育攸關,值得我們教育界或制定政策的官員反思,本港教育制度有何缺失,令這類中產家庭伺機而移?
過往一學年,夥伴學校囿於疫情,需間歇性停授實體課,老師們仍各出奇謀,設計不同活動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文化之心,誠屬難得。
品德決定了發心,發心決定了力量,光陰一去也再不回頭,每段成長過程都有該學、該成長的題目。要回頭,有些浪費了時間,有些就根本回不了頭。
兩名被告都是年紀輕輕便結婚、生兒育女,人生經歷不足,可能還是大孩子心態,沒有清楚考慮及準備便結婚、離婚,以虐兒為「遊戲」,更漠視自己行為對幼兒的傷害。
孩子透過了解飛機師、醫生和護士的飛行救援工作,認識到如何貢獻自己的力量及透過團隊合作達成救急扶危的目標。
讓孩⼦玩了,老師做什麼?這是程學琴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安吉也有過假遊戲,程學琴說,向真遊戲的轉變⾸先從「撕標籤」、「清空貨架」開始,放手孩子被具體化為對老師的行為要求:「管住嘴、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