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香港政府會否彈盡糧絕?
作者:關焯照2020-10-09
人口老化是引起政府出現結構性財赤的罪魁禍首,因此,政府採用開源節流也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未能解決這結構性問題。
凌嘉勤倡造地雙策略:新巿鎮模式改造棕地 東大嶼填海三大好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0-09
「明日大嶼」願景推出後受到多番討論。規劃署前署長、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總監凌嘉勤教授指出發展香港土地沒有速成的特效藥,包括發展棕地,填海是另外一個必然選項,只有科學規劃才能保障各方利益。
強制性公積金下僱主和僱員的責任
作者:蘇文傑2020-10-09
僱主有責任安排僱員參與強積金計劃,而自僱人士亦須自己參與強積金計劃。
施永青:中美惡鬥香港遭殃 經濟下滑港人如何逆境求生《灼見財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0-08
中美由競爭到敵對香港人被迫選擇立場,中原集團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施永青認為,美國要切斷與中國關係香港過去的功能受影響,中國靠內循環香港經濟發展將受損,年輕人需要去內地找新工種。
市場既好息又騰雞
作者:胡孟青2020-10-08
筆者無意吹噓iBond,以2厘最低派息看,數字上亦並非太吸引。不過,投資者不要忘記的是,今次推出新一批通脹掛鈎債券,以環球宏觀環境而言,絕對是利率最低的一次。
香港第三次經濟轉型,還等什麼?
作者:鄧希煒2020-10-08
筆者認為,繼1960年代本地經濟轉型至製造業為主導,及1990年代再轉型至金融地產物流等服務業後,必須進行第三次經濟轉型,切勿重蹈2003年沙士後的覆轍,靠旅遊及地產帶動復甦,錯失良機。
失業待業數據落後 如何對症下藥?
作者:陸觀豪2020-10-07
瘟疫肆虐,抗疫防疫從嚴,甚至封關閉城,引發環球經濟危機,讀者心中有數,不用多言。其實有人歡喜有人愁,百業可歸納為四大情況,相應就業失業狀況亦有異。
香港的年輕人危機感不足
作者:施永青2020-10-06
我想提醒香港的年輕人,世界的形勢正出現根本性的轉變,「去全球化」對香港這種外向型的經濟傷害最大。
螞蟻之定位
作者:胡孟青2020-10-06
到底是阿里巴巴(9988)的成功及普及,成就了螞蟻,抑或是內地金融發展的不濟,才是螞蟻的成功契機?
從毛主席品牌價值說起
作者:張宗永2020-10-06
上月,一個油麻地住宅單位內遭爆竊,有收藏紅色文載的符姓收藏家,報稱損失總值40億的藏品。我好奇查了一下類似單位的估值,一般不超過700萬,換句話說,收藏品價格和樓價的比例是600倍!
2020施政以穩定社會為首要目標
作者:羅祥國2020-10-05
今年的《施政報告》,在社會極度分裂狀況下,施政應以穩定和團結為首要目標,並不需要有什麼大理想。但話雖如此,政府仍有幾件大事必須妥善處理。
不是放鬆 是合理化樓按
作者:徐家健2020-10-04
與其說放鬆樓按,不如話合理化樓按。漸進提升二手樓流動性,避免資金過分扭曲地分布在不同資產價格二手樓市場。
凌嘉勤:疫下城市規劃 商場的死與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9-30
資深規劃師、規劃署前署長凌嘉勤相信,香港的城市規劃使我們的商場與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出行習慣緊密相扣,所以香港的商場不會死。
撐企業保就業計劃有成效嗎?
作者:施永青2020-09-30
若是政府先弄清楚每間公司的處境才施以援手,就得花上一段很長的時間,結果很多公司可能已經餓死,再收到錢也已回天乏術。
信託不但能更有效管理財產,還能教育或改變下一代的行為
作者:蘇文傑2020-09-30
近年出現「生仔信託」等古怪名稱,其實這只代表委託人充分利用信託的特點以達致鼓勵甚至改變下一代行為。
李小加12月底退任港交所行政總裁 轉任為董事會高級顧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9-29
港交所公布,行政總裁李小加通知董事會,有意提早退任。李小加將擔任集團行政總裁及董事會當然成員直至12月31日,明年1月1日起將轉任為董事會高級顧問,為期6個月。
劉遵義估算本港GDP全年損失11.4% 預期2021年重拾正增長
作者:編輯精選2020-09-29
劉遵義教授估計,2019年社會事件導致實際GDP損失3.7%,而新冠疫情令2020年上半年的實際GDP估算損失為6.4%,全年估算損失為11.4%。
貪婪的背後
作者:胡孟青2020-09-29
可能全球都有充斥大量資金,全球人類都渴求投資回報,其實貪婪背後可能就是愚蠢。
在疫情下 政府該如何利民紓困
作者:施永青2020-09-29
香港要面對的困難時期究竟有多長,開開心心地把盈餘盡派後,以後是否不會再出新問題?
分拆「阿爺」 談何容易
作者:張宗永2020-09-29
如果滙控真的分拆,華洋有別,香港和中國的業務可能不再歸自己管,剩下來的業務頂多都只是一家二流跨國商業銀行,你會願意被如斯降格嗎?
林鄭防疫hea住做
作者:關焯照2020-09-25
政府制訂的高風險地區名單也只有11國,但現時卻有超過200個地區出現新冠疫情。究竟林鄭和負責公共衞生的高官是否認為現時只有這11國對香港造成的威脅遠大於其他地方嗎?
世界疫情嚴重 經濟前景暗淡
作者:施永青2020-09-25
由於並非所有企業都有足夠儲備去捱這麼長的低收入期,其中不少可能要倒閉,以致即使疫情受控後,經濟也不容易回復正常。
從TikTok事件看民族尊嚴
作者:湯文亮2020-09-25
很多人以為美國總統特朗普很貪心,想食咗TikTok,其實,特朗普志不在此,華為才是他的目的,而中美雙方都以TikTok作為火力探索。
香港的人口結構和樓市
作者:莊太量2020-09-25
現在經濟下行的趨勢會不會令每戶平均住戶人數繼續變多呢?每戶平均住戶人數會不會由2.8升上2.9甚至3呢?如果是這樣,會影響房價。
施永青:美國去中國化經濟已走下坡 特朗普擅詭詐勝選機會高《灼見財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9-24
臨近美國總統特朗普爭取連任打中國牌,中原集團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施永青認為,特朗普近期動作多多打,實是一位擅詭詐的人,相信連任的機會高。一起聽聽施先生怎樣分析。
非樂土 未玩完
作者:胡孟青2020-09-24
香港既是塊好地方,但亦是一個過客之地,並非簡單代表在香港搵夠然後遠走他方,而是一個進行身份提升的地方,當中重點是機遇。
避免「病死」,也要避免「餓死」!
作者:陳景祥2020-09-24
疫情尚未平復,經濟處於半癱瘓狀態,現在唯一能撐起整個經濟運作的,就只有政府公帑。到底我們的財政儲備還可以捱多久?政府既然不願見公共財政陷入危機,那政府又有什麼解困良方?
經濟破舊未立新 歐美摸索香港愁
作者:陸觀豪2020-09-24
環球抗疫防疫,各地疲於奔命之餘,也惆悵經濟基礎轉變,破舊而未立新,傳統理論過時,探索復元之路,猶如摸着石頭過河。
明日大嶼願景徹底解決香港房屋問題
作者:孫明揚2020-09-23
「明日大嶼」 究竟是怎樣的一個計劃,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是否打造一個新的商業中心?是否集中所有政府部門成為政經中心?
陳志武:票號的興起
在票號出現之前的1000多年裏,絲綢之路上的長途貿易是怎麼解決交易支付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