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拜登上台後,投資市場的大環境
作者:施永青2021-01-12
市場的避險情緒正在回落。市場相信,拜登的套路遠比特朗普可測。市場不用再去面對特朗普那套相對個人化,且不考慮後果的處事方式。
競委會首次亮劍
作者:羅祥國2021-01-12
香港反競爭行為的政策,自消費者委員會於1996年提交報告,建議政府訂立一項全面的競爭條例和成立競委會,該法案最終於2012年通過,並於2015年底執行,經過約25年,才有第一宗「濫用市場權勢」的案件。
黃友嘉:強積金制度邁向革新與轉型
作者:編輯精選2021-01-11
踏入新一年,積金易平台項目會進入重要的構建階段,積金局將繼續本着一貫的專業態度,穩步朝着締造強積金數碼新生態的目標推進。
國會山莊的「香港重演」
作者:雷鼎鳴2021-01-11
美國國會山莊被特朗普煽動的暴民闖入,並大肆破壞,不但使美國人民痛心疾首,亦大挫美國在國際上的軟實力。
RCEP的重要性
作者:莊太量2021-01-08
現在RCEP是東盟十國加中國、南韓、日本、澳洲及紐西蘭,有四個重要性。
前瞻今年香港經濟 專家:下半年有望明顯改善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07
香港總商會周四(7日)舉辦網上研討會,前瞻2021年香港經濟。政府經濟顧問歐錫熊、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以及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應邀出席,各抒己見。
環宇四海.美元跌勢精彩
作者:陳鳳翔2021-01-07
作為國際貨幣的優點,就像水能載舟;但不好好善用,亦能覆舟,濫用美元長臂管轄,頻施金融制裁恍如自食砒霜,毒老虎將付上沉重代價。
謹慎使用網上投資平台以減低風險
作者:蘇文傑2021-01-06
網上投資平台的保安及私隱問題須特別關注。黑客有機會企圖破解防火牆、密碼和其他保安措施入侵網上帳戶,而且這些平台可能涉及不同私隱問題,包括個人資料外洩、未經授權或非法使用客戶資料等。
決戰電動車
作者:胡孟青2021-01-05
內地是個極龐大市場,其在電動車發展的決心及目標,程度上是相等於之前的5G,為的當然是用全球最大市場及電動車滲透率,去獲取更大主導地位。
2021年樓市預測之開河的魚
作者:湯文亮2021-01-05
有不少人問我今年樓市預測,我話應該好似開河的魚,在疫情下,香港冰封一年,去年很少內地人到香港買樓,但內地的購買力並沒有消失,只是暫時積聚。
2021投資懶人包
作者:胡孟青2020-12-31
最新資金流數據顯示,截至上周三的一個星期,流入新興市場的資金規模,為自2018年1月以來最多。
移民門檻低 港人毋須賣樓
作者:湯文亮2020-12-30
除了英國的BNO計劃之外,台灣亦降低港人移民條件,只要新台幣600萬元就可以移民台灣,試問在如此低門檻之下,移民又何需要賣樓,不是太多人賣樓,樓價又怎會下跌?
社會主義掛帥 市場經濟借歪
作者:胡孟青2020-12-29
官媒不斷強調立案調整螞蟻,不是代表行業走向冬天,而要健康發展。撇除科網行業龍頭壯大至一定要管問題,十四五規劃中,強調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其實與近期發生種種一脈相承。
投資者在香港法例下的保障
作者:蘇文傑2020-12-29
假如投資者不幸因代理人疏忽而蒙受損失,他們可以視乎情況,選擇根據侵權法或合約法採取法律行動,向銀行或金融機構追討賠償,甚至要求法庭撤銷有關合約。
螞蟻集團遭勒令整改 監管當局殺一儆百?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2-28
業界人士普遍認為,監管機關上次突然叫停螞蟻的招股計劃,多少引發了市場震盪及投資者擔憂,此次在訊息披露上的主動透明,且表態會繼續支持私營金融科技企業的發展,旨在安撫市場情緒,並減少外界不必要的揣測。
米芝蓮經濟學說火雞
作者:徐家健2020-12-25
這個聖誕不一樣,這個感恩節亦不一樣。疫情關係,不但減少了親朋戚友到餐廳慶祝聖誕的需求,亦可能減少了我們在家中大型聚餐的需求。
香港樓宇按揭知多少
作者:蘇文傑2020-12-24
在審核買家按揭貸款時,銀行通常會就不同類型物業提供不同按揭成數,它們一般會採用樓價或其測量師就物業的估價(以較低者為準)用以計算按揭成數。
比特幣是虛擬世界之梵高,還是鬱金香?
作者:西奈山2020-12-23
比特幣已由科技小圈子成功走入華爾街大舞台,但對一般大眾而言:究竟比特幣是虛擬世界的梵高,還是鬱金香?
寧戴口罩不打疫苗的成本
作者:梁天卓2020-12-22
特區政府與兩間新冠肺炎疫苗製造商達成協議,各供750萬劑疫苗。疫苗陸續到港,經濟復蘇在望?
住宅物業印花稅知多少
作者:蘇文傑2020-12-21
2016年,香港政府為了冷卻樓市,增加了所有住宅買賣的印花稅,但根據買家個人情況不同,徵收印花稅的標準亦不同。
施永青:疫情後世界經濟K型反彈 中國恢復最快 香港可發揮外循環角色《灼見財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2-18
香港新冠疫情第四波未見回落,世界疫情仍然嚴峻。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認為,疫情後世界經濟會出現K型反彈,中國會最快恢復生產 ,美國經濟不景會持續一段時間 。
持續財赤已不能避免
作者:關焯照2020-12-18
政府出現持續財赤只是病徵,如果香港政府未能解決人口老化,政府不但面對結構性財赤,更引發不少經濟後遺症,最終只會拖累中長遠的經濟發展,令整個社會承受種種苦楚。
香港經濟難靠內循環
作者:莊太量2020-12-18
中國加入世貿整整20年後,有能力發展內循環,國內生產不但覆蓋日常必需品,素質大幅提高。香港能不能自我封閉,運作內循環呢?
特朗普留給拜登禮物:中國對美出口狂增46%,蘇貞昌也說「不反中」
作者:劉瀾昌2020-12-17
中美貿易戰後,中國對美國出口量不降反升,台灣「行政院長」蘇昌貞也表示「從來不是反中」。「去中國化」似乎化為泡影,這可謂是特朗普留給拜登的禮物。
陳文鴻教授:從過去依賴英美轉移一帶一路 香港國際化須改變發展重心《灼見財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2-16
國家發展一帶一路,香港如何可以趕上這輛列車。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指出,先要了解一帶一路會為香港帶來哪些就業機會,大學生要作好準備迎接這個新發展。一起聽聽陳教授分析。
人民幣國際化持續穩建發展
作者:羅祥國2020-12-16
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人民幣國際化對中國而言是一項龐大而深遠的經濟金融和人心工程,只能穏步前進,透過不同國際貨幣間競爭脫穎而出,才能有機會成功。
「去中國化」和「逆全球化」並沒有發生
作者:謝祖墀2020-12-15
疫情初期,大量專家學者提出中國可能面對的「去中國化」和「逆全球化」並沒有發生,相反,隨着中國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的增加和疫情在國內的緩和,外資企業對中國市場依舊信心十足。
年底卸任港交所 李小加:未來工作不會離開中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2-15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日前回應記者提問,肯定香港的發展前途不受中美博弈影響,寄語港人「勿停留在過去視覺」才能走出困境。
疫後經濟「K型」反彈
作者:施永青2020-12-15
由於疫情遲早會過去,人們已開始熱烈地討論,究竟快將出現的復蘇,會是一場什麼形式的復蘇?
人工島:香港工程師學會踩過界犯錯和忘掉本行
作者:林超英2020-12-14
最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討論人工島研究撥款時,香港工程師學會由會長署名提交了意見書,踩過界就不熟悉的氣候和海洋課題發言,搞錯科學,又只講眼前所見,既違反專業團體行為規範,也涉嫌專業不及格和誤導立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