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平:新疆香港兩地情 沉澱薈萃50年

1963年,沈平登上開往烏魯木齊的列車,展開在新疆17年的生活;80年代移居香港,他做過旅行社編輯、廣告公司經理,也畫過兒童讀物的插圖,但從沒放棄畫家夢。

大時代中,漂泊是常事。然而,能藉着作品帶觀眾遍歷中國西北的荒漠到東南的海港、從昔日絲綢之路的西域風土到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的金融中心這種種風貌和特色皆能巧妙表現於畫作中的,卻是鳳毛麟角,香港著名畫家沈平便是其中一位。各處鄉村各處例,兩地的生活經驗如何成就這位本土冒起的畫家?沒有什麼能比他自己的作品更清楚了。

這次展覽一共展出112幅作品,展覽分為7個主題:人、畜、山、林、水、屋、街,當中大部分是水彩畫,亦有沈平近年新嘗試的人體畫。整個展覽展出作品的創作時間横跨50年,新疆與香港,見證時代變遷,體會不同情懷,細數各種生活氣息,趣味盎然。

沈平對香港及新疆產生強烈的情意結,源於他獨特的成長經歷。1963年,沈平登上開往烏魯木齊的列車,開始在新疆17年的生活。期間他參與兵團的宣傳運動,與黃沙、綠洲、村落、駱駝、牛、馬、礦工、老人、女工等為伍。「兵團的特殊環境和當時不間斷的政治運動,促使我接觸了大量的繪畫活動。」各種運動中都需要繪製宣傳畫,非常需要繪畫人才,沈平也乘此機遇,接觸了很多創作的媒介。「國畫、油畫、水粉、版畫……都邊學邊用,倒反而造就了一個拳打腳踢,什麼形式都能來兩下的『雜家美工』。」

炭筆紙本:江蘇車輪廠的女工人 (1975)
炭筆紙本:江蘇車輪廠的女工人 (1975)

炭筆紙本:山東房東的孫女袁文麗(1975)
炭筆紙本:山東房東的孫女袁文麗(1975)

多有一技旁身總是好的,沈平在繪畫形式上的多元就像一位各式工具一應俱全的工匠,讓他能夠因地制宜,使出不同工具,畫出眼前和心中的景色。在新疆,讓他深深懷念的莫過於這些樸素的人情和生動的景致。他嘗試以各種技巧,繪畫出一幅幅富時代特色的新疆作品。他繪畫人物時著重姿態神情;繪畫動物時專注人畜互動的畫面;繪畫山水時運用顏色,活現當地的生活特色。

水彩紙本:靜靜的湖畔 (2014)
水彩紙本:靜靜的湖畔 (2014)

新疆老人(沈平2007年作品;水彩紙本)
新疆老人(沈平2007年作品;水彩紙本)

自80年代移居香港後,沈平輾轉做過不同工作,卻始終沒有放棄畫家的夢想。「我做過旅行社編輯,做過廣告公司的經理,也畫過兒童讀物的插圖,甚至每天在報紙上尋找題材,一天畫七、八幅供各報刊使用的漫畫。因平日裡工作繁忙,幾乎沒有時間靜心作畫,但這當畫家的心思在胸中不斷作祟,心想,總有一天,我仍會成為一名畫家。」

沈平水彩紙本作品:炮台山木星街(2017)
沈平水彩紙本作品:炮台山木星街(2017)

沈平水彩紙本作品:水果檔(2017)
沈平水彩紙本作品:水果檔(2017)

要延續畫家的夢想,便從沉醉於香港的風土人情開始。沈平努力捕捉本土特色,由舊式的樓宇街道、樸實的離島郊區,至現代的摩天大廈,皆是他的寫生題材。他穿街走巷捕捉各式各樣的建築物,如油麻地果欄、大排檔、沙田曾大屋、灣仔藍屋、黃大仙祠、立法會大樓等,像攝影般記錄人與街道和建築物的關係,細膩地描繪出他對香港的熱愛。「我曾工作過十多年的中環地區那聳入雲天的高層建築和匆忙下班的文員,使我感受到現代都市的節奏;新界那廣闊的農田魚塘一直吸引我去寫生刻畫;而家居附近的銅鑼灣避風塘漁家,更成了我三番五次去表現的對象。」1997年,沈平決心辭去工作,專心創作,他憑藉敏銳的觀察力及卓越的藝術才華,創作出一代繪畫風格。

赤柱花檔(水彩紙本作品;沈平,2017)
赤柱花檔(水彩紙本作品;沈平,2017)

一新美術館總監楊春棠先生表示:「沈平是我十分欣賞的藝術家,他以豐富的閱歷、純熟的畫技,創作出題材多樣又生動的作品。他體驗過新疆及香港兩地的人情冷暖、社會榮枯,這些感情都躍然畫上,作品深具趣味。」

孫少文基金會主席孫燕華女士表示:「香港有不少出色藝術家,值得我們去讚賞。一新美術館過去以不同主題舉辦不同的聯展,目的是讓大眾認識更多不同類型的藝術作品;與此同時,我們也希望能為本地傑出的藝術家舉辦個展,一方面向公眾介紹這些藝術家的成就,另一方面亦藉此向大師們致敬。」

石板街(沈平2017年作品;水彩紙本)
石板街(沈平2017年作品;水彩紙本)

新彊阿勒泰禾木村的夕陽(沈平2016年水彩紙本作品)
新彊阿勒泰禾木村的夕陽(沈平2016年水彩紙本作品)

新彊寒林(水彩紙本作品;沈平,2016)
新彊寒林(水彩紙本作品;沈平,2016)

展覽簡介:

展覽:沈平的藝術:兩地畫

地點:一新美術館

日期: 2017年12月22日至2018年3月3日