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樓文件案的啟發:從歷史到電影

不單是個別傳媒上下一心有其重要性,而且傳媒整個行業的團結也很重要。在新聞自由受到威脅下,《紐時》、《華郵》及其他參與接力披露的傳媒及時連成一線,發揮出團結的力量。

五角大樓文件案發生在1971年,曾經轟動一時,影響至今不衰。它不但促使美國結束越戰及改變其外交政策,就政治傳播而言,更樹立了具世界意義的新聞自由的典範。電影《戰雲密報》(The Post)公映後,電影本身固然值得議論,故事的歷史根據──五角大樓文件案──的意義也值得我們探討。

政治片的新經典?

電影方面,無論是編、導、演的水平都是一流的。故事的梗概是有歷史依據的,真有其人其事。有些小節,好像電影中執行編輯Ben Bradlee的小女兒在家中向他的同事售賣檸檬茶,的確曾發生過。當然,有些地方是改編的:好像女督印人Katharine Graham面對抉擇時實際已有8年督印經驗,不完全算是電影所呈現的新手模樣。最重要的是,在編導鋪排下,歷史的張力和電影的戲劇性,得以在人物的互動和場景轉接中互相呼應,劇情得以層層推進、絲絲入扣、觸動人心。電影沒有因為有大歷史的背景而虛張聲勢,反而是娓娓道來。每一個場景都有它的小故事,而連接在一起則體現出面臨抉擇的重大逼力,及最後獲判勝利時的狂喜。

演員的演出更沒有話說,Meryl Streep及Tom Hanks固然是金像獎級演員,但他們在片中的表現,好像比過往的演出更為自然而富劇力。單是看Streep與她女兒訴說感受,及她作出「去馬」決定時那兩場戲,已值回票價。總體地說,本片沒有色情暴力和科幻,不知如何歸類,但是充滿戲味、影像感強、主題感人,有望成為電影的新經典,值得入場一看。

我在這裏沒有準備寫影評,只不過是忍不住在開場白中多說幾句我對《戰雲密報》的觀感,希望引起一些讀者的興趣,可以透過觀影而增加對五角大樓文件案的認識。現在我想探討一下五角大樓文件案對政治傳播較為重要的意義。

國家安全與新聞自由的角力

五角大樓文件是美國國防部有關美國如何捲入越戰長達7,000頁的機密報告。報告顯示,歷代總統不惜以虛構的原因逐步全面發動越戰,操控越南政治,進而隱瞞情勢、欺騙人民。軍事分析員Daniel Ellsberg,不值政府所為,把報告送給《紐約時報》連載發表。文件一見報,尼克遜政府隨即向法院申請禁制令,中斷《紐時》的報道,《華盛頓郵報》乃接力披露密件。《紐時》及《華郵》繼而遭受政府起訴,最後美國最高法院根據憲法第一修正案對新聞自由的保障,判傳媒得直。

有關文件是國家機密,牽涉外交、軍事、國家安全及政府行為,所以文件一旦披露,傳統認知就是要啟動法律中的間諜法及機密法來禁止文件的擁有及傳播。回到1970年代冷戰的時空,美蘇兩大陣營相互對立,自然視像五角大樓這樣的文件為高度敏感信息,泄密者很容易就會被安上通敵賣國的污名。不過,在爭議中,法院還是看到新聞自由對美國的根本重要性,認為文件的披露沒有危及國家即時的安全,應該讓傳媒繼續發揮監督政府的功能,有利於人民整體利益的追求。

美國最高法院之所以能力排政府的壓力而堅持想法,是有一定的條件。首先,美國體制上是三權分立,強調彼此監督制衡;而司法是獨立的,不是執政者的御用工具。同時美國法律也體現出新聞和言論自由的重要地位,明言國會不能立法限制新聞、言論及表達的自由。如果沒有相關的法律保障,傳媒及公民一定只有被限制的份兒。

無論是前期拍攝或後期製作,《戰雲密報》都在Steven Spielberg指揮下加速在6個月內完成,據說目的是要趕上特朗普打擊新聞媒體的步伐。(IMDB)
無論是前期拍攝或後期製作,《戰雲密報》都在Steven Spielberg指揮下加速在6個月內完成,據說目的是要趕上特朗普打擊新聞媒體的步伐。(IMDB)

人在歷史關鍵事件中的作用

證諸歷史及《戰雲密報》,傳媒及新聞工作者確實是需要有過人的勇氣及判斷力才能選擇及堅持披露文件。根據Graham、Bradlee及其他人的回憶,當年《紐時》及《華郵》的新聞工作者都經過仔細考量才選擇犯險。他們有出於信念原則以至競爭利益等多重考慮,才甘願冒被起訴、下獄及身敗名裂的風險。Graham在一次訪問及在回憶錄中,就曾明言她是為《華郵》新聞人員的堅持及熱誠所打動,而排拒身邊律師們叫她收手的勸告。

不過公平地說,沒有有承擔的老闆,光有熱誠的新聞人員也難以成事,因為傳媒最終掌控在她手裏。不單是個別傳媒上下一心有其重要性,而且傳媒整個行業的團結也很重要。在新聞自由受到威脅下,《紐時》、《華郵》及其他參與接力披露的傳媒及時連成一線,發揮出團結的力量。

五角大樓文件案的第一洩密者是Daniel Ellsberg,有人認為他是出賣國家的人,也有不少人認為他是國家英雄。事實上他作為一個公民所經過的徬徨和掙扎,不比新聞工作者所經歷的要少。他在回憶錄中表示過,當時已有長期坐牢的準備。他認為國家捲入越戰是錯誤的,要及時糾正。如果沒有像他一樣「覺醒」的公民,越戰很有可能會拖延些時日。我們不要小看個別處於關鍵位置的公民,在歷史重要時刻中能發揮的作用。當然,個別公民有時不是真的一個人在單打獨鬥,Ellsberg就曾得到一些反戰友人幫忙以至受到一些哲人思想的啟發,才成功揭發政府的欺騙行為。

無論是個人、傳媒、政黨以至法官,他們對什麼是國家安全、什麼是國家利益、什麼是國家機密、什麼是社會總體的利益、什麼是真正的愛國行為等等問題的分析及判斷,都會受到社會思潮及現實所影響。

回到1970年代初,美國在越戰中已經傷亡慘重,完全看不到勝利的可能,而政府還不斷送子弟兵上戰場,國內反戰運動風起雲湧,建制內部也陷於分裂邊緣。是以民意輿論也在轉向,政府愈來愈陷於孤立,凡事已不是政府說了算。五角大樓文件案是在這樣的背景中發生的,如果沒有這樣強大的民意的支撐,案件是否發生以至結果是否如此,莫不使人懷疑。

無論是前期拍攝或後期製作,《戰雲密報》都在Steven Spielberg指揮下加速在6個月內完成,據說目的是要趕上特朗普打擊新聞媒體的步伐。眾所周知,特朗普不斷在公開場合揶揄、指控傳媒──包括《紐時》及《華郵》──「製作假新聞」。看電影時,固然聯繫到美國,也自然想到我們自己的處境。新聞自我審查在香港已經橫行無忌,大家很快更要面對國家安全的論述對新聞言論自由以至結社、思想自由的衝擊。這是我們重溫五角大樓文件案及水門案的時候了。《戰雲密報》來得正及時。

《戰雲密報》海報。(IMDB)
《戰雲密報》海報。(IMDB)

原刊於《明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陳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