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社編輯部

呂大樂教授:有多少人可以從全球城市論述中得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23
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研究講座教授呂大樂在《明報》撰文表示,作為一個全球城市,無可避免要攀上更高的世界地位,但只講求主流的創造財富手段,如創科創業,又有沒有考慮其他人的需要?
溢達掌舵人楊敏德:賣衫就真是賣衫?教你如何將綠色概念融入產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23
2023年灼見名家ESG企業大獎誠邀有志為香港ESG長遠發展出力的公司/機構報名參加,共襄盛事。一起聽聽首屆ESG翹楚大獎得主溢達集團董事長楊敏德如何建立企業獨特的「溢文化」,影響員工做事方式?
嚴浩:西醫西藥為何不能根治長新冠?推薦一種新生活方式保障健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23
所有防疫措施取消象徵疫情完結,但仍有不少人患有「長新冠」,能否依靠食藥解決?建立腸道健康,如何幫助建立一個良好的免疫系統?一起聽聽養生達人嚴浩的分享。
促進香港高雅文化發展 提升全民文化素養──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22
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表示,香港早前不太注重文化的修養,現可借鑒海外及內地城市的音樂教育模式,提升全民文化素養, 香港將成為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交匯的城市。
中俄元首簽署聯合聲明 重申和談解決烏克蘭危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22
正在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二(3月21日)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正式會談,雙方同意推進各領域交往合作,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
三隧8月2日起新收費 私家車行西隧減至60元 紅隧及東隧劃一30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22
行政會議周二(3月22日)通過紅隧、東隧及西隧三隧分流收費方案,特區政府採取「兩步走」模式,第一階段在8月2日開始,西隧減至60元,紅隧及東隧增至30元。
習近平與普京會談逾4小時 俄方稱今商軍事技術合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21
在莫斯科展開國事訪問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一(3月20日)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克里姆林宮舉行一對一閉門會談,歷時4個半小時結束。兩人之後共進晚餐,繼續交流。
陳葦恩博士:高端分子磁力共振成像技術 協助腦部疾病預防及治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21
香港城市大學預臨床生物醫學磁共振成像實驗室以磁力共振成像(MRI)作為基礎,研發出高端的分子成像方法,讓醫生更精準分析病人病況及偵測出潛在疾病。
海濱鄒魯:危丁明博士談香港孔教發展歷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21
民國初年,孔教會及兩次「國教運動」失敗後,陳煥章等人南來香港,1930年創立孔教學院,為香港的孔教運動興滅繼絕,添薪加火,至今已83年,他們如何守護「花果飄零」的傳統文化?
盧永雄x張少威:中美實力差距有多大?美國會以俄烏戰爭做把柄對付中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21
香港資深傳媒人員聯誼會、明匯智庫合辦薈萃沙龍。資深傳媒人盧永雄、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客席高級講師張少威大談中美角力,以及港人對此的了解有多深。一起聽聽。
習近平抵俄羅斯訪問 中俄領袖分別發文 盼加強關係促和平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20
國家主席習近平應俄羅斯總統普京邀請,周一(3月20日)至周三(3月20日)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據央視新聞報道,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坐專機抵達莫斯科,俄方在機場舉行隆重迎賓儀式。
福島核廢水料年內排放 日官來港釋疑:經淨化對人體影響微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20
日本政府為實施福島重建計劃,公布需要將核廢水悉數排放出太平洋,引起多國健康疑慮及強烈反對。他們呼籲要以理性、科學的態度看待經淨化的核廢水,對人體及環境傷害「微不足道」。
曾鈺成:人民幣有沒有可能取代港幣?香港需要跟隨內地文教政策嗎?《基本法》如何保障香港原有制度?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20
《基本法》與港人息息相關,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為大家講解當中有趣的故事,加強大眾對《基本法》的認知。今集講到《基本法》如何具體保障香港原有制度。
顧小培:吃煎炸物為何會流鼻血、喉嚨痛?什麼健康食品可以清熱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20
傳統中有「熱氣」這個觀念。市民吃煎炸物容易導致流鼻血、喉嚨痛?這到底是什麼原因?什麼健康食品可以清熱氣?一起聽聽免疫學博士顧小培分析。
陳鳳翔:矽谷銀行被接管 會否引發骨牌效應?白宮如何收拾殘局恢復市場信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20
美國矽谷銀行爆煲,市場憂慮會否引發骨牌效應。香港城市大學客席教授陳鳳翔認為,事件起因是美國加息導致債券價格下跌,矽谷銀行賤賣債券帶來巨額虧損。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瑞銀斥30億瑞郎 收購瑞士信貸銀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20
瑞士第一大銀行瑞銀集團宣布,以30億瑞士法郎收購陷入財務危機的瑞士信貸銀行。
盧煜明教授:煮即食麵令生命科學難題迎刃而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17
香港科學院院長盧煜明教授在「尋找香港經濟的新增長點」論壇上分享了他從夢想到現實的創科之路。他表示,不只一次面對同期發表同類研究的論文、多年時間申請專利、訴訟經年等問題,都是創科產業同樣面對的問題。
特首顧問團名單出爐 李澤鉅、周勝馥上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17
特區政府周五(3月17日)公布特首顧問團成員名單。新成立的特首顧問團,由行政長官擔任主席,並委任34名成員,主要政府官員亦會參與。
東華學院陳慧慈校長:招聘非本地護理人員非長遠之計,培育及留住本地人才方為大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17
以醫療護理健康照護課程著稱的東華學院2022年畢業生超過九成獲聘或選擇繼續進修,七成六畢業生月入超過港幣$30,000,錄得歷年新高。其中,放射治療學(榮譽)理學士畢業生入息最高。
李娟教授、羅璇博士、石燦鴻教授、李振聲教授向中學校長分享城大課程優勝之處 致力培育優秀人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17
老師被視為學生終身學習的領航員,所以「城大老虎班」面向的不止是學生,也會與校長們分享教學心得。
組建中央港澳辦 不單設國務院港澳辦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16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方案包括,在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基礎上,組建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
摩通朱海斌:今年中國GDP增長可達5.6%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16
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朱海斌博士認為,在中國經濟好轉的大前提下,站在全球的角度看,朱海斌指出,GDP增長5%的速度可算「難能可貴」。因為今年市場對歐美經濟可能衰退的擔心並未消退。
鄭家寶校長x 游偉樂老師x 翁港成校長:失明教師在教學上遇到什麼挑戰? 怎樣為學校及學生帶來正能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16
失明人士雖然因視障窒礙了工作,但也可以成為教師。他們在教學上遇到什麼挑戰? 怎樣為學校及學生帶來正能量?《冷思熱話》請來翁港成校長、游偉樂老師分享他們的經驗。
「存在 · 她力量」──國際女性當代藝術展3月華麗登場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15
「存在.她力量」——國際女性當代藝術展,將於2023年3月24至29日在中環香港大會堂低座舉辦,將展出來自全球數十個國家及地區50多位優秀女性藝術家過百件精湛作品。
邱達根:港拓科技促經濟 發明創造不是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15
立法會議員邱達根認為,特區政府除了要做好實體基建外,還要做好數碼基建(digital infrastructure),因為發展數碼經濟,數據高速接入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溢達掌舵人楊敏德:如何讓員工快樂地工作?留住精英人才的兩大法寶是什麼?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15
2022年灼見名家傳媒首度舉辦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架構(ESG)企業大獎頒獎典禮,2023年邁向第二屆,一起聽聽首屆ESG翹楚大獎得主溢達集團董事長楊敏德的營商之道。一個魚塘如何激發楊女士的環保念頭?
鍾樹鴻教授:理想畢業生應有哪些社會貢獻與素質?城大學生須兼備終身學習和公民意識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14
鍾樹鴻教授表示「城大希望培養具備全球視野、創新及批判思考、溝通能力、終身學習能力,以及公民意識的畢業生。」城大擁有優良師資、先進教學模式、豐富課程設計、濃厚知識氛圍和全面配套。
教研合一,政教分離,大學排名一定進步──獨家專訪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13
即將在2023年5月任滿退休的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教授,卸任前特別接受本社獨家專訪,暢談過去15年城大的發展與變化及香港高等教育的優勢、挑戰與隱憂。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逝世 享年88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13
現代日本小說家、第二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人大江健三郎,3月3日因高齡去世,享年88歲。
李強:經濟發展穩中取進 增產糧食端牢飯碗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3-13
新任國務院總理李強承諾,一定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廣大人民,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時時放心不下責任意識,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廉潔奉公、鞠躬盡粹、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